APP下载

县域农业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2014-11-28刘崇欣张应陈一铭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刘崇欣,张应,陈一铭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农业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以用户的涉农信息需求为中心,开展信息搜集、生产、加工、传播等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农业信息产品服务、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1]。云南农业大学的黄体杨对我国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近30年的文献研究发现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的核心力量是政府、农业科研和教学系统[2],由于缺乏从农村居民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我国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也“趋向于引进先进的信息与传播技术,而不是去探索农村穷人的信息需求来解决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问题”[3]。笔者以竹山县为例,通过对竹山农民和竹山县农业局、十堰市农业局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应用EXCEL 进行统计与分析,全面、真实地了解农民信息服务需求与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现状,从农业信息服务的受体和供体2个角度研究县域农村信息服务问题。

1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我国农村和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1981年,我国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机中心,是以农业计算科学技术研究和信息服务为目标的专门应用研究机构;1994年,国家提出了跨世纪的信息化工程——“三金工程”,其中包括了农业信息化的“金农工程”,这是国家首次系统地提出在数字、网络条件下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1996年,全国第一次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2005年农业部开始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试点工作;2001~2011年,国家启动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农村信息服务市场行动计划,以“三农”信息服务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战场;2007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领域和目标;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连续10年围绕“三农”问题出台中央1号文件[2,4]。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几年来持续不断地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比如“三电合一”工程到2010年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农业信息服务滞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村村通”工程、农业部的“金农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已经完全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网站,许多涉农部门都建立了各种为农村农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教育培训的平台,各大运营商也推出了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如中国移动的“农信通”、联通的“农业新时空”,电信的“信息田园”等[2,4]。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平台和资源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任然存在地区差异、供需不对称、信息资源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农民信息意识薄弱等问题。

2 农民信息需求及服务机构的实证分析

据调查,截至2013年底,十堰市五县一市共有农民大约为245万,在全市以“县—乡—村”多级结构建立了各类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如信息服务点、信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等)总数达776个,各类信息员人数达超900人。本次调研从农民信息需求和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方面展开。对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以十堰市竹山县南门村、上庸镇南坝村、北坝村、曹坡村、麻家渡、观音沟、白果村等为调查走访对象,前后历时大约1个月发放问卷共计120份,回收117 份,回收率为97.5%。去掉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113 份,有效率96.6%。调查对象包括35.3%的种植业人员、25.6%的家禽家畜养殖人员、13.3%的政府和企业人员和0.8%的退休人员。对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调研以竹山县的农业局和下属部分乡级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为主要调研对象,包括县农业局的农业信息股、政策法规股与农技推广股,乡镇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并走访了十堰市农业局和县农业局,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

2.1 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类别

图1 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类别统计

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类别统计如图1所示。调查显示,我市农民当前需求最大的信息是市场供求信息,比例达80.53%,主要是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资源与农产品市场较为混乱,造成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较多,农民尤其对农业生产资源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方面非常关注,这与它们直接影响农民在农业上的投入与收入。紧随其后的是农业科技信息与农业政策信息,分别是59.29%、55.75%,后面依次是气象灾害信息(38.05%)、职业培训信息(22.12%)。结合对农民的走访得知,农民之所以对农业科技信息与农业政策信息需求较大,主要是与当前的农作物病虫灾害、家禽家畜疾病瘟疫频发难治有关,以及农业政策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比如退耕还林农业补贴、养老金发放、医疗保险等。对于气象灾害信息需求大于职业培训信息,主要是农民生产生活较单一,资源少,圈子窄,对培训的了解与需要程度远没有对关系农作物生长的气象灾害重要。

2.2 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

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图2所示。调查显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92.04%),亲戚朋友邻居(81.42%),个人经验(78.76%),电话(67.26%)。据十堰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竹山农村电视机拥有量为98 台/百户,表明电视在农村相对于电脑等其它设施还算比较普遍的。结果中位于第二的是亲戚朋友邻居,这与农民的社会关系简单、固定及生活圈子单一、狭窄有关,彼此已建立较稳定的认知感与信任感,因此信息才会彼此交流传播。排在最末位的是广播,因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以前大不一样,还与广播自身在信息传播上的局限有关。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和推广机构(30.97%)与网上信息(30.09%)在农民的选择中不相上下,说明政府机关与农业推广机构需要多与农民进行互动沟通,改善服务方式。网上信息渠道的结果说明: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年轻农民族群正在转变对信息渠道的观念。

图2 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

结合走访掌握的情况得知,之所以导致这种差异化选择,与各个渠道的传播特点及需求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例如政策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传播,市场信息则主要通过集贸市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则主要通过互联网和亲戚朋友之间传播。不同的信息需求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方式。

2.3 影响农民信息获取的因素

影响农民获取信息的因素如图3所示。调查显示,农民最害怕的是假信息(61.06%),其次是信息不及时(45.13%),接下来依次为缺乏适合信息(38.05%),不知去哪找(29.20%),个人文化程度(23.01%),个人经济条件(5.31%)。结合走访情况,农民信息需求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还是害怕假信息,说明市场信息服务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市场供求信息。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农业信息的传播。其次是信息不及时,说明农村的信息传播途径不畅、环境不佳,信息服务方式有待改善。缺乏合适信息,说明整体的农业信息不对称,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不全面,针对性差,不够完善。不知去哪获取信息、个人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也会影响农民获取信息。

图3 影响农民信息获取的因素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农民对信息需求呈现需求种类多样化、获取渠道多样化、信息需求层次深入化等特点。同时,虚假信息、信息不及时、缺乏合适信息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民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

2.4 农业服务机构与人员的实证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十堰市农业信息服务已经形成政府主导、协会组织协调、农业合作社、示范户带动等组织模式。政府主导的农业服务机构主要是农业局。竹山县农业局下设7个职能股室,主要负责拟定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推广培训农业技术,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防治、市场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等涉农相关信息,服务龙头农业,通过农业交流平台与上级进行交流沟通,并承办上级任务等工作。下设20多个二级单位,负责推广农技,宣传农业政策,确保农作物健康绿色种植以及种子安全,开发农业综合项目,提高农产品经济含量,解决农民、农企的生产经营难题等相关工作。

2.4.1 农业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

调查显示,县级信息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学历整体比乡级高。如图4所示。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100%,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64.29%。表明县域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基本合理,正朝着高素质队伍目标建设。

图4 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

2.4.2 办公设备和工作条件

对竹山县、乡两级的办公设备和条件调查情况如图5所示。电话、计算机的配备上两级均到达100%,在扫描仪、服务专用车等高档办公设备上县级配备明显优于乡级。调查中发现二级服务人员对工作条件与环境基本都持满意态度。

图5 办公设备和工作条件

2.4.3 农业服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

农业服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图6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农业服务人员主要靠互联网(82.22%)、报刊书籍(82.22%)、电视广播(77.78%)、政府部门文件(73.33%)来获取信息。未来农业服务机构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技术合作,同时获得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

图6 农业服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

2.4.4 服务人员的培训

随着现代农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农业服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术。在调研中发现,最近3个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县级占28.57%,乡级占19.35%,表明在当今信息时代政府比较重视服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调查结果还显示,县级农业服务人员主要希望培训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乡级农业服务人员主要希望培训信息技术和宏观政策。因工作目标和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的需求不同是合理的。在访谈中了解到参加培训的人员有限,如何让培训的内容、知识全员共享,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3 县域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通过对竹山农民调查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需求最为迫切,而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和亲戚朋友;影响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因素是信息不及时和缺乏合适的信息。对农业服务机构的调查与访谈了解到目前十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也不够,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规模小、覆盖面不宽,有待进一步完善;2)信息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信息的采集、流通、发布渠道不畅通,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需求;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整体水平不高;4)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协调力度不大,缺乏整体规划。

鉴于以上农民信息需求调查、农业服务机构与人员调查、访谈以及问题总结,对县域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建议:建设先进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渠道建设、内容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经营性服务机制建设。[5-8]

3.1 渠道建设

信息的渠道建设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要遵循以“小投入高回报”的原则,采用改造升级现有的信息渠道和新建渠道相结合的方式。

改造升级现有的信息渠道,以传统的电视为例。农村电视机拥有率比较高,不发达地区农民大多数靠电视来获取农业信息,但是传统电视信息输送过程是面向用户的单向流动,缺乏互动,节目时间固定。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将电视通过数字机顶盒接入互联网,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个性化点播查询农业信息。

在新渠道的建设上,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农业云”信息服务平台,弥补县域农业信息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农民通过PC、手机、PDA、电视机、电话等多种简单设备就能便捷接入,给农业信息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按使用量付费,价格低廉。

3.2 内容建设

内容建设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建设应该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实时性及准确性。政府在此过程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侧重对公益性信息内容的建设投入,利用市场手段调节信息的经济活动,同时应该保证信息质量以及信息市场的规范化。在公益性信息内容建设方面,政府首先应该出台政策,保证公益性内容建设需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相关单位投入到公益性信息内容建设当中;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投身公益性信息内容建设领域的传统媒体;将公益性信息内容建设作为基层服务站点的重要工作;对于用户亟需的市场供求信息也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公益性信息处理中。在农业经营性信息内容建设中,政府应该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制定相应的信息市场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奖惩制度,对诚信经营的商家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诚信或非法经营的商家予以严厉打击惩罚。

3.3 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农业公益性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政府应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宣传动员相关部门参与到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建议该平台采用“云模式”,通过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对平台上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借用合适渠道向基层用户传输所需信息,并与其互动交流。当前我市与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服务的差距主要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具备全局眼光,长远战略,熟悉每一种信息资源的特点,然后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开发整合资源环境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等信息资源,建立可共享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3.4 经营性服务机制建设

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同时结合市场运行规律,建立并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的经营性服务机制。经营性服务机制与我国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市场规律,客观协助该机制的建设,并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监管市场动向,保证信息市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当今正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构建先进、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调整服务模式,优化服务途径等措施有助于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还需要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促进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郭作玉.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M].修订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黄体杨,杨勇.近三十年来我国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33-37.

[3]A Dhingra,D C Misra.Information needs assessment model fo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needs of rural communities[J].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4,2(2):77-78.

[4]矫玉勋.云计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黄兰秋,陈婧,高波.基于云计算的林业信息服务研究[J].林业经济,2012(11):109-115.

[6]赵星,廖桂平,史晓慧,陈诚,李文圃.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J].农机化研究,2012(4):142-147.

[7]陈威,郭书普.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96-201.

[8]茆意宏,杨沅瑗,黄水清.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用户利用实证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5):68-73.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