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思想意蕴、实践路径和时代价值

2014-11-28张党伟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中国梦

张党伟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厚思想意蕴、清晰实践路径和重要时代价值。可以从基本内涵、本质属性、价值取向和历史方位四个维度理解其思想意蕴,从路径选择、行动指南、制度支撑、实践主体、精神动力、力量源泉、领导保障、任务布局和作风要求九个方面把握其实践路径,从理论创新意义、实践引领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三个层次认识其时代价值。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就要理解其丰富厚重的思想意蕴、牢牢把握其系统清晰的实践路径、大力彰显其重大深远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意蕴;实践路径;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8-0025-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明确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各方面广泛好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厚思想意蕴、清晰实践路径和重要时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思想意蕴

民族复兴中国梦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观点鲜明,可以从基本内涵、本质属性、价值取向和历史方位四个维度理解其丰富厚重的思想意蕴。

(一)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素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个方面准确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刻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生动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中国梦概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洗练精准、通俗生动,具有中国风格、体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力量,是中央转文风、改作风、接地气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声音的温婉表达、中国故事的美妙讲述。

(二)本质属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梦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

(三)价值取向

古希腊哲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3]中国先哲讲:“天地之性人为贵”[4]。这些哲语倡扬和尊崇人的地位、尊严、价值、主体能动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11。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绝对的批判”认为“人为了历史能存在而存在,而历史则为了真理的论据能存在而存在”[6]284的荒谬观点后,深刻指出:“历史达到的结果是,最复杂的真理最终是不言而喻的,一切真理的总和,即人,最终是不言而喻的。”[5]284可以说,为了人、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自由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价值立场和历史使命。中国梦坚持这一主题、立场和使命,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和最终归宿,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这也是中国梦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梦想内蕴价值,价值让梦想闪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梦之所向。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为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四)历史方位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战争之苦,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华夏儿女的坚定追求。新中国建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思想、艰辛探索,做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关键抉择,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民族复兴呈现光明前景,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业,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近在咫尺。

二、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民族复兴中国梦既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理想宏图,又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和现实发展为基础的理性命题。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拓奋进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可以从路径选择、行动指南、制度支撑、实践主体、精神动力、力量源泉、领导保障、任务布局和作风要求九方面认识中国梦的实践路径和要求。

(一)路径选择

道路关乎国运民生、决定兴衰成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这条道路传承中华五千多年璀璨文明,总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进历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不懈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创新发展中成功开创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只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不二选择,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二)行动指南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奋力开拓创新的心血和智慧,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实现的理论飞跃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珍视的思想贡献和最为宝贵的政治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实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必须也必将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阔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制度支撑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取得的宝贵制度创新成果,是中国道路的外化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共同构成的制度体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制度,同时还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实践主体

“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5]286“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320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胜利前进的光辉历程也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党和党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我们的伟大祖国以雄健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但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必须克服和战胜的巨大困难与重大挑战。因而,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继续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中国人民是中国梦的书写者、实现者,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各项权益,不断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成效焕发人民历史主动精神,调动人民劳动创造积极性。

(五)精神动力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文化最厚重的传统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饱经磨难而不衰的理想信念;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始终是中华儿女在改革开放中勇于变革、永不停滞的思想武器。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华儿女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团结一心的精神特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不自满的精神境界,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强大精神力量。

(六)力量源泉

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昭示着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汇聚中国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28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人心齐,泰山移,亿万中华儿女为实现共同梦想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圆梦想的力量就强大无比;团结力量大,泰山也搬家,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汇集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战胜圆梦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因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积极因素,释放和增强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七)领导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肩负实现中国梦领导重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光辉历史使命,就必须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能力,大力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坚定性、先进性、纯洁性,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肌体的庸懒散贪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不息。

(八)任务布局

实践永无止境,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没有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奋进史,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为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接力奋斗的过程。就近期任务而言,就是实现2020年即建党一百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稍远目标而言,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即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个系统工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各环节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具体说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任务。

(九)作风要求

奋斗创造历史、成就伟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我国处在居民生活由低水平小康向更高水平小康迈进、综合国力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跃升的历史新时期。但是,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特别突出,科学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和复杂矛盾亟待破解,一些领域和一定范围内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众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欲求伟业成,功夫须下深,我们要把握好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这一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作风要求,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动真碰硬、勇涉险滩,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知识智慧和勤劳汗水把美好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三、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蕴含时代精神精华,反映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合乎世界人民的心声期待,具有重大深远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引领促进作用、中国声音的世界影响三个层次看,中国梦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蓬勃发展,对构建和平和谐与共同繁荣发展的世界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理论贡献

1.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对党的奋斗历史的新概括。民族复兴中国梦不但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救亡图存真理、寻找民族复兴道路虽百折而不挠、可歌可泣的艰辛奋进历程,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奋斗目标、历史任务和发展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不懈探索和奋力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最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因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过去、审视现在、瞻望未来的历史理性和深邃智慧,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深沉的实践自信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升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但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目标追求的深刻总结和精准概括,更是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发展走向的新论断,对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丰富和升华。“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5]295,从总趋势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就是各个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日渐幸福美好,彼此平等以处、和平相处、和谐共处,共享人类文明和发展成果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幸福快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其实质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国梦深刻把握了三大规律的本质内涵和内在关联,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指导理念和有力政治宣言。

3.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民族复兴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和根本立场,同时,把握时代精神,汲取实践发展的鲜活力量,以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但是,这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之间的根本逻辑关联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等不同主体有何深层次内在关系?对此,民族复兴中国梦做出了科学回答和深刻揭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4.民族复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民族复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血脉相通,同时,深刻总结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深入概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准确反映亿万中华儿女新期盼,明确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之走向,是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民族特色和当今时代气息的中国声音、中国话语、中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最新成果。

(二)精神引领作用

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激励人心、引领未来,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是凝聚和引领全体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精神旗帜,对团结动员中华儿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道出了奋发图强的中国人民的真挚心声,连接国家、民族和个人,贯通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个人之梦。中国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绘就了中国梦的底色、勾勒出中国梦的轮廓,凝结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具体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因而,必将以其巨大的感召力继续引领和鼓舞着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团结奋进,创造出更多的中国精彩、中国震撼和中国奇迹。

(三)世界历史意义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世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因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动态和发展走向,希望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发展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希望日益强盛的中国对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新世界的构建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传承中华民族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回应国际社会普遍关切,提出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之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是和平友好、共同繁荣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他国人民,不仅造福当今世界,也造福子孙后代。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11]可见,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的发展强大必将会极大增强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机遇、增添新活力,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作为有着深厚历史基础、强烈现实关怀、坚实理论奠基、突出实践品格、鲜明民族特色的科学命题,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厚重思想内涵来源和形成于中华儿女的长期探索实践,总结和蕴含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是我们凝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前提和认识基础。中国梦的具体实践路径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之规律和要求,是我们聚力共圆中国梦的清晰路径和现实遵循。我们筑梦圆梦的过程和结果必能使中国梦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得到彰显,中国梦时代价值的彰显也将进一步促进我们更好地筑梦圆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其丰富厚重的思想意蕴、牢牢把握其系统清晰的实践路径、大力彰显其重大深远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7:138.

[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1).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中国梦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