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关联度分析

2014-11-28张晓青毛克贞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关联度环境污染城市化

■张晓青 毛克贞

一、前言

我国近20 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城市化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人口城市化使人口的增长快于城市地域扩张,人口密度愈大对环境的压力也就愈大;人口城市化通过提高人类消费水平并促使消费结构变化,使人类向环境索取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环境压力也就加大。经济城市化对环境的胁迫机制表现为企业规模扩大,增加环境的空间压力;产业结构的变迁,改变对环境的作用方式;企业的经济总量扩大,企业需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增大环境资源的压力。空间城市化表现为城市用地数量的快速增长[1](P161 -186),因城市化发展而引发的生活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

在城市化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关联性研究中,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在各种理论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为人们所接受,该曲线揭示出环境与收入之间呈反U 型曲线关系,即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小的关系[3];另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会对环境产生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时,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4](P122 -124)[5][6];还有学者从城市人口的角度研究,认为城市人口的聚集有个使经济增长的最佳的规模,与汉德森的研究相吻合,并且提出超过这个规模会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7]。有些学者从全国层面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对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产生制约和反馈[8](P134 -147) [9](P30 -36);也有学者对城市化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认为城市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加大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而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则降低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处理资源环境问题[10](P30 -36)。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方法出发,已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和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但从灰色关联角度对当前中国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尝试以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利用2001—2012 年相关数据来确定我国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

二、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关联度

考虑到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有关资料的可得性、可靠性等,本文选择主要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体现在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上。以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年度数据代表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动,各个环境代表性指标数值越大,环境污染越严重。

以城市市区人口总量的年度数据代表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以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度数据代表城市经济规模的变化;以城市年末铺装道路面积、城市自来水年供水量、城市医院床位数和燃气量(含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年度数据代表城市社会服务规模的变化;以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年度数据代表城市空间规模的变化。各个代表性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化各方面的规模越大。

用城市化各代表性指标数值的变动对环境污染各代表性指标数值变动的影响程度来反映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影响,代表性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测定,可以用很多计量方法确定。由于所能获得的各个方面完整资料有限,只能利用我国2001 年到2012 年的相关资料来确定我国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资料的时序较短,指标的模糊度较高,指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因此,采用对数据要求相对较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以城市化指标与环境污染指标的关联度来反映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

以X 代表城市化,Xij为城市化各代表指标;Y 代表环境污染,Yk为环境污染各代表指标。

分别以环境污染各指标为母数列,以城市化各指标为子数列,求各时期的关联系数ξXijYk(t),t 代表各个时期。将各时期关联系数平均得到各城市化指标对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关联度γXijYk。比如:γX22Y3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动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程度;γX32Y表示自来水年供水量变化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程度;γX4Y4表示空间城市化对烟尘排放的影响程度;γX3Y表示社会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程度;γXY1表示城市化对废水排放的影响程度;γXY表示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程度。

用我国2001—2012 年有关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各种关联度及综合关联度,结果见表2。

计算结果显示,所有关联度在0.4174-0.5684 区间,表明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联系较紧密,城市化加重了环境污染,并且影响程度达到了中等程度。

表1 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指标体系及各种关联度含义

表2 我国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

城市化的不同方面对不同种类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表2 数据显示:人口城市化对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8021,远超过其他几个方面的城市化带来的水污染;经济城市化对工业废气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和工业粉尘产生的影响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6150、0.5230、0.4968 和0.4933。

三、我国城市化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

从表2 关联度的计算结果来看,人口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水污染最为严重。根据目前可获得的数据也显示,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水污染上。

人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生活废水和第三产业产生的废水的排放量的增加,远远超出我们的处理能力,加重了水质的污染。

(二)经济城市化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表2 的计算结果显示:经济城市化对工业废气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和工业粉尘产生的影响最大,其关联度高于人口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与工业废气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和工业粉尘的关联度,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在经济城市化。根据2012 年世界银行可获得的数据,对4 个中上收入国家(中国、南非、阿根廷、巴西),比较它们在2009 年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见表3[11]。

表3 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南非)的国家和石化能源消耗比例低(巴西)的国家,其空气污染的程度低。数据说明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对污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表3 经济结构和石化能耗比例与污染的关系

(三)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治污形势严峻

从人口城市化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1980 年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为20%,到2010 年达到49.9%。对比发达国家的数据: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到70%用了90 年,法国从25.5%到71.7%用了120 年,美国从25.7%提高到75.2%用了120 年。我国从1980 年的20%提高到2010 年的49.9%,历时30 年,且仍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5 年将达到75%左右。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大致只用了英国1/2、美国和法国近1/3 的时间,就完成了同样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如此快速的人口城市化产生“时间压缩”效应,迫使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要协同发展才能保证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工作。这四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本来属于不同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步显现,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快速成倍地增加。囿于污染治理的理念、资金、技术等因素,城市面临极大的治污挑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总体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关联度为0.4806,表明我国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较为明显,产生了较大的污染压力;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大小不一,人口城市化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最大(其综合关联度为0.5182),其中对水污染的影响最大(关联度为0.8021),经济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上(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烟粉尘的关联度都是比较中的最高值0.6150、0.5230、0.4968 和0.4933)。在经济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解决结构性环境污染。表3 的结果分析显示:一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会产生结构性的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和在工业化过程中减少石化能源的比例,都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因此,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要考虑从高能耗、高污染向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转变。及早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危机意识,加强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节能减排,完善资源循环使用回收体系。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新能源,降低石化能耗比例。在解决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殃及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上,要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持,强化环境监督,防范环境风险。

第二,城市化发展方式应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最近10 年的外延式的城市化建设,许多新建城区仍处于“半城市化”或不完全城市化状态,城市化的外延和内涵差距很大。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城市内涵建设作为重要的城市发展考核指标,敦促政府在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过程中,重视城市给排水和各种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企业的管理和约束要加强,使其真正承担起环保和责任和义务。要实现城市化外延和内涵式并重的发展方式,城市化建设不仅注重“量”的增长,也要注重“质”的更新和飞跃,使城市化走上一个正确发展的轨道。

第三,亟须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和水污染问题。在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特征明显。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因此,要解决人口“半城市化”问题,必须在公共服务水平上推行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保障无城乡差别。中央和地方共同解决跨省和跨市的流动人口的户籍、医疗保障和子女受教育等问题。这样,可以放缓我国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因人口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势必有所缓解。

要防范城市化造成的水污染。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出,人口城市化给环境带来最严重的污染为水污染。水质污染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其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对潜在水污染的风险防范和防治力度势在必行。要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技术和行政考核的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整治以避免大规模的水污染事件发生。

[1]吴一丁,毛克贞.经济结构变动的环境影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成颖.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2).

[3]Grossman G,Krueger 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1991.

[4]Meadows D H,Meadows D L,Randers J,et al.T he Limits to Growth.New York :Universe Books,1972.

[5]Cleveland C J,Costanza Hall C A S,et al.Energy and the US Economy:A Biophysical Perspective.Science,1984,(225) .

[6]Arrow,Bolin B,Costanza R.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nvironment.Science,1995,(268) .

[7]Henderson,V.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So-What Question.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3,(8) .

[8]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及调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刘耀彬.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盛广耀.城市化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J].城市问题,2009,(1) .

[11]杜雯翠,朱松等.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5).

猜你喜欢

关联度环境污染城市化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