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述学界关于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分歧

2014-11-28王小荣

世纪桥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界辛亥革命

王小荣

摘要:对于辛亥革命,学界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不少分歧:关于辛亥革命时间范围的确定,必须是事件发生时间段的农历辛亥年。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国,革命的结果是满清统治别推翻、共和国建立,但共和制并未真正形成。革命的性质只能是各阶层参加的,以爱国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以新军为主力的、地方军阀和官绅最终为主导力量的、一场推翻满清统治的、种族的和政治的革命。而资产阶级不论在革命的前、中、后并未对革命发生主导性作用,因此,辛亥革命并不能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

关键词:学界; 辛亥革命 ;分歧

一、辛亥革命是不是一场革命

学界不乏人物认为辛亥革命为“非革命”或“假革命”。如美国华裔学者陈志让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是一场“假革命”,高慕柯说辛亥革命“犹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日本学者横山英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资产阶级因素的政治势力自上而下借以整顿原有封建统治秩序而发动的一场政治变革,不具革命性质。旧“反满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国内汉族人反对满族人的运动。而新“反满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反对“非中国民族”,中国人反对“非中国人”的运动,或曰“具有大汉族沙文主义”的反满民族运动。美国学者加斯特把辛亥革命看做是排满运动,日本学者市古宙三认为旧的统治阶级仍像在过去易代之际那样保存了下来,所以辛亥革命只是又一次“改朝换代的革命”。总之,这些学者要么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权变更,要么认为是汉族人发动的排满运动,反正所谓辛亥革命不是革命。

而中国大陆的黎澍、黄真、胡绳等学者,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对海外学术界提出的“辛亥革命不是一场革命”之论进行了澄清。

二、辛亥革命是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长期以来,中共和大陆的正统观点都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陈独秀早在1923年就指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非民族革命或其他阶级的革命。1940年,毛泽东也曾说过辛亥革命按其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革命。建国后及至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学者几乎都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50年代耿孟夫提出“中国辛亥革命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孙守任、王永康提出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种提法的概念虽略有不同,但实际上是相通的。到80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大年和章开沅的观点。刘大年在其《评国外看待辛亥革命的几种观点》一文中,通过对旧“反满论”的析疑,认为辛亥革命的汉族推翻满清统治的“国内民族革命”说,只是表面的道理,“无非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超阶级观点”,而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才是“整个清代民族矛盾的实质”。 章开沅认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高的发展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活动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构成辛亥革命的领导层、同盟会的纲领和政策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因此,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而大多数台湾学者并不苟同于中国大陆将辛亥革命看成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说法。他们认为,辛亥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而革命者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行业,革命的参与者也是多样的。革命派以代表全民利益自居,几乎没有代表资产阶级的提法。由此,辛亥革命是一场全民革命,而非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台湾学者张玉法。他认为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界定,完全是出自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1949年以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从晚清到民国这一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一定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毛泽东定的调。”“孙中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他的革命目标、革命指导没有任何阶级性的,所以你要想把它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台湾的学者、国外的学者是不能承认的、是不能够接受的。”

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到底是什么

进入新世纪,大陆学者对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的认识不再拘泥于成见,而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杨天石的“爱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说、朱宗震的“王朝更替”说和彭剑的“政体转型”说。彭剑从政体转型的角度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共和制与君主制的较量,“这种较量集中在革命派与清政府之间进行”。“孙中山等人最终选择了共和制,并以此为旗帜,与清政府及一切拥护君主制的思想和行为搏斗,终于取得了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成就”。辛亥革命实现了君主制政体向共和制政体的转型,因此,该观点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在实质上还是政治革命论。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爱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之一是反对满洲贵族集团,具有种族斗争的意义”,“这一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列强入侵,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救亡图存成为第一紧急要务”。这一观点的理论逻辑是:列强入侵导致瓜分危机,因此要救亡图存,继而要推翻满清政府,而满清政府的统治者是满族贵族集团。因此,在实质上,这一观点还是将辛亥革命归之于政治革命和种族革命。朱宗震认为辛亥革命的实践,还达不到国民革命或者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也就是说,从推翻满清王朝到建立中华民国,只不过是实现了一个政权转移、王朝更替的过程。这一观点类似于“政体转型”理论,但归根结底还是政治革命论。

革命的首要特征是国家政权的更迭,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体系的变革。总之,辛亥革命是一场革命,这点确信无疑。作者认为,探讨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否是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始终是在阶级斗争的范畴内。如果能跳开阶级斗争的理论框架约束,那么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界定会更清晰一些。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兼有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双重性质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政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随着袁世凯北洋集团的上台及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北洋集团分裂、军阀割据混战,政治革命的初步成果已遭破坏,政治革命已然失败。

四、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法国学者白吉尔夫人认为,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资产阶级只处于事变的次要地位,“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足以产生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是“看不到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张玉法为代表的大多数台湾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全民革命”,当时“即使有资产阶级,但人数也很有限,而且不具有同质性,没有形成一股阶级力量”,因此,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领导力量。

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这是一场大于它所有领袖的革命,是一次没有真正领导者的革命”。

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留学生和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十九 世纪末年至二十 世纪初年在中国出现的新型知识子。”而力量微弱的资产阶级,“他们只支持一种政治主张,即走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君主立宪道路。只是在革命即将或已经在全国爆发时,资产阶级和“立宪派”的士绅们才逐渐地、部分地转向革命。”

如将辛亥革命的时间范畴界定为武昌首义、十八省独立至民国建立,则辛亥革命断无领导者一说。武昌首义时,可以说是革命党人策划、领导,新军为主力,各革命阶级参加。十八省独立,及民国建立,则封建军阀、旧官僚为主要主宰者,也无领导一说。或许可以说,武昌起义领导者为革命党,辛亥革命领头起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权力和军队去领导整个革命,只是参加者之一部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军阀和旧官僚。

五、对辛亥革命时间范围的界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第一枪,之后,数月内全国大部分省区宣布“独立”、脱离了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革命的这一段时期处于干支纪年的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作者认为,为严谨探讨辛亥革命的性质,应该把时间范围限定在事件确切发生的时间段上。

如果将时间范围界定为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或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那么这一时间范围内革命党领导的或在革命党影响及策应下发起的起义革命,或许应该称之为革命党或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反清起义。如果将时间范围界定为1851年金田起义或1900年义和团运动,那么这一时间段内历次农民革命、各阶层的起义斗争,都应称之为反清革命运动。

无论将辛亥革命的时间范围界定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无疑,革命党或资产阶级革命党的革命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是其中一个部分,而非全部或代表全部。

参考文献:

[1]赵炎才.辛亥革命性质研究的历史透视[J].河北学 刊,2011,(4).

[2] 黄俏凤.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的回顾与新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2,(10) .

[3]刘大年.评国外看待辛亥革命的几种观点[J].近代史 研究,1980,(3) .

[4]章开沅.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J].近代史 研究,1983,(1).

[5]张玉法.辛亥革命是全民性质的革命[EB/OL].网易 新闻,2011,(10) .

[6]彭剑.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J].河 北学刊,2011,(4) .

[7]杨天石.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J].河北学刊, 2011,(4) .

[8]朱宗震.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J].浙江社会科 学,2002,(4).

[9]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学界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近代民权政治发展的历史走向
辛亥革命历史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