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日梦里听雨声

2014-11-27阵雨

北京纪事 2014年7期
关键词:无雨雨儿号院

阵雨

北京的春天,总是干旱少雨,虽值清明,风轻日朗,万里无云,天空如洗,但总觉得缺少丝丝缕缕的诗意。尤其走在雨儿胡同里,一种流淌于心的无奈,不情愿地漫过内心的沟沟坎坎,在心域泛滥。冲破心堤时,又悄然幻变成冥冥之中雨雾缭绕的气象,在雨儿胡同轻洒、缥缈。幻梦中的雨儿胡同,没有人头攒动,没有人潮汹涌,有的便是手撑油纸伞的雨儿姑娘,在胡同里清影婆娑,脚步款款。还有的,便是胡同的四合院里,有京腔京韵翻墙绕耳,有琴书三弦儿和风入心。多好的梦中景象!然而梦境再美,雨儿二字也只是胡同的名字而已,虽然听之,心醉耳痒,但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雨儿胡同无雨,真的少了些诗情。

雨儿胡同,明朝时曾用名雨笼胡同,大清王朝建立后改称雨儿胡同,民国沿称。解放后几度改名,直至1979恢复原名。名字优雅的雨儿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两侧门牌1-45号,2-34号。明朝时属昭回靖恭坊,到了清朝归属镶黄旗管辖。

行在春日无雨的雨儿胡同,心中毫无诗趣,但天空仿若飘荡的墨香,却又让我滋润了许多。这沁人心脾的墨香来自13号院。

我见红漆大门虚掩,便斗胆侧身而进。

进得大门,但见倒座房两间。二门内,有转角走廊,南房三间,前带走廊,后带抱厦。正房三间,并左右耳房各三间。因在装修,贸然进院的我被看门人叫住,言曰:“此院不接受来访,五月份装修完毕后,可供人参观。”我没能进得内室,但听说正房内,南窗满镶玻璃,采光极佳。明间隔断左右楹联为“本《书》以求其质,本《诗》以求其情,本《礼》以求其仪,本《易》以求其道;勿展无益之卷,勿吐无益之话,勿涉无益之境,勿近无益之人。”横眉为“乐生于智,寿本乎仁”。落款“恕庵书于琴剑书屋”(恕庵,卢乾元,清代书法家,顺治十六年进士, 任刑部主事)。西跨院有一个六方形砖屏门,题额“紫气东来”,周围雕满花卉。我自慰进院虽未眼见,耳熏心已足矣。但须说此院曾住主人:画界大师,齐白石老人也!

资料记载,齐白石故居13号院连同11号、15号,原本为民国年间北海公园董事会长董叔平的住所,时称“董家大院”。随着岁月的变迁,“董家大院”渐渐被分割为数块。解放后,文化部购买了13号院,作为齐白石的住所。但由于白石老人始终惦念位于西城的跨车胡同旧居,他只在1955年于此住了半年,就迁回了西城,13号院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再后来成了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白石老人在雨儿胡同居住的时间虽然不长,可但凡来到雨儿胡同参观的人,总会在13号院前久久地注目,以缅怀这位为中国书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

从白石老人故居向西,很快便来到31号、33号院的大门前。这两所院落,分别是罗荣桓元帅和粟裕大将的故居。外表看,31号院的门楼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四合院大门的样子,而33号院的古典风格早已荡然无存。29号院的一位老哥讲:“罗荣桓、粟裕,解放后曾长期居住在这里,直至逝世。现在,两个院依然住着他们的家人。粟裕的夫人楚青依然健在,老人生于1923年,而今已是89岁高龄。”他又极为热情地对我说:“曾经,31号院和33号院是一个四合院,解放初期,共和国的元帅和将军们大都是两家合住一个四合院。罗荣桓家和粟裕家合住。这样,一个四合院就被分成了两半,罗荣桓元帅一家住前院,就是现在的31号院;粟裕一家住后院,就是现在的33号院。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到元帅和将军的院子玩去呢!”

面对紧闭的大门,听着老哥热情洋溢的介绍,心中倏生的是无限的敬意。想想今天百姓的好日子,不都是老一代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自古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作,进而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事业和重托呢?想着想着,心便在这无雨的胡同里,飘荡起丝丝的幸福与甘甜。

是日傍晚,抬头仰望天空,几朵祥云自远方飘然而来,我又在幻想夜里听雨。心想,子夜,雨儿胡同的一座座四合院里,哪怕没有雨打芭蕉的诗意,拥有如诉如泣的缅怀,也好!

(编辑·韩 旭)

猜你喜欢

无雨雨儿号院
雨儿雨儿下
沉默
雨儿雨儿下
应该怎么做
洞庭湖流域无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研究
诗人眼里的秋天
离奇的凶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