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伦理及其技术考量探析

2014-11-27唐凯军

新媒体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研究与分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伦理依然成为一类社会化议题,对我国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带来了强有力冲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网络伦理发展相对滞后,不但安全技术能力、水平低下,其网络伦理体系中还存在巨大真空。现阶段,网络犯罪、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身份认证、道德监督、诚信管理等体系中的漏洞诸多,已严重影响到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网络伦理产生的原因和基本内容,深度解析其技术的考量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 网络伦理;技术考量;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9-0180-02

21世纪,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已向网络技术慢慢靠拢,无论是网络道德,还是社会伦理,其内在矛盾都极为深刻,对现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影响都很深。

1 理论概述

1.1 网络伦理概念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这一标准体系会改变人们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社会行为,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原则,工作和生活。

1.2 网络伦理的产生原因

受网络技术影响,现实社会中的知识、文化、思想会在网络环境中“变异”,形成一种全新的体系。在网络里,任何具有利益能力的信息资源都可以被他人利用、共享或销售,获取传播收益,因此,网络依然成为催生道德冲突的物理土壤,其对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冲击力是巨大的。除运行机制、评价体系之外,网络立法不鲜明这一特点,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伦理的导向性、多元化发展。所以,网络带给现代人的不仅是人文环境的冲突和压榨,它还严重压缩了人在网络建设中的自主选择权和自由发展权。网络虽给予了现代人多层沟通、多面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也诱发了现代人叛逆、自私、邪恶的心理,“多元情绪”在网络中集中爆发,会给网络伦理带来沉重的负累。

1.3 网络伦理的主要内容

网络伦理由网络礼仪、规范、原则三方面组成,礼仪,是电子媒体所体现的基本行为方式,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个确定的信息环境,大多数网络用户都会在“网络交往”中不自觉的遵守这一礼仪规范;规范,是明文规定的,常用于网络道德评价,可宏观诠释、反映网络礼仪的落实效果;原则,是全民探讨的社会话题和议题,代表着每一个网络用户的利益,由互利原则、自律原则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烙印。

2 网络伦理不规范造成的危害影响

2.1 社会危害

网络属于虚拟环境,伦理道德在其中无法显现出实质性的精神、思想、文化影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任何精神、思想、文化都可以在网络中被极速放大,反之,也可能被极速缩小。特别是非常规性的行为和规范,它们会给传统、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造成强烈的冲击和挑战,让“面具性”行为充斥于社会,给不道德行为披上隐形外衣,让网络处于“道德真空”状态。如此一来,网络会成为包庇违规、犯罪、伤害行为的场所,使网络陷入无序、暴力、消极的社会环境中。

2.2 延缓网络发展

现阶段,我国依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最大、最迅速的国家,网络的应用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网络环境中,伦理道德标准的建设如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保护的话,则敏感信息、风险信息、错误信息、干扰信息会严重影响网络朝电子商务、区域商务发展。由此可见,网络的管理依赖于网络伦理的支撑,它们之间的互连互通是网络良性发展的不二法门。

3 提高网络伦理技术考量的相关措施

3.1 身份认证措施

网络用户可在网络中自行拟定社会角色,制造虚假身份。在虚拟信息和自我设定信息的帮助下,一般人很难分辨出当事人的真实身份。这种“身份保护”方式给网络伦理体系建设造成很大障碍影响,身份认证措施,可增强网络对网络用户身份的辨识度。通过辅助性的加密技术,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不但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其应用范围也会更加广泛。即便有人会对“实名制”产生些许反感和恐惧,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以真实的社会身份进入网络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更有利于维护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其网络伦理指数也会相应提高。

3.2 创建网络伦理道德管理监督中心

安全是网络技术要维护的基本要素,为此,网络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将业务拓展到信息安全保护、伦理道德监督范围,通过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信息保密、管理监督、智能处理、多级评价等项目,并开发一套智能网络道德伦理评价体系,让网络用户都参与其中,为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3.3 设立网络诚信体系

网络普遍存在信任危机,一方面因为人与计算机的沟通是单项的,缺乏信任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子商务发展使网络的利益诱惑逐渐加大。设立网络诚信体系,让网络伦理与网络建设同步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代理技术、秘钥密码技术的伦理道德影响力,还能促使技术发展朝满足网络伦理建设需求道路发展。同时,还应以诚信体系为基础,设置专项特区,根据不同网络主体,分化、分配利益和权利,让网络用户能够在规范体系中,履行网络义务,行使网络使用权利。因为不同网络行为的功能特征不同,所以在制定诚信体系、规范网络伦理道德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既不要一味以技术创新突破为发展目的,也不要盲目、盲从的追求与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相悖的新鲜事物和事件。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网络伦理及其技术考量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立是需要社会支持的,其行为规范、立法标准虽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但应“取材”与传统社会道德标准。只有这样,网络伦理才能不偏离“正道”,发挥正面的社会影

响力。

参考文献

[1]裴婷,董黎明,张欣奕.当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2):109-123.

[2]周兴茂,丁益.网络伦理的现状、基本德目及实践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04):123-126.

[3]李争.基于道德认知角度的我国网络伦理问题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1):110-112.

作者简介

唐凯军(1964-),男,四川人,工程师、高级程序员,大学学历,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主要讲授大学“物理”、“电子电路”、“电工原理”、“计算机”等课,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数字化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与分析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探讨
关于资产评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探讨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研究
桐木结构在房屋建筑体系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