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青:丰富多彩的人生旅途

2014-11-27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4年7期
关键词:京剧团李青青年团

近两年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的少儿戏剧场举办了多场少儿戏曲、歌舞演出,吸引了众多少儿前来观看。很多孩子看过以后,对中国传统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今年推出的《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更是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为了让少儿戏剧场演出更专业化、系统化,2013年,学院成立了演艺中心,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青老师,也由此走进了北戏这个大家庭。

李青,70年代出生的北京人,年轻时从事京剧武生行当,后改行做导演。李青,健谈、有主见,同时身上明显带有着70年代人的适度热情与理性。李青与北戏的结缘早在1981年开始,那时他是作为一名内蒙古京剧团的代培生进入北戏的。

李青的父母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的毕业生,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将一生奉献给了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跟随姥姥长大的李青,一直在北京生活到小学二年级。回到内蒙古一年多后,参加了北戏的招生,于是又一次回到了北京,在北戏学习了7年。1988年,回到了内蒙古京剧团的李青,正值青春,18岁躁动的年纪,在演出的闲暇时光与一同返回剧团的同学们迎来了人生中的第2次培训。这一次的培训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意义非凡。内蒙古京剧团是由很多著名的老一辈京剧名家组成的,在演出的闲暇时间,他们通过口传身授,让这些年轻人获益匪浅。

1994年,李青调入了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在这里,他将多年所学发挥了出来,参演了不少大戏。在这段时间,李青接触了导演宋杰、徐春兰,他们觉得李青在编排上有着不错的表现,于是鼓励他朝导演之路努力。在当时的王玉珍院长的支持下,2002年,李青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那一年,李青32岁。

步入而立之年的李青,一方面要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照顾两岁的孩子。经常白天上课,晚上演出,非常辛苦。但是他自己说:“学习生活尽管艰难,到毕业的时候,觉得这四年很有乐趣,更有收获。”

2006年李青毕业回到北京京剧院创作研究室工作,一年里排了不少大戏,比如《武则天》《孔雀东南飞》。李青作为副导演参加排练,他说:“这些戏,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通过这些戏,我从这些大导演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把控手段,现场如何组织,在排练中对艺术处理的方式方法等等。”

2007年李青调入青年团,做了业务副团长,带领着青年团进行排练演出。青年团有成员70多人,一年有七八百场的演出。组织这些演出特别辛苦。为了保证质量和水平,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李青说:“在青年团,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了解了什么是责任感、责任心。以前做演员,觉得管好我自己,别给团里、院里、别的演员添麻烦,给我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好就可以了。但是,做了副团长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毕竟带着70多人的队伍排练演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特点。经过三年的锻炼、学习,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对日后做一名专业导演来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人物性格、心理、造型、情绪、整体环境、人物关系的把握,都是一种学习。这是王玉珍院长给我的机会,我非常感谢她。”

三年后,李青调回创作研究室。在此期间,参与做了几个大型戏剧的创排工作。在《宋家姐妹》中,负责这个项目的创作、排练工作。2013年,完成了清宫戏《昭代箫韶》排演工作。这部戏是对吴江老师的老剧本进行删减、编辑,恢复了清朝当时宫廷原汁原味的一本戏,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李青说:“我们就像做科研一样把它呈现在北京的舞台上。”对这部戏,吴江老师、当时的刘晓晨主任,还有李恩杰院长很重视。大家通力合作,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恢复该剧目的工作。几乎所有参与这部戏创作的人都感觉,这部戏排起来比创排一部新戏还要难。幸运的是,故宫博物院不仅完整保存了清代存留下来的剧本,还有排演指导提纲,里面详细记录了清代排演该剧时每一处的服装样式、武戏有哪些动作、演员如何上场等等。排练指导组主要由70岁以上的梨园界老人组成。他们翻阅了大量宫廷档案、历史图照。根据当时排演档案提纲的记录文字进行反复研究论证。从古典式舞台到“守旧”式幕帐;从摆台、扫台的演出仪式到当时伴奏乐队的简约配置;从唱念特点的寻源,到表演程式和技巧的归根。每天在排练场,这些老人们都在集中精力“找错”。2013年5月7日~16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后,移师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进行演出,形成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去年8月,李青调入北戏演艺中心做副主任。李青说:“北戏作为一个院校当然是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光教而没有演出,对于学生来讲,对他们自身提高,走向社会,都是个短板。只有基本功,但是没有舞台的实践,没有经验,要进入剧院,需要通过一个很长的时间。如果在学校里面,能够处理好舞台演出与教学两方面的关系,在学校的环境下,多方面地进行演出、参加比赛,对于一个孩子在艺术上、素质上都会有更大的提高和帮助。

“少儿剧场把孩子们在教室里的所学,教师们的所授,充分展现在舞台上。作为一个老师,是一种成果的展示。对于孩子们,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他们舞台展现的同时还能培养出一批小观众,让他们接触、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学校创造了这样的环境,让很多孩子通过观看这样的演出,喜欢上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出孩子对在舞台上表演的向往,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

“在学校,每个系有每个系的彩排、展演,但是代表学院的时候就需要综合在一起——京剧、舞蹈、音乐,影视表演,把几个系的节目融合在一起,同时在一个舞台上展现。这就是演艺中心的工作。作为观众,内容丰富不乏味。一方面,通过一台演出,小观众们能看到不同门类的艺术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院作为一个整体,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丰富基础教学,给孩子提供最直接的感受,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选择北戏作为人生的下一个舞台,对于李青来说,他的人生进入了新的旅程。就像当年内蒙古京剧团那些老一辈一样,帮助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是一件充满挑战和令人快慰的事情。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京剧团李青青年团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纸鸢风与少年
李青作品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新丝路
从当今群众戏曲活动现状透视群众戏曲发展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
民主同盟盟员可以参加青年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