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的发展

2014-11-27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的发展

袁丽华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开始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儿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论文试从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产生发展的时代环境着手,探讨当时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图书馆史

儿童图书馆是伴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最先起源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末,英国的儿童图书馆就已经初见端倪。19世纪初,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索尔兹伯里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书馆——宾厄姆青少年图书馆。19世纪末,在改良主义者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儿童图书馆被作为“启迪民智”的教育机构被一批文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介绍到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图书馆界掀起了一场新图书馆运动。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教育法令法规,在这种背景下,儿童图书馆事业开始兴起,并随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环境因素,本文将其发展过程按照时代脉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阐述。

1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发展

1.1 萌芽时期(1895—1901)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随之国门被打开,国外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也随之传入国内。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图强。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失败了,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起的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号召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开来。1898年7月,康有为在奏请《请开学校折》中,建议仿效德、日学制,通令全国各省、府、县、乡开设学校。儿童教育开始被大力提倡,有力地推动了儿童图书馆的发展[1]。因此,这一时期可看作我国儿童图书馆的萌芽阶段,它为20世纪我国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2 产生时期(1901—1915)

清朝末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国运的衰败,国力的软弱,社会知识界和思想界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根源在于国民的素质”;清政府为了挽救政治危机,不得不实施新政,鼓励留学,并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文化教育方面,1909年宣统元年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意味着我国最早的图书馆章程由此诞生;一批留学美日欧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现代图书馆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开始介绍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念。沈祖荣、戴志骞、胡庆生、李小缘、刘国钧、杜定友等图书馆界的先辈们译介了大量国外儿童图书馆方面的书籍,鼓励兴办儿童图书馆事业。由于这些文化教育界、图书馆界先知们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儿童图书馆迅速被公众所认知并接受。

1901年,《教育世界译篇》杂志翻译的《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及私立小学规则》和《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规则》是最早介绍国外儿童图书馆的文章。此后,图书馆界和教育界开始了对儿童图书馆的研究。1909年7月,蔡文森在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教育杂志》发表了《设立儿童图书馆办法》,对美日欧的儿童图书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提倡我国应设立儿童图书馆,为儿童“谋校外之知识”[2]。他首次将儿童图书馆的理论与思想介绍到中国,此后陆续有其他关于儿童图书馆方面的译著见诸于我国报刊。孙毓修在该刊上连载的《图书馆》一文中提出,“欧美多有儿童图书馆,兹事甚盛,吾国图书馆事业草创伊始,尚难别设,似可仿日本之法,于寻常(普通)图书馆中,附设一处,为儿童观书观画之所”[3]。此外,该刊在1910年2月刊《儿童图书馆》一文,介绍的是“近顷日本东京日比谷图书馆长文学士渡边又次郎特设儿童图书馆于该图书馆中”一事。具体介绍了其设立的儿童阅览室的情况,包括儿童图书的分类编目、阅览规则等。1913年巽吾撰文《英国图书馆与小学校之联络设施》,谈到了“对于图书馆利益之及于儿童,英国巴京咸市1865年之施设为嚆矢,在当时英格兰采用公共图书馆法的市中,只有该市创此新事业,颇著成效”。并且对1882年的诺定昂少年图书馆、1884年的利智少年图书馆等具体情况做了介绍[4]。

1.3 发展时期(1915—1924)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为儿童图书馆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1919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来华,传播他的关于儿童本位主义思想,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儿童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儿童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舆论基础。1919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定《废除教育宗旨宣布教育本义案》,明确要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儿童本位教育。1915年,教育部先后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图书馆规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令法规,这些都为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儿童图书馆事业初见端倪,并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有关儿童图书馆学的研究逐步全面并趋于深化。

1921年,刘国钧发表了《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完善的儿童图书馆的三个要素是合法的设备、适宜的管理员和正当的书籍,其中书籍最为重要,从要素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儿童图书馆的活动。1922年刘衡如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阐述了发展儿童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儿童图书馆的一般功能、构成及选择儿童用书的注意问题。1924年朱鼎元在《儿童文学概论》一书中也谈到了儿童图书馆与儿童文学的关系问题。

1.4 兴盛时期(1924—1937)

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加强,儿童教育事业得到稳步的发展。图书馆界以及关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儿童阅读的需求。儿童图书馆研究专著的出现,表明我国儿童图书馆学的系统研究已经开始。这些关于儿童图书馆的理论探讨及其论文论著奠定了儿童图书馆在中国发展的智力基础和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儿童图书馆的兴盛。

1924年陈逸翻译了日本今泽慈海和竹贯宜人所著的《儿童图书馆之研究》,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儿童图书馆学专著,儿童图书馆学专著的编著与出版, 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儿童图书馆研究的系统化阶段。此后,一些儿童图书馆专著陆续出现。杜定友在《儿童图书馆问题》中认为“儿童图书馆是一宗新事业,设立儿童图书馆的意义在于养成儿童的读书习惯和儿童的图书馆习惯”。他尤其注重儿童图书馆的人员配置与图书选择,指出图书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社会方面、儿童方面和书本方面[5]。作为图书馆界的理论大家,杜定友不仅研究国外儿童图书馆的文献,还著书立说对儿童图书馆发表独特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加入到推行儿童图书馆的行列中。1924年他参加了“河南小学教员讲习会”,自编教材主讲“小学图书馆管理法”。1929年,董明道发表了《儿童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一文,从经费、建筑及设备、组织、儿童用书、儿童图书的分类、儿童图书馆的编目、儿童图书馆的特色以及儿童图书馆的经营者等八个方面,详细列出了儿童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规程,并对桌椅、书架、目录柜、出纳台以及洗手台等规格尺寸列出了适合儿童这一特定读者的尺寸[6]。1929年,曾宪文发表了《儿童图书馆之研究》,分别就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性、经营、馆员培养以及儿童图书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然,图书馆界的其他先知学者们如沈祖荣、戴志骞、胡庆生、李小缘等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了宣传推广儿童图书馆事业的行列中。

至19世纪30年代,儿童图书馆学研究更为成熟。1932 年,陈大白在《儿童社会教育的几种事业》中提出,“当以引诱儿童和指导阅书为原则”,他提议儿童图书馆宜分初、高级两部。1933年,严国柱等在《儿童阅读书报指导法》中论述“儿童阅读之环境”,认为指导儿童阅读以前先得注意阅读环境的建造。而环境建造可分两方面说:人的环境和书的环境[7]。1933年赵侣青等在《儿童文学研究》一书中,提到“最好由学校设置儿童图书馆,或分组分级组织图书馆级图书馆或阅书会,尽量搜罗各项儿童书籍,让儿童们课外来浏览或借去阅读”。要求对儿童图书精密审查,依据程度深浅编为各阶段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8]。此外,一些专著陆续出现,如1933年徐能庸著的《儿童图书馆》、刘梦兰编著的《儿童图书馆概况》、1934年陆静山的《儿童图书馆》、1936年卢震京的《小学图书馆概论》等。这些专著研究范围较之前进一步扩展,研究内容更深入具体。

1.5 衰落时期(1937—1949)

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战火中无数图书馆遭到破坏,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国内严峻的政治局势、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儿童图书馆学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与萎缩状态。

时任北平师大附一小儿童图书馆馆长的王柏年于1937年发表了《两年来之师大一小儿童图书馆》《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史目次》《儿童节提倡儿童图书馆事业》《我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受到欧美的影响》《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的五个时期》《儿童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等文章。1942年,王柏年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史》一书,这是一部关于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方面的史学著作,总结了我国整个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过程,还预测了儿童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1941年蒋復璁编著了《图书室管理法》一书,书中提到对于儿童读者要特殊对待。在严峻的时势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有志于儿童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仍致力于儿童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总述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在其38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程。它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从无到有,历经了19世纪末的萌芽、20世纪初的产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衰落四个阶段。

(2)儿童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也呈现出阶段发展的特点。在20世纪初,尤其是1919年以前,内容多是由留学海外的图书馆界及教育界知识分子翻译介绍过来的,原创性的文章几乎没有。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新思潮的兴起、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图书馆实践的尝试,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成果见诸于报刊杂志,相关学术成果十分丰富,但在教育专刊上发表的居多,图书馆专刊上发表的相对较少。内容涉及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性、儿童图书馆经营与管理、儿童图书的选择等普及型理论。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儿童图书馆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更是出现了以杜定友、董明道、王柏年等为代表撰写的儿童图书馆学理论专著。论著内容主要是关于儿童阅读环境、儿童图书的选择与分类编目、儿童图书馆价值论、儿童阅读指导与研究、儿童阅读兴趣研究、儿童读物的综合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我国儿童教育、图书馆事业受到严重的摧残,儿童图书馆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理论研究也少之又少。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我国儿童图书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创举,并产生了一批从事儿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图书馆学家,创作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成果;其发展虽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如研究多借鉴于国外的相关理论,概论性的偏多,应用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等,但在当时这样一个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下,能收获如此多的理论成果进而推动实践的蓬勃开展,已实属难得,民国儿童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儿童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江山.近代世界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11(1):10-15.

[2]蔡文森.设立儿童图书馆的办法[J].教育杂志,1909(8):49-50.

[3]黄洁.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述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117-118.

[4]李利芳.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65-368.

[5]杜定友.儿童图书馆问题[J].教育杂志,1926(4):6.

[6]董明道.最简单的儿童图书馆之经营法[J].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25):2-3.

[7]严国柱,朱绍曾.儿童阅读书报指导法[M].上海:大东书局,1933:30-33.

[8]赵侣青,徐迴千.儿童文学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33:73-77.

袁丽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210038。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s Library Study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uan Lihua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children's librar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in the communit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ldren's library in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many accomplishments.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children's library science from the age surroundings of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which the children's library generated.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hildren's library Study.Children's Library.Library history.

G258.7

2014-05-09 编校:邹婉芬)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图书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图书馆学概念衍进二百年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