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锆铪在岩浆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2014-11-26让昊RANGHao刘凯LIUKai吴丹WUDan

价值工程 2014年8期
关键词:钠长石伟晶岩细粒

让昊RANG Hao;刘凯LIU Kai;吴丹WU Dan

(①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②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 650091)

(①Faculty of Land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②The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③School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0 引言

锆石是火成岩石中最重要的副矿物之一,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重视。铪是锆石中常见元素之一,以ZrHf-1形式置换锆石晶格中的Zr4+。合成实验结果已经证明,Zr4+和Hf4+可以任意比例类质同像替代形成锆石-铪石固溶体系列。Correia Neves 等[5]根据化学成分提出了锆石-铪石固溶体系列的分类标准:锆石[n(Hf)/n(Zr+Hf)=0.0-0.1];铪质锆石[n(Hf)/n(Zr+Hf)=0.1-0.5];锆质铪石[n(Hf)/n(Zr+Hf)=0.5-0.9];铪 石[n(Hf)/n(Zr+Hf)=0.9-1.0]。然而,除了Correia Neves 等报道在Zambezia 伟晶岩发现有铪石外,迄今未见有文献报道高铪端元在自然界的存在。铪质锆石主要存在于稀有金属花岗岩演化的晚期和花岗伟晶岩中。最近,在某些A 型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晚期也报道发现有铪质锆石的存在。天然铪质锆石中HfO2含量一直是锆石矿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发现于花岗岩中的铪质锆石w(HfO2)最高约为36%,而发现于伟晶岩中的铪质锆石w(HfO2)最高约为31%,这是文献中有关花岗岩和伟晶岩铪质锆石的最高HfO2含量。

1 锆铪元素分离的控制因素

岩浆作用中锆铪元素分离的控制因素很多,如温度、压力、Ph 值、Eh 值、溶液离子种类、络合物形式、气相活动性等。

1.1 溶液离子类型及络合物对锆铪分离的影响 前人研究表明[1],当碱离子(K+、Na+、Li+等)大量富集时,锆铪可以呈络合物形式在残余溶液中迁移,而在残余岩浆中某些络阴离子(如F)的高度活化可使锆铪在晚期趋于富集。锆、铪氟络合物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Hf 络合物在低温下更稳定,这样Zr 更利于在早期结晶成固体相,从而导致锆铪的分离。

1.2 热液沸腾作用对锆铪分离的影响 在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中形似一实心草帽,由一陡倾斜筒状岩钟和一缓倾斜板状体组成。岩脉内部结构分带十分明显,根据岩石结构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岩钟部分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九个共生-结构带,即:Ⅰ.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Ⅱ.糖粒状钠长石带;Ⅲ.块状微斜长石带;Ⅳ.白云母-石英带;Ⅴ.叶钠长石-锂辉石带;Ⅵ.石英-锂辉石带;Ⅶ.薄片状钠长石-白云母带;Ⅷ.锂云母-薄片状钠长石带;Ⅸ.石英和微斜长石核。在伟晶岩和围岩接触处常见有细晶岩和不连续的豆荚状细粒钠长石花岗岩。

朱金初等[3]从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包裹体角度将整个伟晶岩内部结构带分成了三个阶段:正岩浆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和热液阶段。其中正岩浆阶段主要对应于Ⅰ-Ⅳ带,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应于Ⅴ-Ⅶ带,而热液阶段对应于Ⅷ-Ⅸ带。

对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的边部细粒花岗岩和三个内部结构带的47 个锆石颗粒(其中细粒钠长石花岗岩1 个颗粒,Ⅳ带3 个颗粒,Ⅴ带30 个颗粒,Ⅶ带13 个颗粒)作了226 点的定量成分测定[2]。测量结果表明锆石成分有明显的变化。将这些锆石成分投影到Zr/Hf-Hf 分馏图上(图1)。图1 表明,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锆石具有明显的富Hf 特征,但Hf 元素在边部细粒花岗岩和不同的内部共生结构带锆石中的富集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边部细粒花岗岩中的锆石成分相对比较均一,HfO2平均含量为3.07%(两个数据点平均);Ⅳ带中的锆石显示了一定的成分不均一性,HfO2含量在6.25%-13.33%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8.44%(10 个数据点平均);Ⅴ和Ⅶ带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成分不均一性,HfO2含量分别在10.36%-35.21%和9.06%-32.35%之间变化,平均含量分别为25.73%(154 个数据点平均)和15.71%(60 个数据点平均)。显然,从边部细粒花岗岩到伟晶岩内部结构带,锆石中HfO2含量先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在Ⅴ带达到最高含量,向Ⅶ带有降低的趋势,但Ⅶ带锆石中HfO2平均含量要比Ⅴ带以前锆石中HfO2含量高。根据CorreiaNeves 等[5]的划分标准,边部细粒花岗岩和Ⅳ带锆石主要属于普通锆石,而V 带和VII 锆石则主要属于铪质锆石,少量点具有普通锆石特征。同时,电子探针结果还表明本区铪质锆石的HfO2最高含量可以达到35.21%,比文献中报道的伟晶岩铪质锆石HfO2含量要高4%[7],已经接近苏州花岗岩中铪质锆石HfO2的最高含量[1]。

由岩浆到热液阶段必然发生沸腾作用,且沸腾作用最强烈阶段主要是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根据锆石样品测试结果可知,在沸腾作用最强烈阶段(对应Ⅴ带)铪的相对含量最高,紧接着逐渐降低,所以沸腾作用对锆铪分离的影响是巨大的。

图1 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锆石的Zr/Hf-Hf 图解

1.3 温度对锆铪分离作用的影响 据(HUGH ST.C.O.NEILL,2006)[6],在1811K 的条件下锆石发生如下反应:

由1、2 式可得以下反应:

即在1811K 的条件下的镁质超基性岩浆中锆石发生分解

在1000K 的条件下则发生如下反应:

即在1000K 的条件在硅质成分不饱和的碱性岩浆中,锆石发生分解。

在1453-1639K 且氧逸度较低的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

即在1453-1639K 且氧逸度较低的条件下,在超基性岩浆中,锆石开始结晶。

由上述反应可知,锆的大量聚集最低温度为1000K(726.5℃),大于高温热液的温度,而铪的大量聚集主要发生于热液沸腾作用,温度普遍低于1000K,所以随着温度由高到低,先是发生锆的大量聚集,随后才发生铪的大量聚集。

2 锆铪比与大地构造位置

岩浆作用形成的锆石的锆铪比按照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两大类:

a.新生代以后板块活动带部位

特点是锆石中铪比值偏高,最高可达72%左右,例如莫桑比克的Zambezia 伟晶岩中的锆石含量高达72%,即为铪石。

b.板块内部

特点是锆石中的铪比值中等,一般在10-30%之间。

3 锆铪比与岩性

岩浆作用形成的锆石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及伟晶岩中,呈现明显的专属性。(表1)

表1 苏州花岗岩中锆石的代表性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据文献[1])

苏州花岗岩、电子探针分析条件:20KV,20nA,计数时间10s,ZAF 修正法,标样:金属锆,金属铪,合成SiO2

由反应(1)可知,随着岩浆由基性到酸性,岩浆中SiO2的浓度逐渐升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1)的平衡向左移动,即锆石含量逐渐增高。

表2 桃山、诸广与华南不同时代岩体中锆石的锆/铪值特征(据文献[4])

4 锆铪比与成矿阶段

由温度对锆铪分离作用的影响可知,在岩浆作用晚期,锆开始大量聚集形成矿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到了岩浆作用与热液作用的过渡时期,由于沸腾作用,铪大量聚集形成矿物。所以在同一成矿期,随着成矿阶段的由早到晚,锆铪比值逐渐减低。

5 锆铪比与花岗岩成岩时代

以南岭地区诸广和桃山两大花岗岩体为例[4],将桃山诸广锆石的电子探针化学全分析结果与华南花岗岩中的ZrO2/HfO2:做一比较(表2)。从图2 可以看出,整个华南地区花岗岩由老到新其HfO2含量逐渐增加,而ZrO2/HfO2值逐渐减小。桃山岩体中锆铪含量演化相似,可是到了燕山晚期铪的含量很低,使ZrO2/HfO2值显著增大。大古寨岩体ZrO2质量分数63.72%,比其他岩体均高,相应的锆铪比也很高;上垠坑岩体ZrO2质量分数为38.51%,比其他岩体都低。诸广岩体第Ⅲ序列茅花村岩体中铪含量比第Ⅱ序列九峰岩体铪含量要低,即1.44-1.48,ZrO2/HfO2比值明显增高,这说明第Ⅲ序列不具有第Ⅰ、Ⅱ序列的演化规律。

图2 锆石中ZrO2,HfO2含量和ZrO2/HfO2比值(据文献[4])

综上所述随着花岗岩的成岩时代由老到新,ZrO2/HfO2值逐渐减小。

6 结论

由以上讨论可知:新生代板块活动带中锆石的铪含量相对于板块内部偏高;随着岩浆由基性到酸性,锆石含量逐渐增高;在同一成矿期,随着成矿阶段的由早到晚,锆铪比值逐渐减低;随着花岗岩的成岩时代由老到新,ZrO2/HfO2值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由高到低,先是发生锆的大量聚集,随后才发生铪的大量聚集;沸腾作用可导致铪元素大量聚集;锆、铪氟络合物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Hf 络合物在低温下更稳定,这样Zr 更利于在早期结晶成固体相,从而导致锆铪的分离。

[1]王汝成,徐士进,陆建军,陈小明.苏州花岗岩中拾质错石的发现[J].科学通报,1995,40(6):536-538.

[2]张爱铖,王汝成,谢磊,胡欢.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中的铪质锆石[J].矿物学报,2003,23(4):327-332.

[3]朱金初,吴长年,刘昌实,李福春,黄小龙,周东山.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 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和成因[J].高校地质学报,2000,6(1):40-52.

[4]雷怀彦,朱小平,刘志红,官宝聪.锆石化学特征与花岗岩体时空演化关系[J].化工学报,2003,54(增):136-143.

[5]Correia Neves J M,Lopes Nunes J E,Sahama T G.High hafnium members of the zircon -hafnon series from the granite pegmatites of Zambezia,Mozambique [J].Con tribution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74,48:73-80.

[6]HUGH ST.C.O.NEILL.Free energy of formation of zircon and hafnon[J].American Mineralogist,2006,91:1134-1141.

[7]Von Knorring O,Hornung G.Hafnian zircons [J].Nature,1961,190:1098-1099.

猜你喜欢

钠长石伟晶岩细粒
烧结温度对数字光处理制造云南钠长石陶瓷性能的影响
MG-9#捕收剂在极细粒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带特征研究
卢旺达Gatumba地区花岗伟晶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综述
济阳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层序初探
浙江平阳黄施岙钠长石岩特征和利用前景
微细粒磁铁矿提铁降硫试验研究
伟晶岩中的稀有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