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带动徐州工业化发展转型的分析

2014-11-26马娜MANa刘汉鑫LIUHanxin

价值工程 2014年8期
关键词:徐州高新技术生态

马娜MA Na;刘汉鑫LIU Han-xin

(①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徐州 221140;②中国联通徐州分公司,徐州 221100)

(①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Xuzhou 221140,China;②China Unicom Xuzhou Branch,Xuzhou 221100,China)

0 引言

1962年蕾切尔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自此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工业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全世界人们开始行动起来捍卫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地球。

1 徐州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城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徐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化基地,一直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GDP 排名在全国50 强之列,近年来有持续提高的趋势(如表1 所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与经济持续发展相伴随的是资源、能源使用的成本过高、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据国家环保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29日监测的74 个城市空气质量结果显示:徐州36 天优、176 天良、84 天轻度污染、32 天中度污染,31 天重度污染、4 天严重污染,超标天数比例为41.6%。一时之间,徐州的工业化发展与空气中灰尘的浓度形成了正比。企业对生态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损失是空气中灰尘的主要诱因。徐州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势在必行。

表1 2007-2012 徐州GDP 全国排名

2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与工业的结合,以知识经济为核心要素的产业,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配置的产业,也就是意味着该产业存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能性,是治理环境的无污染的产业,人类已经步入探索如何利用高新技术领域新的创新性成果来维护生态自然环境系统良性运行的阶段。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应较能迎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发展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08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年底提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在“产业立国”的新使命下,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也面临新的选择,各省市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为自身新的产业方向定位筹谋,而高技术产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城市未来的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3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

3.1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的界定 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要慎重思考诸多影响因素,比如社会、政治、生态资源、经济、科技等等,从各个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具体分析,统筹考虑如何与产业的现实情况相结合[1]。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模式是注重生态效益的模式,它不是仅仅孤立的考虑经济的发展,而是把社会、经济、环境有机地进行了统一。在利用经济、社会、生态3 个方面为基础构建的国际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城市产业发展的评价结果显示[2],徐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提供的经济、技术支持不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基本为两个方面[3],一是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主要集中在技术系统、细节创新模式上进行研究;二是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依据,实现“低耗、低污、高效”的目标,摆脱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发展模式,把生态化理念注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大力的提倡,引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使产业资源进行回收再生,进而使产业的发展具有循环性,让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循环发展的轨道。

3.2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模式的选择

3.2.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结构不合理受2009年国家新的历史阶段所指定的使命的引导,徐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12月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8.74 亿元,比08年同期增长77.52%。到2011年底,徐州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不含软件企业)有434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4%。一个以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虽然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航空制造业暂时空白,计算机以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均不到10%。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占比较高,超过15%,但技术水平并不高。

3.2.2 产业相对集聚,但关联效应不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产业的集群化,是在区域发展中,各个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产业群落,发挥“1+1>2”的效果,表现出一种极具群体力量的重要作用。徐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主要以产业园、科技园区的构建为基础的,其中,徐州铜山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10 位,成为苏北唯一的低碳经济试点园区;矿大科技园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考核有望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A 级行列;徐师大大学科技园已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启动了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新材料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两大行业产值所占的比值已约70%,但自主创新,即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不多。有些企业虽然名义上为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实际从事的还是较传统的以密集型劳动力为依托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实体。这种情况必然造成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同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差,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集群效应不明显,难以真正意义上对传统模式进行产业升级。

3.2.3 企业科技人才匮乏,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相对长三角其他城市,徐州市在经济发展以及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一方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对徐州经济发展不利。虽然徐州市高校数量、规模上和其他城市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驻徐高校对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约为260 人,仅为苏南城市的1/3。按国际上的划分标准,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才能跨入高技术的门槛,低于3%的,只能是低技术的范畴。而我市企业R&D 投入大都不超过销售收入3%,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甚至没有科研开发活动,与苏南城市差距较大。

3.2.4 产业发展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 近年来,徐州主导产业正面临重要的转型期,徐州市政府注重生态环境的培养,生态生长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生态压力仍然很大,生态增长力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能力,生态承载压力日趋减弱,说明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逐渐增大。这种结果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徐州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鉴于目前徐州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不够和谐。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应采取以创新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这里的创新包括:管理、制度、理念、技术的创新。所谓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依托“3R(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进行三个层次过程运行[3]:第一层,以减量化为原则,控制生产要素输入,从减量的角度合理开发利用物质资源,从根本上集约资源和控制废弃物产生量;第二层,以再利用为原则,本着节约的理念,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提高一次性生产用具的使用率,在过程中减少一次性产品的重复浪费;第三层,以循环回收为原则,控制生产结果,尽量对产品使用后进行资源性回收,使得产品作为资源性物质循环再进入第一层。

[1]李维胜.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2]张晶.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D].中国矿业大学,2012.

[3]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徐州高新技术生态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疫散待春回
“生态养生”娱晚年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