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对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2014-11-24华永平邓婷婷席岗卢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2期
关键词:发生率

华永平+邓婷婷+席岗+卢婷

[摘要]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对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从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预留引流条,观察两组的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周,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 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引流条;囊袋血肿;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31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145-03

Effect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the capsular bag reserved drainage on the incidence of pocket hematoma

HUA Yongping DENG Tingting XI Gang LU T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the capsular bag for drainage on the incidence of pocket hematoma.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of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erved drainage stri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apsular hematom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infection, all the wounds were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But the pocket hematoma oc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was 2.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8.0% (P<0.05). Conclusion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the capsular bag in the reserved drainage strip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pocket hematoma.

[Key word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Drainage strip; Pocket hematoma; Incidence

近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但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囊袋血肿等[1,2]。因此,临床积极研究有效的方法以降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笔者在广东同江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各选择50例进行研究,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对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1~87岁,平均(41.2±2.3)岁。分别设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书,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术前检查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患者服用各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则应嘱其停药7 d,服用华法令者则将INR调整至 1.5以下,使用肝素患者需停用肝素6 h以上。确保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要求之后,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要在心导管室内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对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法经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植入电极。测定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确定符合手术要求之后,连接起搏电极导线和起搏器,将起搏器则埋于患者左或右胸大肌处皮下的囊袋内。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术中进行严密止血后,对囊袋进行逐层缝合。术后使用质量为500 g的沙袋对切口进行局部压迫,保持6 h。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 d,心电监护3 d。保持卧床休息,术后7 d拆线。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具体操作:将无菌手套剪一条8 cm左右长的橡皮条,生理盐水充分浸泡后,检查引流条的完整性。确保完整无断裂之后,一端置于起搏器下方的囊袋内,另一端置于切口外侧边缘。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 d,心电监护3 d。术后12 h内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并于术后12~24 h内将引流条取出。endprint

1.3 判定标准

(1)切口愈合等级判定标准:①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一期愈合;②乙级愈合:愈合欠佳,但切口未出现化脓现象;③丙级愈合: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化脓现象,需要进行引流[3]。(2)囊袋血肿。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体格检查,发现起搏器囊袋部位的皮肤出现明显的肿胀情况,皮肤出现瘀斑。经触诊可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则视为囊袋血肿。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2.2两组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观察组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两组患者的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近些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可以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该法植入操作简单,可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但术后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提到的囊袋血肿即为较常见第一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检查,起搏器囊袋部位出现肿胀、瘀斑。经触诊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即为囊袋血肿[4]。

导致出现囊袋血肿的因素较多,如术前使用抗栓药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以及术中囊袋制作过大等。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5],囊袋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密切相关,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做到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可以有效防止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体来看,导致囊袋血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①手术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胸大肌筋膜小动脉出血和放置电极导线的静脉途径出血,沿电极流入囊袋;②凝血机制障碍;③囊袋松弛和过深。由于有残腔存在致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差;囊袋过深,会损伤胸大肌组织,渗血增多。一旦出现囊袋血肿,及时实施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紫外线照射或注射器抽吸等,如果经压迫后不再继续出血的轻度血肿患者,可实施保守治疗。而对于局部压迫不能有效止血的严重血肿,则需要重新打开囊袋进行彻底止血、引流。但重新打开囊袋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并极易导致囊袋感染等出现。因此,在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停用抗凝药物等。并积极采用各种方式预防囊袋血肿的出现。汤雁玲等[6]报道,预防囊袋血肿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将橡皮引流条置于囊袋底部予以预防。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引流积血,但易导致逆行性感染。并指出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均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停用1周后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均检查其凝血功能。5例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则嘱其停药7 d后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例患者服用华法令,则先对其INR进行调整,至INR小于1.5以后方接受手术,另有1例患者使用肝素,则嘱其停用肝素6 h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术中,还要注意彻底止血,术后还要进行加压包扎。

另外,还可以采用术后放置引流条的方式来积极预防囊袋出血的发生。本研究中,对50例观察组患者,即在穿刺成功植入电极之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以将囊袋内的积血以及各种渗出物充分引出,并使得囊袋和起搏器之间贴合更紧密,提高了止血效果,并加快切口愈合。同时,利用引流条,还可以用来早期观察囊袋内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现象,从而为早期针对性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毕磊等[7]选择68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起搏器囊袋内是否预留引流条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加压包扎,观察组联合予以缝合时起搏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并通过对囊袋血肿及组织愈合情况的观察发现,术中预留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发现,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则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观察组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说明囊袋内预留引流条不会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产生影响,不会导致感染等现象的出现。提示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的方式可以起到较好地预防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的效果,且安全高效。但是,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为了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出现,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以保证引流条的干净无菌。本研究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即将剪好的橡皮条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了充分浸泡。其次,要注意检查引流条的完整性,确保完整无断裂之后再进行使用,以免在取出时出现断裂,遗留在囊袋内。另外,在放置引流条的时候,要进行平直放置,将引流条的一端置于起搏器下方的囊袋内,另一端则要保持平直状态,置于切口的外侧边缘。以免引流条缠绕在起搏器的电级上,无法顺利取出。而且,在使用引流条进行引流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时对纱布予以更换,并于术后12~24 h内及时将引流条取出,以免造成感染等。

综上所述,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显著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建江,郑继峰,王迎江,等. 手法按压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中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1):45-46.

[2] 王明岩,李伯君,高长青,等.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慢性感染伴窦道形成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13(6):76-77.

[3] 张澍,黄从新,黄德嘉. 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专科医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220.

[4] 孙长喜,杜新平.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 山东医药,2011,23(7):121-122.

[5] 朱芳一,边惠萍,杨良瑞,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1(23):46-47.

[6] 汤雁玲,王海燕,吴学勤,等. 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1(17):79-80.

[7] 毕磊,周冬翠. 留置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3,2(19):39-40.

(收稿日期:2014-08-29)endprint

1.3 判定标准

(1)切口愈合等级判定标准:①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一期愈合;②乙级愈合:愈合欠佳,但切口未出现化脓现象;③丙级愈合: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化脓现象,需要进行引流[3]。(2)囊袋血肿。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体格检查,发现起搏器囊袋部位的皮肤出现明显的肿胀情况,皮肤出现瘀斑。经触诊可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则视为囊袋血肿。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2.2两组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观察组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两组患者的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近些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可以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该法植入操作简单,可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但术后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提到的囊袋血肿即为较常见第一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检查,起搏器囊袋部位出现肿胀、瘀斑。经触诊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即为囊袋血肿[4]。

导致出现囊袋血肿的因素较多,如术前使用抗栓药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以及术中囊袋制作过大等。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5],囊袋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密切相关,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做到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可以有效防止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体来看,导致囊袋血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①手术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胸大肌筋膜小动脉出血和放置电极导线的静脉途径出血,沿电极流入囊袋;②凝血机制障碍;③囊袋松弛和过深。由于有残腔存在致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差;囊袋过深,会损伤胸大肌组织,渗血增多。一旦出现囊袋血肿,及时实施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紫外线照射或注射器抽吸等,如果经压迫后不再继续出血的轻度血肿患者,可实施保守治疗。而对于局部压迫不能有效止血的严重血肿,则需要重新打开囊袋进行彻底止血、引流。但重新打开囊袋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并极易导致囊袋感染等出现。因此,在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停用抗凝药物等。并积极采用各种方式预防囊袋血肿的出现。汤雁玲等[6]报道,预防囊袋血肿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将橡皮引流条置于囊袋底部予以预防。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引流积血,但易导致逆行性感染。并指出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均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停用1周后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均检查其凝血功能。5例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则嘱其停药7 d后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例患者服用华法令,则先对其INR进行调整,至INR小于1.5以后方接受手术,另有1例患者使用肝素,则嘱其停用肝素6 h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术中,还要注意彻底止血,术后还要进行加压包扎。

另外,还可以采用术后放置引流条的方式来积极预防囊袋出血的发生。本研究中,对50例观察组患者,即在穿刺成功植入电极之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以将囊袋内的积血以及各种渗出物充分引出,并使得囊袋和起搏器之间贴合更紧密,提高了止血效果,并加快切口愈合。同时,利用引流条,还可以用来早期观察囊袋内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现象,从而为早期针对性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毕磊等[7]选择68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起搏器囊袋内是否预留引流条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加压包扎,观察组联合予以缝合时起搏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并通过对囊袋血肿及组织愈合情况的观察发现,术中预留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发现,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则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观察组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说明囊袋内预留引流条不会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产生影响,不会导致感染等现象的出现。提示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的方式可以起到较好地预防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的效果,且安全高效。但是,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为了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出现,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以保证引流条的干净无菌。本研究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即将剪好的橡皮条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了充分浸泡。其次,要注意检查引流条的完整性,确保完整无断裂之后再进行使用,以免在取出时出现断裂,遗留在囊袋内。另外,在放置引流条的时候,要进行平直放置,将引流条的一端置于起搏器下方的囊袋内,另一端则要保持平直状态,置于切口的外侧边缘。以免引流条缠绕在起搏器的电级上,无法顺利取出。而且,在使用引流条进行引流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时对纱布予以更换,并于术后12~24 h内及时将引流条取出,以免造成感染等。

综上所述,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显著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建江,郑继峰,王迎江,等. 手法按压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中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1):45-46.

[2] 王明岩,李伯君,高长青,等.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慢性感染伴窦道形成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13(6):76-77.

[3] 张澍,黄从新,黄德嘉. 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专科医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220.

[4] 孙长喜,杜新平.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 山东医药,2011,23(7):121-122.

[5] 朱芳一,边惠萍,杨良瑞,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1(23):46-47.

[6] 汤雁玲,王海燕,吴学勤,等. 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1(17):79-80.

[7] 毕磊,周冬翠. 留置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3,2(19):39-40.

(收稿日期:2014-08-29)endprint

1.3 判定标准

(1)切口愈合等级判定标准:①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一期愈合;②乙级愈合:愈合欠佳,但切口未出现化脓现象;③丙级愈合: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化脓现象,需要进行引流[3]。(2)囊袋血肿。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体格检查,发现起搏器囊袋部位的皮肤出现明显的肿胀情况,皮肤出现瘀斑。经触诊可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则视为囊袋血肿。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2.2两组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观察组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两组患者的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囊袋血肿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近些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可以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该法植入操作简单,可很好地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但术后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提到的囊袋血肿即为较常见第一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术后自觉局部肿胀和疼痛,并经检查,起搏器囊袋部位出现肿胀、瘀斑。经触诊发现囊袋内的压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触及波动感,即为囊袋血肿[4]。

导致出现囊袋血肿的因素较多,如术前使用抗栓药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以及术中囊袋制作过大等。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5],囊袋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密切相关,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做到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可以有效防止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体来看,导致囊袋血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①手术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胸大肌筋膜小动脉出血和放置电极导线的静脉途径出血,沿电极流入囊袋;②凝血机制障碍;③囊袋松弛和过深。由于有残腔存在致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差;囊袋过深,会损伤胸大肌组织,渗血增多。一旦出现囊袋血肿,及时实施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紫外线照射或注射器抽吸等,如果经压迫后不再继续出血的轻度血肿患者,可实施保守治疗。而对于局部压迫不能有效止血的严重血肿,则需要重新打开囊袋进行彻底止血、引流。但重新打开囊袋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并极易导致囊袋感染等出现。因此,在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停用抗凝药物等。并积极采用各种方式预防囊袋血肿的出现。汤雁玲等[6]报道,预防囊袋血肿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将橡皮引流条置于囊袋底部予以预防。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引流积血,但易导致逆行性感染。并指出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均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停用1周后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均检查其凝血功能。5例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则嘱其停药7 d后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例患者服用华法令,则先对其INR进行调整,至INR小于1.5以后方接受手术,另有1例患者使用肝素,则嘱其停用肝素6 h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术中,还要注意彻底止血,术后还要进行加压包扎。

另外,还可以采用术后放置引流条的方式来积极预防囊袋出血的发生。本研究中,对50例观察组患者,即在穿刺成功植入电极之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以将囊袋内的积血以及各种渗出物充分引出,并使得囊袋和起搏器之间贴合更紧密,提高了止血效果,并加快切口愈合。同时,利用引流条,还可以用来早期观察囊袋内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现象,从而为早期针对性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通过囊袋内预留引流条,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毕磊等[7]选择68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起搏器囊袋内是否预留引流条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加压包扎,观察组联合予以缝合时起搏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并通过对囊袋血肿及组织愈合情况的观察发现,术中预留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周统计发现,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囊袋血肿,对照组则有9例出现囊袋血肿,观察组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说明囊袋内预留引流条不会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产生影响,不会导致感染等现象的出现。提示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一条引流条的方式可以起到较好地预防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的效果,且安全高效。但是,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为了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出现,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以保证引流条的干净无菌。本研究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的时候,即将剪好的橡皮条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了充分浸泡。其次,要注意检查引流条的完整性,确保完整无断裂之后再进行使用,以免在取出时出现断裂,遗留在囊袋内。另外,在放置引流条的时候,要进行平直放置,将引流条的一端置于起搏器下方的囊袋内,另一端则要保持平直状态,置于切口的外侧边缘。以免引流条缠绕在起搏器的电级上,无法顺利取出。而且,在使用引流条进行引流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时对纱布予以更换,并于术后12~24 h内及时将引流条取出,以免造成感染等。

综上所述,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可显著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建江,郑继峰,王迎江,等. 手法按压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中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1):45-46.

[2] 王明岩,李伯君,高长青,等.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慢性感染伴窦道形成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13(6):76-77.

[3] 张澍,黄从新,黄德嘉. 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专科医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220.

[4] 孙长喜,杜新平.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 山东医药,2011,23(7):121-122.

[5] 朱芳一,边惠萍,杨良瑞,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1(23):46-47.

[6] 汤雁玲,王海燕,吴学勤,等. 自制持续负压吸引器用于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预防囊袋血肿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1(17):79-80.

[7] 毕磊,周冬翠. 留置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3,2(19):39-40.

(收稿日期:2014-0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与时滞的非局部扩散SIR模型的行波解
老年肺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风险因素评估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具有时滞和非线性发生率的SEIR脉冲接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