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14-11-23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李 健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验课程少、课时少,缺乏专业实验室及相应的软、硬件配置等问题。同时,实验教学项目单一,体现团队合作意识及个人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少。由此造成学生的专业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突破,难以通过实验课体会课程的真谛。实验教学的本意在于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1]。在高校中改革目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重视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验教学核心内容为“教”与“学”的过程研究,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指导两大方面,涵盖了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综合评价。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学工作,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能的发挥。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认识到构建过程应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2]。

1.1 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

实验教学是系统工程,要准确地反映其客观现状,评价指标和量化权重就必须科学客观且体现出与实验教学目标一致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体系既面面俱到,又要各有侧重。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推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性。一套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方向,要能够反映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客观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持续的先进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其权重的设置必须明确、规范,达到可以借鉴、可以衡量的标准,以引导实验教学向高水平高收益方向发展。

1.2 评价主体与客体交互原则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和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通过双方的互评,形成良好互动。以往实验教学评价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这是不全面的。实验评价体系的设计应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反馈教学相长的信息,改变教学分离的状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实践的过程和效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1.3 实验教学评价整体性原则

实验教学的效果涉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实验教学设施、环境、实验队伍等方方面面。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使其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监控,强调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常规技能与创新实验。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该从评价目标整体性出发来筛选评价指标,仔细考虑每一个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它应处的层次。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清晰、准确,具有可测性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权重分配科学合理,还要注意突出重点。评价体系结构框架应该层次分明、主从得当,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1.4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3]

定量指标的评价结果往往比较客观、准确,可信度与可比性较高。但由于实验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可能用定量指标全面评价实验教学工作的所有方面,因此在某些方面还必须采用定性指标,通过评价者的感知描述和打分来反映出指标的特征。所以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以上四个原则基本覆盖了实验教学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其包括的内涵可作为评价指标的下一级指标。通过聚类分析[4],我们设立了评价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形成了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2.1 一级、二级指标的设计

通过对基本原则的分析,评价体系要做到既能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动态,又能为我校其他门类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作参考,并根据使用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律、趋势,真实、有效地反映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体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密不可分,单独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将很难全面准确地说明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且不利于通过评价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因此在一级指标的设计中,将实验室建设的内容纳入进来,但在权重比例设定上还是以实验教学所包含的内容为主。各种指标的权重是运用“专家法”对实验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做评价,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值[5]。一、二级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二级指标

2.2 二级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2.2.1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主要是看是否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等。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是否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工程、科研和社会实际应用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要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材不断创新,有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6]。

2.2.2 实验教学质量保障

是否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实验预约制度、实验前的设备准备、教学督导听课制度等,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2.2.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主要是指重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和改进,采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精心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2.4 实验教学效果

包括实验开出率是否高,覆盖面是否广。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掌握是否扎实,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强,实验创新成果是否多,学生是否有正式发表根据实验写出的论文或取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

2.2.5 实验队伍建设及实验队伍水平

包括实验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核心骨干成员是否相对稳定。实验队伍培养方面,如培训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提供实验教师阶段性的深造和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验队伍水平包括实验教学队伍学历层次合理,勇于探索和创新,教风优良,教学方法得当、治学严谨,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对待实验学生认真负责、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2.6 实验设备

这是对实验室方面的考察,包括实验设备数量充足,配置合理,性能先进,能满足学生实验动手要求,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实验课前的实验设备准备情况;设备完好率高,维修制度健全,有仪器设备维修专项经费。

2.2.7 实验环境与安全

包括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摆放合理,针对不同实验项目提供专业的实验模拟环境。安全制度方面达到安全警示标志醒目,应急预案和设施完备。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措施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化。

2.2.8 信息化平台

包括建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有丰富的管理信息和实验教学资源,实验结果网上提交,师生实时在线交流等内容。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网上实验预约的动态管理等。

本指标体系主要针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指标设计,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更具针对性。指标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按照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及实验室设置特点进行设计,更加适合校内使用。而将实验设备与实验环境、实验队伍纳入实验教学评价范围,体现了评价的整体性,同时又有所侧重,层次分明。

2.3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评分办法和标准

2.3.1 评分的总体方法

本文对于非量化的因素,采取权重法来评定。这种方法比较全面的对学生上实验课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反映了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权重法评定就是按实验教学中事先设定的内容与标准,结合被划分等级的评价对象的权重、实际分值等进行数理运算的评定方法[7-8]。其基本步骤方法:(1)把每一个评价指标上所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状况划分成几个等级,并规定出对每一等级所赋予的分值和权数;(2)根据评分指标的实际统计值确定它在该指标上所属等级,从而得到该指标的实际分值;(3)以各指标等级权数对各指标实际值进行加权平均;(4)用各指标实际值乘以相应等级权数值,从而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分值与结果。

评价指标评分等级的划分与设定,可采用五分制。每个评价学生对每一条三级指标相应的观测点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按A、B、C、D、E等五个等级进行评分,分别对应优、良、中、差、劣。评分完成后,再进行统计计算,得出最终的总体评分值。

2.3.2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分观测点和具体评分标准两部分,对应评价体系中的每一条三级指标进行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分标准表

从评分标准表可以看出,对实验教学体系的评分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对实验教学大纲的部分内容的评分,则可体现定量分析的思想,这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科学。

3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本研究所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实用效果,我们选择《企业资源计划》课程作为评价课程,特选取本校应用旧版实践教学平台的2009级信管专业学生和应用实验课程改革后的新教学平台的2010级信管专业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证,通过2个年级学生的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和讨论,以确定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

3.1 建立评价因素集

以上节中表1中所示评价指标为评价因素集。

3.2 建立备择集V

随机选取2个班的各5名学生作为评估人员对18项三级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评价,其中5名评价人员对实验教学质量各项要素的评语构成评价的备择集,记作:V=(v1,v2,…,v5),V’ =(v’1,v’2,…,v’5)。第 j位评估人员对第 i项评价因素ui(i=1,2,…,m)的评价结果记为:rij(i=1,2,…,18;j=1,2,…,5),因此得到第i项构成要素的判断向量:Ri=(ri1,ri2,…,ri5)T(i=1,2,…,18),即为备择集V、V’的模糊子集。

3.3 确定隶属度矩阵

将18项实验教学效果的单因素评价向量综合起来,从而得到由评价集U和备择集V、V’构成的实验教学效果单因素评价矩阵——隶属度矩阵R、R’。2个年级学生打分情况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学生评分以A、B、C、D、E五个等级来划分,对应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统计,统计各等级出现的频数,同时对应赋值得学生评价的判断矩阵S、S’,并做归一化处理得调整后的隶属度矩阵R、R’,详细如下所述。

统计各等级vi、vi’出现的频数,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

表3 2009级学生打分情况表

表4 2010级学生打分情况表

表5 2009级学生各等级vi出现的频数统计表

表6 2010级学生各等级vi’出现的频数统计表

对应赋值得评价的判断矩阵S、S’,隶属度矩阵R、R’。

3.4 确定权重向量W’

对评价结果由熵值法确定各种构成要素相对实验教学质量总值的重要程度,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各种构成要素的权重:

3.5 计算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定向量

3.6 计算综合评价值

对评价指标赋值,得学生组综合评价的实验教学质量值。由于以上计算所得的值仍是向量形式,不便于直接比较,因此,分别对以上5级指标赋权。

令 H=(hl,h2,…,h5)=(95,85,75,60,50),得综合判断结果为:

3.7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0级信息专业应用新实验平台通过评价体系计算而得的分数是88.5分,2009级信息专业学生用老版实验平台的得分为74.6,说明通过新实验平台的改革使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比较明显,由合格水平提高到了良。通过分析2届学生的打分情况可以看出,新方案实施后的分数提升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教学考核、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指标方面,而对于实验队伍结构、水平、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分数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实验教学在这些方面的改革没有完全落实。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在当今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体现出一个学校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视,对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中开展教学效果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科学、客观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才能激发教师深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技术、提高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本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以科学性、全面性、定量与定性评价为基本原则,深入了解高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评价指标,利用专家打分和权重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 张真继,刘世峰.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79-181.

[2] 孙玉荣,彭金波.基于AHP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5):86-88.

[3] 申海燕,赵建华.优秀实验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7):66-68.

[4] 钟英.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的理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6):27-28.

[5] 祝凤荣.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8,27(2):126-129.

[6] 李印生,黄应堂.课程建设与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构建[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2):55-59.

[7] 尤赤矶,刘林青.基于ERP的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59-61.

[8] 耿丽丽,李伟.ERP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及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01-203.

[9] 申海燕,赵建华.优秀实验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7):66-68.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