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的多元化表达—读陈三株散文诗集《印象》

2014-11-23广东张盛良

散文诗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日月潭诗情散文诗

广东 张盛良

诗情的多元化表达—读陈三株散文诗集《印象》

广东 张盛良

陈三株的散文诗集《印象》,分为“水乡行韵”、“物缘心语”、“远山近水”、“灯下读图”、“探赜索韵”等五个部分,是作者诗情的多元化表达和对生活对家乡对人生的热情吟咏,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自由驾驭和对“事”“情”“物”的深情表述。

陆机曾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在今天的解读便是文学作品要讲究感情与形象。在《印象》里,诸多意象被陈三株收入眼帘,它们或人或物或景或情,经过一番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的梳理整合后,跃然纸上,篇幅不论长短,均考究精辟,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有起伏,有跳跃。读来朗朗上口,如亲临其境,又如静观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山水画,而贯穿其中的,便是陈三株所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细腻中不失大气。比如《下岗以后》,短短四五百字的篇幅,写的是福伯福婶年届半百因下岗而不抱怨社会、不退避现实,勇敢地开办小型快餐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营生活,由此引入深思:不论人来人往,岁月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心中的明灯。再比如《花篮与爱及其他》,四则散文诗,内容截然不同,从表达喜庆的“花篮”到常流淌于内心的“爱”,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放生自己到电与灯对话,通过写实的手法完成对形象与意象的表述,便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干脆、利索。

情至浓处自然发,印象不深不着墨。陈三株由“事”及“情”的把握恰到好处,不矫情,不造作,也不浮夸,不过度,尤其体现在“水乡行韵”的32章散文诗中。作为长期受水乡文化浸润的他,对家乡情、时代情的赞美从不吝啬笔墨,从不中断抒情的行为。他的笔触遍及食肆、书市、卖场、公园、村口、村道、企业、花场、农业园……他对家乡改革开放的成果直抒胸臆,家电雄风浓墨记事,对落日余晖直面描绘,对苍老的榕树惜物有加,对新颖的村报讴歌赞颂。在“物缘心语”这一部分,陈三株用26个意象或片断与读者直接对话,讲述他的内心世界,诸如对新年、春、思念、时间、生活、日子、路、小河、斑马线等等庄重叩问和审慎寄情。从这个层面来说,陈三株经受着生活的起伏与变化,深刻地体会着人生命运的重合与变幻,于是,他用短小精悍的笔墨,借物喻志,借景表情,凝注成一章章深藏哲思的佳作。

美的感情无须太多雕琢,这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陈三株的散文诗中,正体现了这种“感觉”。在“远山近水”这部分中,他登高至阿里山、皂幕山、丹霞山,亲水至日月潭、地下河、潜龙谷,他或行吟大地,或走近天涯海角,或问候小山村。山山水水皆文章,在陈三株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之于热爱它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对于人生历程或行走大地的足迹,作者善于以艺术的手法加工提炼为散文诗,寄寓哲理,寄情抒怀,耐看耐读。比如陈三株在日月潭前思索:日月潭是天地的造化,是宝岛的圣灵,恰似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遥望着波涛翻涌的海峡,萦系着思念,充盈着渴盼。也许,日月潭之于游人来说是美景,之于地质学家来说是天地造化,而之于作家来说,看到的只是遥想互望却不能相见的思念之情。陈三株就是这样简明地将内心波涛般起伏的情怀扼要地相告读者,不用太多的掩饰或假借,实质上,这也正是他的——真诚、真情。

执着地抒写生活,多元化地表达人生的真性情,这是陈三株散文诗创作一个显著的特点。了解陈三株的人都非常清楚,他从农村走来,曾在荒漠的大西北一个缺水缺氧四季如冬的高寒地带经历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军旅生涯,脱下军装从教十余年后,又投身于报业,成长的道路在不断的变化中延伸,锻造了他坚强而勇于进取的意志。蕴藏在他作品里的,是对事理的深层解读,反映在文字上却浅显易懂,对意象的把握总是惟妙惟肖。纵观他的散文诗,语句工整,切意严格,视界开阔,胸怀天下正是他作为军人的情结。在“灯下读图”和“探赜索韵”两部分,体现了他对报告体散文诗的探索与创新性运用。在他看来,但凡带着感情的视角,均可以为文为诗,均可通过文字去传递思想的波澜与心灵的呐喊,以至作品里的文字感染力及其意境的穿透力常常带给读者以共鸣,这与他多年来不同的身份转变与对生活执着的追求不无关系。

无论是何种身份,在散文诗的世界里,陈三株君坚守的姿态打动的不只是他自己,更多是读者。也许,这便是陈三株给我们最好的“印象”吧!

猜你喜欢

日月潭诗情散文诗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散文诗八骏
《日月潭》中的“像”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日月潭
前后左右
散文诗漫议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