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17届仁川亚运会新闻标题的多隐喻研究

2014-11-20彭文韬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1期

彭文韬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体育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的向导,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进入新闻正文的阅读,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通常会以多隐喻的方式来构建语言表达。本文基于搜狐和新浪体育网中2014年第17届仁川亚运会的体育新闻标题,分析其多隐喻的运用,体现隐喻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无处不在。

【关键词】体育新闻标题 多隐喻 仁川亚运会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也在日益扩大。体育比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体育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体育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是读者阅读新闻消息的重要向导,是读者理解新闻消息的重要纲要。(彭朝丞,王秀芬:2005)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进行高效的新闻传播,体育新闻标题在语言使用上通常会使用一定策略,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是最常见的语言构建方式之一。

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

隐喻从传统单一的修辞研究发展成为“从哲学、心理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跨学科研究”(朱建新,2008:30)。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再是文体学所说的修饰性的语言形式”(刘春杰,2014:28),而是“人们认识新事物,表达新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认知方式”(郑银芳,2009:37)。Lakoff & 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标志着隐喻研究正式进入认知研究阶段,提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5)。隐喻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以此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的许多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构建的”(Lakoff & Johnson,1980:147)。肖坤学(2013)认为,隐喻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从隐喻视角来构建体育新闻标题符合人类思维方式,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体育新闻标题中的多隐喻现象

2014年第17届仁川亚运会是关乎整个亚洲的一场体育盛会,从9月20日开始比赛到10月4日闭幕,期间众多媒体进行了详尽的新闻报道。本文搜集了搜狐和新浪两大体育新闻网对此次亚运会报道的相关新闻标题,发现其中很多标题使用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隐喻类型,说明人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大量使用了隐喻,隐喻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如:

(1)29日看点:林丹谌龙王者之战 跳水开启卫冕之旅(搜狐体育 2014年9月28日)

(2)29日综述:林丹逆转双圈大满贯 男篮保底战止跌(搜狐体育 2014年9月28日)

(3)许昕开局保守险酿惨剧 刘国梁:这是输到家的球(搜狐体育 2014年10月2日)

(4)朱启南亚运谢幕战如过山车:学会放弃野心 看淡里约(新浪体育 2014年9月27日)

(5)郭艾伦15分男篮胜卡塔尔获第5 最差战绩收官(新浪体育 2014年10月1日)

以上5个亚运新闻标题都是从隐喻的视角所构建,都使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隐喻类型。标题(1)是对29日比赛的预告,旨在吸引观众对该比赛的关注,其中使用了多种隐喻“林丹和谌龙是王者”“林丹和谌龙参加的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是战争”“跳水项目冠军的争夺是卫冕——皇冠的保卫”和“卫冕的过程是一段旅途”。标题(2)是对29日羽毛球单打和男篮比赛的总结,吸引读者去了解整个比赛过程,其中运用“所有大赛冠军的获得是大满贯——桥牌中赢得一局中所有的叫牌”“男篮比赛是战争”“男篮比赛止住颓废时止跌——股市中股价下跌趋势稳住”隐喻。标题(3)运用了“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开始是开局——象棋中一盘棋的开始阶段”和“许昕差点输球的乒乓球赛是惨剧——结局悲惨的戏剧”隐喻,从具体的“象棋”和“戏剧”概念来地描述遥远的仁川亚运会,直观形象,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对亚运会的心理距离。标题(4)运用隐喻“亚运射击决赛是战争”“亚运射击决赛是谢幕——演出闭幕”和“对于朱启来说参加亚运射击决赛是坐过山车——惊险、刺激”形象生动,帮助了读者对亚运比赛的理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标题(5)总结男篮比赛结束,中国队赢了卡塔尔队获得第5名,是自参加亚运会以来取得的最差名次,“男篮中国队和卡塔尔队比赛是战争”、“男篮比赛中国队赢卡塔尔队是战争胜利”、“男篮比赛结果是战绩”和“男篮比赛结束是收官——围棋比赛的结束阶段”等隐喻的运用使新闻报道鲜明行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报道仁川亚运会的体育新闻标题中大量运用了多隐喻,使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概念来构建亚运新闻标题,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亚运体育比赛,更易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勾起读者阅读新闻正文消息的欲望,成功地进行了新闻传播。像战争隐喻等已经植根于人类的概念系统,普遍运用于体育新闻报道中,人们已经意识不到其是隐喻用法。隐喻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常用手段之一。

总之,基于搜狐和新浪两大体育新闻网对2014年第17届仁川亚运会报道的体育新闻标题,本文发现了隐喻存在的普遍性,很多体育新闻标题同时运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隐喻类型,生动形象地报道了亚运体育比赛,更好地让读者理解和接受体育新闻,勾起读者阅读新闻正文消息的欲望,成功地进行了新闻传播。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为体育新闻标题的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春杰.汉动物词隐喻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7):28-31.

[2]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肖坤学.“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英译研究——语言认知研究视角[J].外国语文(5):107-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