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超声刀在开腹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4-11-20蔡华新黄灿华陈志杰陈思潮

中外医疗 2014年25期
关键词:根治性开腹根治术

蔡华新 黄灿华 陈志杰 陈思潮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福建南安 362300

超声刀(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calpel,UAS)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在国外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技术,既能够组织切割又能够很好的止血[1],近年来广泛被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在各种外科的手术当中,是在超声能源方面的重大进步[2]。它是利用高频声波震荡而产生机械能,使组织凝固起到止血作用,与传统电刀比较,它具有形成烟雾较少、热损伤效应较小、无神经肌肉电刺激作用、术野清晰、止血效果好及切割速度快等优点,在腹腔镜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并发展到常规手术中[3]。随着外科各领域中腹腔镜技术的的改进及不断成熟,超声刀在各医院迅速普及,使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广泛应用成为可能[4]。为探讨超声刀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需要做开腹胃癌根治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需要做开腹胃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9~65岁,肿瘤位于胃窦及幽门部8例、胃底及贲门部13例、胃体中部10例、胃体下部12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9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0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4例、腺癌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病变侵及全层17例、肌层14例、黏膜层8例、黏膜下层4例、无远处转移病例,伴有糖尿病7例、高血压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0~65岁,肿瘤位于胃窦及幽门部9例、胃底及贲门部13例、胃体中部8例、胃体下部13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3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腺癌2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9例,病变侵及全层17例、肌层12例、黏膜层9例、黏膜下层5例、无远处转移病例,伴有糖尿病8例、高血压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于脐下3 cm作一切口,对患者患处进行观察,清除周围淋巴,于肝脏左部分将韧带切口,进行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均按常规手术的标准进行,所有患者都平卧,全身麻醉。电刀进入腹腔后,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大网膜切除,清扫No.4、6、14v淋巴结,分离并切断胃的大、小网膜两侧血管,以暴露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肠系膜上静脉。游离并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叶和胰腺的被膜,局部清扫No.5、12a处的淋巴结,离断处理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和胃小弯处的血管,并切断十二指肠。继续清扫处理No.7、8a、9、No.11p处的淋巴结;对胃膈韧带至贲门进行处理,切断肝脏下方1cm处的小网膜,暴露出胃冠状静脉和胃左动脉根部,清扫No.1、3处的淋巴结。切断距离癌灶边缘6~8处的胃,切除整块癌组织,将其移出腹腔。最后重建常规消化道。手术结束后,将腹腔引流管常规放置。

1.2.2 手术注意问题 超声刀的刀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很易产生痂团并在张口处堆积,需要每10~15 min浸在水中,踩脚档轻轻抖动,冲出里面的血块和组织,防止堵塞,如果清洗不完全,要轻轻用注射器针头挑出,但不能损伤刀头的胶垫[5]。

因为很难精确估计手术时血管的粗细,不宜全程都用超声刀切割,知名血管如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冠状静脉、静脉、胃网膜右动时仍要采用常规结扎方法处理。在凝固和切割时要避免需要切断的组织和血管张力太大,建议先用超声刀把血管待切断处的两侧凝固2~3 s,双重保护血管的残端。每次不宜钳夹过多的组织,先用低档凝固再用高档把组织切断[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5 d腹腔总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

1.4 疗效标准

NR:肿瘤无增大或缩小;MR:持续1个月,肿瘤体积缩小<50%;SR:持续 1个月,肿瘤体积缩小>50%;CR:超过 1个月,病理活检癌细胞呈阴性,肿瘤消失[7]。

1.5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5d腹腔总引流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淋巴结数量都减少比较明显,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病情得到了好转。两组患者手术后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5 d腹腔总引流量(mL)清扫淋巴结数量(枚)肠功能恢复时间(d)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P 202.6±47.8170.3±52.412.2361<0.01186.3±67.397.6±74.013.3625<0.01741.8±214.4282.9±102.515.2168<0.0123±424±52.3014>0.053.9±0.63.2±0.49.2813<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传统电刀因为其不能被单独用于精细血管解剖和淋巴结清扫,具有组织损伤大、电凝范围广等缺点,而超声刀头具有周围组织清晰、热传导效应低等特点,大大降低周围组织损伤的发生率[8]。临床上超声刀一般用于≤5 mm血管的闭合与切割,它的优越性主要为可控制凝血、切割精度。因此可以用超声刀妥善处理一些比较深的食管和脾胃韧带,减少副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清扫贲门周围的淋巴结、避免反复结扎、更加流畅地进行手术[9-10]。胃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跟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数据的分析,胃癌的死亡率在全世界占恶性肿瘤的第2位,现如今根治早期胃癌方面占主导作用的仍是外科手术。虽然近几年超声刀被用于胃癌根治性手术中的文献报道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优点和特征,却受到了肿瘤外科医师的关注。

该文对超声刀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后,与传统方法比较,手术时间快了约30 min,肠功能恢复时间也快了半天左右,而出血量却少了近90 mL,术后5d引流量少了450 mL,总有效率提高了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郑勇斌等研究相近,但2次研究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存在差异,该研究认为导致该种原因一方面与术者的手术技巧有关,另一方面与研究人数差异相关。

该次研究表明,超声刀技术是一种安全、手术操作过程流畅、时间短、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少的新技术,有条件的医院可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与引用。

[1]李鹏,刘洪一,贾宝庆.超声刀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77-178.

[2]李美荣,陈伟强,王洛平,等.超声刀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腹部外科,2008,21(3):142-143.

[3]周洪伟,曾晓华,李洋,等.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10-11.

[4]李峰.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50例中的应用 [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94-95.

[5]涂建成,曹建国,方健,等.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156例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0,24(1):60-61.

[6]王毅,顾建华,郭仁德,等.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巧[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70-1371.

[7]徐建峰,蒋志龙,陆金亮,等.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9,22(2):252-253.

[8]崔伟,左富义,陈纲,等.超声刀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299-1301.

[9]郑勇斌,童仕伦,谭海燕,等.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0):781-784.

[10]景化忠,白庚生,刘宏斌.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2):54-55,60.

猜你喜欢

根治性开腹根治术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