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丰灵防止杂交水稻倒伏的大面积示范效果

2014-11-20王燚邵平姚仪敏闫浩亮陈建珍田小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示范水稻

王燚+邵平+姚仪敏+闫浩亮+陈建珍+田小海

摘要:选取荆州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生产区域(监利、江陵、松滋、公安)进行大面积示范和小面积对比试验,探讨水稻抗倒剂立丰灵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效果。立丰灵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施用,用量为450 g/hm2,对照试验喷施等量清水。结果显示,喷施立丰灵的大面积示范区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增粗,并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江陵县对照试验中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组水稻植株出现倒伏现象。以上结果表明立丰灵在大面积推广示范中具有良好的防止水稻倒伏的效果。

关键词:水稻;倒伏;立丰灵;示范

中图分类号:S511;S1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266-02

倒伏是水稻生产的一大难题。随着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在水稻株高增加与氮肥施用过量的双重因素下,水稻发生倒伏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通过外源物质作用调整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配置、增强水稻茎秆的物理抗性是提升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1-4]。湖北省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药剂立丰灵,经过多点多次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防止水稻倒伏上的应用效果[5-7],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于2013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生产区域进行了立丰灵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并在示范区域选取小面积试验田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的选择

本试验于2013年水稻生长季在荆州市进行。4个试验点分别位于监利县周老嘴镇爱华村、江陵县白马镇宋新村、松滋市南海镇赵家埦村、公安县毛家港镇新剅村(表1中均用县市名代表各试验点),各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面积及耕作方式等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4个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均不同,同一试验点的示范田与试验田所种品种相同,其中公安县示范区(含试验区)并未加施氮肥(表2),且示范田与试验田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因此未进行田间取样。

1.2 试验方法

示范点所有水稻均喷施立丰灵,另在示范区域选取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独立田块进行小面积取样试验,试验区域均保证在0.10 hm2以上(表1)。试验田一半田块喷施立丰灵,另一半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示范田与所选取的需喷施立丰灵的一半试验田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喷施立丰灵(5%调环酸钙泡腾片),施用量为450 g/hm2[6]。为增大水稻田间倒伏的可能性,突显立丰灵的喷药效果,试验田块均匀增施一定量的氮肥,其中公安县试验点不增施氮肥。其他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控均同当地生产田。

1.3 考察指标

1.3.1 水稻田间实际倒伏情况调查 成熟期前10 d进行田间观察,目测水稻植株田间倒伏情况。

1.3.2 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长度与粗度测定 抽穗期后20 d进行田间取样,喷药组与对照组均随机选取10蔸稻株,留取根部及根上部两个节间,保鲜处理后带回实验室测量基部两个节间的长度(L1、L2)与粗度(W1、W2)。节间长度采用0.10 cm精度直尺测量,粗度采用0.02 mm精度游标卡尺测量,测量部位为节间中部。

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DPS 7.05软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高氮水平下的3个试验点中,喷施立丰灵处理的水稻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处理中,江陵县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另外两个试验点对照组也未出现倒伏现象(表2),说明喷施立丰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在监利县与江陵县两个示范点,喷施立丰灵显著或极显著地缩短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L1)或第二节间(L2)的长度,但对基部两个节间总长度影响不显著(表3)。喷施立丰灵缩短了所有取样稻株的基部第一和第二节间的总长(L1+L2),缩短长度达0.79~1.56 cm。喷施立丰灵明显增加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W1)和第二节间(W2)的粗度,增粗幅度达2.8%~10.0%,仅江陵县示范点中的第二节间增粗未达到显著水平;基部两个节间的总增粗(W1+W2)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3)。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中经喷施立丰灵处理的示范大田均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小面积对照试验中,在增施氮肥增加水稻植株发生倒伏可能性的情况下,江陵县试验点的水稻品种华优18在未喷施立丰灵的条件下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说明立丰灵具有增强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作用。其他两个试验点未出现倒伏现象,可能与品种本身的高抗倒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立丰灵增强水稻抗倒伏性的主要途径是缩短和增粗水稻植株的基部节间,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7-9,10]。鉴于我国稻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不同,水稻品种间抗倒伏性存在差异,在大田生产中,立丰灵的推广应用及施用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黄伟浩.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水稻的防倒效果[J].宁波农业科技,1998(1):5-8.

[2] 关玉萍,沈 枫.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4,29(4):6-11.

[3] 张丰转,金正勋,马国辉,等.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J].作物杂志,2010(4):15-19.

[4] 王其尧,马 标,宋振颖,等.水稻化调后期防倒防早衰促早熟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8-654.

[5] 王修慧,熊春梅,袁明凌,等.新型水稻抗倒伏剂立丰灵对直播水稻抗到增产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76-77.

[6] 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等.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5-359.

[7] 吴晨阳,王生银,周亚杰,等.立丰灵在江汉平原防止超级杂交稻倒伏的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177-2179.

[8] 王晓玲,许凤英,马国辉,等.不同剂型和用量立丰灵对Y两优1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25(6):44-47.

[9] 龙继锐,马国辉,许文燕,等.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对杂交中稻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1,26(1):56-60.

[10] 许凤英,邹华文,王晓玲,等.立丰灵与移栽灵对直播稻抗倒性能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91-893.

摘要:选取荆州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生产区域(监利、江陵、松滋、公安)进行大面积示范和小面积对比试验,探讨水稻抗倒剂立丰灵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效果。立丰灵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施用,用量为450 g/hm2,对照试验喷施等量清水。结果显示,喷施立丰灵的大面积示范区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增粗,并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江陵县对照试验中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组水稻植株出现倒伏现象。以上结果表明立丰灵在大面积推广示范中具有良好的防止水稻倒伏的效果。

关键词:水稻;倒伏;立丰灵;示范

中图分类号:S511;S1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266-02

倒伏是水稻生产的一大难题。随着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在水稻株高增加与氮肥施用过量的双重因素下,水稻发生倒伏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通过外源物质作用调整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配置、增强水稻茎秆的物理抗性是提升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1-4]。湖北省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药剂立丰灵,经过多点多次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防止水稻倒伏上的应用效果[5-7],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于2013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生产区域进行了立丰灵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并在示范区域选取小面积试验田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的选择

本试验于2013年水稻生长季在荆州市进行。4个试验点分别位于监利县周老嘴镇爱华村、江陵县白马镇宋新村、松滋市南海镇赵家埦村、公安县毛家港镇新剅村(表1中均用县市名代表各试验点),各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面积及耕作方式等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4个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均不同,同一试验点的示范田与试验田所种品种相同,其中公安县示范区(含试验区)并未加施氮肥(表2),且示范田与试验田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因此未进行田间取样。

1.2 试验方法

示范点所有水稻均喷施立丰灵,另在示范区域选取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独立田块进行小面积取样试验,试验区域均保证在0.10 hm2以上(表1)。试验田一半田块喷施立丰灵,另一半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示范田与所选取的需喷施立丰灵的一半试验田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喷施立丰灵(5%调环酸钙泡腾片),施用量为450 g/hm2[6]。为增大水稻田间倒伏的可能性,突显立丰灵的喷药效果,试验田块均匀增施一定量的氮肥,其中公安县试验点不增施氮肥。其他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控均同当地生产田。

1.3 考察指标

1.3.1 水稻田间实际倒伏情况调查 成熟期前10 d进行田间观察,目测水稻植株田间倒伏情况。

1.3.2 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长度与粗度测定 抽穗期后20 d进行田间取样,喷药组与对照组均随机选取10蔸稻株,留取根部及根上部两个节间,保鲜处理后带回实验室测量基部两个节间的长度(L1、L2)与粗度(W1、W2)。节间长度采用0.10 cm精度直尺测量,粗度采用0.02 mm精度游标卡尺测量,测量部位为节间中部。

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DPS 7.05软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高氮水平下的3个试验点中,喷施立丰灵处理的水稻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处理中,江陵县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另外两个试验点对照组也未出现倒伏现象(表2),说明喷施立丰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在监利县与江陵县两个示范点,喷施立丰灵显著或极显著地缩短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L1)或第二节间(L2)的长度,但对基部两个节间总长度影响不显著(表3)。喷施立丰灵缩短了所有取样稻株的基部第一和第二节间的总长(L1+L2),缩短长度达0.79~1.56 cm。喷施立丰灵明显增加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W1)和第二节间(W2)的粗度,增粗幅度达2.8%~10.0%,仅江陵县示范点中的第二节间增粗未达到显著水平;基部两个节间的总增粗(W1+W2)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3)。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中经喷施立丰灵处理的示范大田均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小面积对照试验中,在增施氮肥增加水稻植株发生倒伏可能性的情况下,江陵县试验点的水稻品种华优18在未喷施立丰灵的条件下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说明立丰灵具有增强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作用。其他两个试验点未出现倒伏现象,可能与品种本身的高抗倒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立丰灵增强水稻抗倒伏性的主要途径是缩短和增粗水稻植株的基部节间,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7-9,10]。鉴于我国稻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不同,水稻品种间抗倒伏性存在差异,在大田生产中,立丰灵的推广应用及施用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黄伟浩.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水稻的防倒效果[J].宁波农业科技,1998(1):5-8.

[2] 关玉萍,沈 枫.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4,29(4):6-11.

[3] 张丰转,金正勋,马国辉,等.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J].作物杂志,2010(4):15-19.

[4] 王其尧,马 标,宋振颖,等.水稻化调后期防倒防早衰促早熟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8-654.

[5] 王修慧,熊春梅,袁明凌,等.新型水稻抗倒伏剂立丰灵对直播水稻抗到增产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76-77.

[6] 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等.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5-359.

[7] 吴晨阳,王生银,周亚杰,等.立丰灵在江汉平原防止超级杂交稻倒伏的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177-2179.

[8] 王晓玲,许凤英,马国辉,等.不同剂型和用量立丰灵对Y两优1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25(6):44-47.

[9] 龙继锐,马国辉,许文燕,等.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对杂交中稻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1,26(1):56-60.

[10] 许凤英,邹华文,王晓玲,等.立丰灵与移栽灵对直播稻抗倒性能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91-893.

摘要:选取荆州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生产区域(监利、江陵、松滋、公安)进行大面积示范和小面积对比试验,探讨水稻抗倒剂立丰灵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效果。立丰灵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施用,用量为450 g/hm2,对照试验喷施等量清水。结果显示,喷施立丰灵的大面积示范区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增粗,并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江陵县对照试验中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组水稻植株出现倒伏现象。以上结果表明立丰灵在大面积推广示范中具有良好的防止水稻倒伏的效果。

关键词:水稻;倒伏;立丰灵;示范

中图分类号:S511;S1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266-02

倒伏是水稻生产的一大难题。随着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在水稻株高增加与氮肥施用过量的双重因素下,水稻发生倒伏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通过外源物质作用调整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配置、增强水稻茎秆的物理抗性是提升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1-4]。湖北省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药剂立丰灵,经过多点多次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防止水稻倒伏上的应用效果[5-7],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于2013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生产区域进行了立丰灵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并在示范区域选取小面积试验田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的选择

本试验于2013年水稻生长季在荆州市进行。4个试验点分别位于监利县周老嘴镇爱华村、江陵县白马镇宋新村、松滋市南海镇赵家埦村、公安县毛家港镇新剅村(表1中均用县市名代表各试验点),各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面积及耕作方式等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4个试验点所种植水稻品种均不同,同一试验点的示范田与试验田所种品种相同,其中公安县示范区(含试验区)并未加施氮肥(表2),且示范田与试验田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因此未进行田间取样。

1.2 试验方法

示范点所有水稻均喷施立丰灵,另在示范区域选取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独立田块进行小面积取样试验,试验区域均保证在0.10 hm2以上(表1)。试验田一半田块喷施立丰灵,另一半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示范田与所选取的需喷施立丰灵的一半试验田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喷施立丰灵(5%调环酸钙泡腾片),施用量为450 g/hm2[6]。为增大水稻田间倒伏的可能性,突显立丰灵的喷药效果,试验田块均匀增施一定量的氮肥,其中公安县试验点不增施氮肥。其他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控均同当地生产田。

1.3 考察指标

1.3.1 水稻田间实际倒伏情况调查 成熟期前10 d进行田间观察,目测水稻植株田间倒伏情况。

1.3.2 水稻植株基部节间长度与粗度测定 抽穗期后20 d进行田间取样,喷药组与对照组均随机选取10蔸稻株,留取根部及根上部两个节间,保鲜处理后带回实验室测量基部两个节间的长度(L1、L2)与粗度(W1、W2)。节间长度采用0.10 cm精度直尺测量,粗度采用0.02 mm精度游标卡尺测量,测量部位为节间中部。

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DPS 7.05软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高氮水平下的3个试验点中,喷施立丰灵处理的水稻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处理中,江陵县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另外两个试验点对照组也未出现倒伏现象(表2),说明喷施立丰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在监利县与江陵县两个示范点,喷施立丰灵显著或极显著地缩短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L1)或第二节间(L2)的长度,但对基部两个节间总长度影响不显著(表3)。喷施立丰灵缩短了所有取样稻株的基部第一和第二节间的总长(L1+L2),缩短长度达0.79~1.56 cm。喷施立丰灵明显增加了水稻基部第一节间(W1)和第二节间(W2)的粗度,增粗幅度达2.8%~10.0%,仅江陵县示范点中的第二节间增粗未达到显著水平;基部两个节间的总增粗(W1+W2)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3)。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中经喷施立丰灵处理的示范大田均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小面积对照试验中,在增施氮肥增加水稻植株发生倒伏可能性的情况下,江陵县试验点的水稻品种华优18在未喷施立丰灵的条件下出现了轻微的倒伏现象,说明立丰灵具有增强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的作用。其他两个试验点未出现倒伏现象,可能与品种本身的高抗倒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立丰灵增强水稻抗倒伏性的主要途径是缩短和增粗水稻植株的基部节间,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7-9,10]。鉴于我国稻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不同,水稻品种间抗倒伏性存在差异,在大田生产中,立丰灵的推广应用及施用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黄伟浩.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水稻的防倒效果[J].宁波农业科技,1998(1):5-8.

[2] 关玉萍,沈 枫.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4,29(4):6-11.

[3] 张丰转,金正勋,马国辉,等.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J].作物杂志,2010(4):15-19.

[4] 王其尧,马 标,宋振颖,等.水稻化调后期防倒防早衰促早熟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8-654.

[5] 王修慧,熊春梅,袁明凌,等.新型水稻抗倒伏剂立丰灵对直播水稻抗到增产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76-77.

[6] 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等.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5-359.

[7] 吴晨阳,王生银,周亚杰,等.立丰灵在江汉平原防止超级杂交稻倒伏的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177-2179.

[8] 王晓玲,许凤英,马国辉,等.不同剂型和用量立丰灵对Y两优1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25(6):44-47.

[9] 龙继锐,马国辉,许文燕,等.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对杂交中稻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1,26(1):56-60.

[10] 许凤英,邹华文,王晓玲,等.立丰灵与移栽灵对直播稻抗倒性能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91-893.

猜你喜欢

示范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