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热炒状元更有意义的事

2014-11-17耿银平

中外文摘 2014年20期
关键词: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状元

耿银平

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于近日发布,它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同时,在持续9年的港校与北大清华“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仍最受状元青睐.包揽了全国近八成的省级高考状元。

早前有报道说,1977年~2008年31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少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罕有高考状元”。丁肇中也说过,“我所认识的20世纪和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

这个数据无疑告诉我们,今天的高考状元是所谓的“分数成功者”,但在将来的事业竞争,人生发展,以及创造力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却不一定是成功者。毕竟,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需要高分,更需要“分数以外的东西”,比如创造潜质,情商发展,协调能力,个人机遇等等。

如果说在过去,在“高分崇拜”大行其道的环境中,我们把高考状元当作教育的成功,还可以理解,毕竟,那时的人才观念,还不科学、多元化。今天,社会对于多元人才的欣赏、提拔,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确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多元评价、创造型人才已成为人才新观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培养各行各业拔尖的创新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把所谓的高考状元,当作教育的成功和范本,小而言之,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落伍闭塞,坐井观天;大而言之,也是对国家人才战略的一种扭曲性的理解和传播,会对公众、教育人士造成严重的舆论误导,让更多人仍然在分数的漩涡里打转,对于创造性发展,不以为然。

与其热炒“状元宝典”,不如登高望远,放眼未来,给教育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开阔的、专业化的人才发展以及指引。比如应对个性学生、创造力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欣赏,虽然有些孩子的分数不高,只要他们的创造潜质很强,仍然应该把他们当作优秀的学生。再比如有的孩子的社会公共情怀比较浓,组织能力比较强,奉献精神比较大,属于典型的高情商者,这样的孩子同样是优秀人才,在将来的社会协调工作中,会发挥积极作用。

哪怕有的孩子分数不够高,但是动手能力强,成为高级技工,或者把胡辣汤做得非常好喝,把包子做得精彩绝伦,这样的人才,同样是优秀的人才,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一点儿都不比高考状元小。

当权威录取制度、传统教育评价走出了“唯分数是从”的狭隘的评价标准,走出了“只看眼前的分数”的短视思维的捆绑,走向了广阔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立体化的标准,走向了“人人都可能是优秀人才”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孩子们才能成为敢于想象敢于开拓的新型人才。相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才会多一批真正的有用之才。

(摘自《中国青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为何变成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