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时政新闻避免同质化报道的思考与探索

2014-11-17潘振宇

科技传播 2014年21期
关键词:南平现场报道同质化

潘振宇

摘 要 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目前电视时政报道的发展现状处于困境中,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收视率低,老百姓不爱看,社会影响力不强,而地方电视时政报道中主题性新闻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

《天天看南平》是福建南平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为应对新媒体挑战,2013年由《南平新闻》改版而来。改版后就如何重建时政新闻的模块,避免时政新闻同质化倾向,改善新闻传播语境,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同质化报道;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6-0008-02

1 设置县市板块,构建时政报道互动联播体

电视新闻联播体是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文体,它始于央视,几十年的重复传播示范,形成联播体的样板文式。新闻联播体普遍存在语言生硬,报道手法单一、无效传播等问题,观众希望联播新闻的文体能够有所改进。

新媒体迅猛发展促使央视开始对时政新闻改革,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对新闻联播中政务报道的级别、时长和报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时政报道正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省级和市、县台的的联播节目。

从经济层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块堡垒正在分解,传媒产业企业化的步伐提速,基层电视台面临着台网分家收入锐减、地方财政拨款断供、全媒体时代广告流失、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市、县级电视台的时政节目转型。南平广播电视台《天天看南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原来的《南平新闻》改版而来。

改革初衷是淡化新闻联播体刻板模式,对新闻板块结构和报道内容进行更加灵活的安排,虽说改进时政报道是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的议题,但这对于市、县级电视台来说尤为艰难,地域越小,人情关系的影响力越强。《天天看南平》先在技术层面上寻求突破;控制领导活动新闻长度;简化会议报道程序;在报道手法上,寻找新闻切入点;提炼新闻关注点;加大现场报道分量,目的是重视时政新闻的价值属性。让新闻贴近群众,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

改版后的时政新闻改变以往单条传送、组稿编辑模式,《天天看南平》在新闻板块结构中设置《县市区播报》和《武夷新区直播间》,由县市台直接制作,准现场直播,新设置的县市区互动板块占新闻时长三分之一,压缩了一般性会议报道和政务报道空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更接地气,更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小板块。在县市互动联播体的构架中,会议报道程序简化,民生新闻数量增加,新闻传播语境从硬向软转化,正逐步形成新闻联播新的传播语境。

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是破除当前时政新闻各种弊病的必然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明确时政新闻突围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起到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2 同质题材挖掘个性特质,形成时政新闻的传播合力

同质新闻传播效果是与长度成反比的,播放时长越长,观众的流失率越高,改进同质化新闻报道是电视媒体研究和改进的方向。集中报道政府的中心工作称之为主题性报道,集中报道难免会出现新闻同质化倾向,对这些要素趋同的新闻,《天天看南平》着力寻找新闻的特殊点,将新闻做得个性独具。从各地传送的新闻中筛选整合,小片花、子栏目、新闻短评加上将有特点新闻进行组合,这样,原本宣传味道很浓的时政新闻被处理成了民生类新闻。

如;近年来全国城乡建设提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空间的变迁,还呈现出社会矛盾的交织与冲突。灾后重建、新区建设、拆除违建,林业棚改等同主题新闻在《天天看南平》集中报道,再叠加其它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新闻内容,观众就会因同质化无效传播而转换频道。如何保持时政新闻的党性立场,又主张百姓的利益诉求,《天天看南平》在这种趋同性新闻中探索同中求新、同中求异、同中求深、从概念化时政报道中脱颖而出,闪呈现出新闻亮点。

要避免新闻要素趋同,应该在策划与采访环节注重话题设置,挖掘非同质新闻线索,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件。放平视角,沉下身子,与百姓细聊慢侃交朋友,寻找老百姓的关注点。比如《天天看南平》在美丽农村建设的集约性报道中,发散性思维关注农户建房资金如何还?装修如何进行?集中重建后如何安排生计?公共配套设施建得如何?新邻里如何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农民新村何管理?旧宅基地如何处置?对群众感兴趣的话题,策划时选其一点报道,避免了以往这类报道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风格。

集中式主题报道后面往往隐藏着价值较高的非同质新闻。换一个视角改变一下报道手法,就会得到不一样的传播效果。在这些看似同质化采新闻中如果更加关注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叙事结构,主旋律新闻将更富有个性特质和人性情怀。

3 创新典型报道 构建时政报道的鲜活形象

主流媒体理应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天天看南平》的典型报道是重头戏。然而以往典型报道因其手法单一,面孔陈旧而导致传播效果欠佳。改版后的《天天看南平》从传播本位向受众本位观念转变。传统的典型报道是以传播者为中心。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典型报道必须关注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要具有多元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天天看南平》选择的典型报道要求更加注重人物身上的人情味。如;报道一位省城下派农村的干部用三年的时间改变了下派村的面貌,而自己却在临返城时身患癌症倒下的新闻事例时。记者概述性地介绍成绩,用更多时间记录下省城家庭和山区农村两地间这位干部两头牵挂的心路,用视听艺术纪录人物对家人对村民的爱,引起的观众的情感共鸣。

时政新闻的典型报道要充满个性。社会环境、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水平不同,典型所呈现的个体行为也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时下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典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典型报道要反映他们本来的复杂性,不能是同一模式化报道,避免“高、大、全”式的报道,从平民视角挖掘典型,突出个性色彩。《天天看南平》的体会是,让记者学会说故事,而最好这故事要让人物自己来叙述,用他人来评价,这样做出报道才有“人情味”。

4 现场报道、构建时政新闻的个性化传播语境

运用电视深度报道手法、将视听元素适度地组合运用,能较好地避免新闻同质化现象,构建起时政新闻的亲民化传播语境。《天天看南平》记者现场出镜,现场叙述画面元素构成新闻的唯一性。

《天天看南平》近期播出的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闻,记者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从农户新居的对联内容特写画面切入,从再这农家内景说到外景,点上迂回说到全村情况,这种拿起话筒面对镜头,像导游般边看边说的现场报道,让人如临其境,画面和内容的独特性避免了新闻趋同。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在真实性、可信度和感染力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场报道也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笔者获得福建省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的作品《现场报道:沙溪口水电站围堰爆破》《现场报道:外福铁路新线通车》《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成功》都是采用现场报道手法报道时政题材,题材独特性和电视报道手法的完美结合是评委对节目的评价。因现场报道具有特殊的传播魅力,笔者不妨对现场报道技巧多说几句。 现场报道要求记者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具备较好的口才。除了吐词清晰、表情自然外,还应该懂得修辞,出口成章,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述利落。记者谈吐时要富有生活气息,注意礼貌,讲究风度,落落大方。

采访时,记者在事先拟就的采访提纲之外,临时在现场就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的人、事、景以及由此引发出的联想即兴提问或发表评述,使视觉信息与语言信息相互交汇,从而加深新闻的厚度。

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记者的行为视角应该是“平视”,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访问话也要不同。要学会倾听。切为不可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

出镜记者的魅力实际上是一种极富个性色彩的东西。魅力就是个性,只有博学谦逊的出镜记者,才能在电视镜头前挥洒自如,才能报道出新闻精品。《天天看南平》时政新闻中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属于富有个性的现场报道。

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是破除当前时政新闻各种弊病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明确时政新闻突围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起到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媒体传播工作,本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看不见的宣传,才是最高明的传播。强迫无效,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可能通达人心。这方面时政新闻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其实同主题新闻素材中往往隐藏着非同质新闻,换一个角度看事物,也许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5 结论

普利策新闻获奖者汤普森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你的读者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故事”, 这是电视时政新闻避免同质化报道的一剂良方,也是媒体人追求的职业理想。

猜你喜欢

南平现场报道同质化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