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朔传统风貌恢复与历史街区整治

2014-11-15李长杰

中国名城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阳朔

李长杰

摘 要:阳朔因其独特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有着“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是国际旅游名镇。西街位于阳朔历史街区中心,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一段时间以来,西街及其周边地段的历史风貌遭到损坏。为复兴街区活力、振兴地方经济,阳朔实施了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恢复与整治工作,经一年多时间,一条展示地方文化、以民居风格为主、富含地方特色、体现阳朔风貌的历史街区又重新出现了。

关键词:阳朔;西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恢复与整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1-62(4)

阳朔在秦代属桂林郡,汉代属始安县,三国属吴熙平县,265年县衙署设在阳朔兴坪镇,称“熙平县”,距今已有1749年。隋代(590年)县衙署迁至阳朔古城,改熙平县为阳朔县,至今日,“阳朔”之名已有1424年历史。唐代的阳朔已发展成为国内风景极其优美的知名县城,诗人沈杉在《碧莲峰》中赞道:“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阳朔中心的一条9米宽的老街道——西街,明清时期就已很繁盛。阳朔许多历史古迹与古建筑分布在西街两侧及其附近,这些历史古迹与古建筑,体现了阳朔古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价值。然而,西街上的传统建筑主要建于明清时期,现多已破旧,有的已成危房。在过去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建了一些平顶建筑,贴面砖、铝合金门窗、拉闸门、卷闸门、混凝土制的雨棚、甚至玻璃幕墙等等,使古城传统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西街及其附近的历史街区界亟待进行历史风貌恢复与综合环境整治。

1 阳朔传统风貌恢复的立意与方针

西街历史街区原有风貌为小青瓦、白粉墙(部分为暗红色木板墙)、吊脚楼、花格窗、石板路,沿街多是二、三层小开间民居式商住楼。作为阳朔历史街区典型的西街,对其整治与恢复是试点工程,进而铺开整个阳朔历史街区的整治工作。因此,为西街历史街区制定的整治方针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整治与恢复”,按“本土文化”、“民居风格”、“地方特色”与“阳朔风貌”进行整治与恢复。

2 阳朔历史街区整治与恢复工程

2.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按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实施阳朔市政基础设施整治。如将上下水管道同时埋入地下的上下水治理,所有电力电信线路一律下地的电力电信线路治理,在地下管线治理就绪后,将西街及通向西街的条条街巷全部铺装为青石板路面。

阳朔是“背包旅游”的天堂,自行车是游客最喜欢的旅游交通工具。因此,在阳朔设置了很多的自行车租车点,遍布全城,品种也很齐全,以方便游人就近租用。

西街又称“洋人街”,各国游人全年都很多,双语制也纳入了整治范围。街巷路牌、景点标识、餐饮酒店的店招菜谱等均实行了中英文双语制。

2.2 空间营造及艺术小品

凡通向西街的所有巷道口,都增建了“景门”,既有明显的街巷的入口,又使巷道空间与主街空间相区分。

西街没有广场,巷道式的街道景观也十分单调,故而在这次整治中拓建了三个广场空间。

西街的第一个小广场,选址于江西会馆前,因其比西街高1.3米,故将其降低标高1.3米,与西街取平后,将西街石板路延伸拓宽至整个小广场,统一街巷广场的铺地。因其处于碧莲峰下,故名“碧莲广场”(图1)。碧莲广场约300余平方米,面积与9米宽的西街相协调。碧莲广场丰富了西街的建筑空间,还是一处国内外游人的交流场所。广场建成后,逢漓江渔火节、阳朔山水节、国庆春节等大小节日,甚至每个周末、每个夜晚,中外游客都纷至沓来,在此聚会。

西街的第二个小广场,选取阳朔电影院入口处的集散空间,取名为“桂花广场”,同样铺砌青石板地面,但设计上略加变化,将小广场与西街之间用5级踏步划分,按无障碍设计,广场入口做斜坡。使两个广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至雷同 。

西街的第三个广场,是将西街与碧莲湖之间的一栋三层楼房拆除,打开一个大缺口,使得西街与碧莲湖在空间上连为一体。走在古老而又封闭的西街街上,即能看到远处的山水景观,极大地提升了西街的魅力。西街的第三个广场取名为“秀峰广场”。

西街狭窄,不适合种植行道树,大面积的绿化主要由广场来实现,在碧莲广场、桂花广场分别种植了桂花树。秀峰广场虽然面积较大,约1500多平方米,但为保障景观通透效果和不影响地下商场经营活动,只在局部区域种植了低矮灌木。

雕塑是体现城市和建筑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空间最典型的载体。针对阳朔的民居式街道的特征,选用了古井造型的雕塑作为艺术小品。经多方比较,选择在桂花广场与西街之间的拓宽道上设计了一组古井(图2)。古井深1.5米,井内埋设进出水管,保证井水终年清澈不干。为不破坏真古井,采用了人工打制井圈石,并在旁边设计安装了一个用水的大石盆,井旁取水用水的生活场景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了。此外,在街边树立了天然漓江石,点题西街。

2.3 桥梁水系整治

桂花溪与西街几乎平行,沿西街北侧不远,从西南向东北,穿过飞瀑桥,注入漓江。过去,桂花溪东段有盖板,于其上建有一座6层综合楼,使得桂花溪局部埋入地下。在整治中,拆除这栋综合楼,桂花溪东段得以重现,桂花溪全段从此畅通、露明。沿桂花溪的很多路段铺设为青石板游览小道,有的加设了传统石柱栏杆。整治中,还将已被填埋大半的桂花井恢复原貌,增设了取水池、洗米池、洗衣池,使“三池古井”展露新颜。

阳朔双月桥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6次经过。由于桥面低,与街道相平,到了近代开始通行汽车。对双月桥的整治,是将石拱提高,达到桥拱与倒影各半的效果;设步阶,形成“步月”的意境;改车行桥为人行桥(图3)。除对双月桥整治外,在桂花溪上还增建了步行的龙泉双桥(图4)。另将车行桥改建为步行的桂花双桥,将平板式碧莲桥改建为石拱碧莲桥,新建了石拱小溪桥等四座步行小桥,设置汀步。endprint

桂花溪宽度多在3米到5米之间,小巧秀美,溪两岸的重要部分均做了秀丽的叠石景观与亲水步阶。一边是小桥流水,一边是古镇人家,它们共同勾勒出西街的诗情画意。此外,桂花溪旁还增设了一些亲水平台,让游人与市民近水休闲观景等。

2.4 西街建筑整治

西街,是阳朔最早的公共活动中心,是阳朔的古城客厅。唐代以来的寺庙、文庙、武庙、祠堂、亭阁、书院、读书楼、会馆、纪念堂、教堂等公共建筑,都集中在西街街区。因此,对西街建筑的整治是整治的主体与核心。体现明清历史文脉,延续清末建筑风格与特色,并保持本土特色,是西街建筑的整治原则。

2.4.1 建筑屋顶整治

历史上的西街建筑都是小青瓦屋面,以一、二层为主,局部为三层的民居式商住建筑。在整治中,凡是平屋顶的建筑一律改为小青瓦坡屋面(图5),凡琉璃瓦一律改为小青瓦,凡超过四层的一律拆除。

西街电影院原为一栋三层、方盒子形的建筑,四面墙身没有任何变化与处理,与西街的建筑风格极不协调。整治中把平顶改为小青瓦坡屋面,将檐口下部加作垂花柱与传统木花格,适当加作披檐,并将墙身、门窗、雨棚等进行特色化处理,与西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特色相协调。

由于西街建筑拥挤,各家建筑面积都很小,有的户主在屋顶上搭建了部分小方块建筑,如果强行拆除,可能会出现东拆西建的局面,因此将这些屋顶小方盒进行“平改坡”,整治为有韵律的大小错落坡屋顶,两全其美。

2.4.2 披檐、窗眉、雨棚整治

西街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为保护外墙,对防雨、遮阳等功能要求很高,因此广泛采用了增设披檐这一优秀传统做法(图6)。

在建筑立面上,适当增设小青瓦披檐,传统特色很快呈现;根据造型设计,在部分窗户上作披檐窗眉处理(图7),与小青瓦坡屋面产生呼应;凡是钢筋混凝土雨棚、琉璃瓦雨棚等,一律改为小青瓦披檐式雨棚。巧妙、灵活地使用披檐,既体现了阳朔古城的传统特色,也丰富了民居建筑的建筑美感。

2.4.3 建筑墙身整治

在西街建筑墙身整治中,凡是外墙贴面砖、水刷石、干粘石的,一律改为涂料式白粉墙或木装修外墙面;底层商业门面立柱和外墙面,因人体接触较多,将面砖、水刷石、干粘石改为贴石材饰面,与青石板路面产生天然石材的呼应;所有铝合金门窗,一律改为木门木窗;所有卷闸门、拉闸门一律拆除,改为木门;所有外廊、阳台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栏杆,一律改为木柱、木栏杆;有的墙面单调乏味,难于处理,采用贴墙建木廊道,既丰富空间,又可作为休闲观景用;有的建筑墙身只有窗户而无阳台,过分单调,则在外墙上适当加贴木花格作为装饰。

经过整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西街风格”——西街传统建筑的墙身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木结构的暗红色木板墙身,另一种是砖木结构的白粉墙墙身;门窗均木门木窗,木花格;出挑阳台与外廊是木柱、木栏杆、木花格。

在实践过程中,将豪盛商场的玻璃幕墙改为白粉墙加西街风格的木门木窗;银行的金属招牌换为木质招牌,檐下挂木质垂花柱、阳台作木栏杆、小青瓦窗眉子等。江西会馆由于破坏太严重,有的已难找原物作参照,在整治中尽量按原样恢复,到民间收集雕花大门和雕花大窗到现场进行拼装(图8)。

2.4.4 危房整治

西街东头南侧的1、2、3号私房建筑因属危房,无法在现存建筑上进行整治,故按原建筑重建。重建后的建筑保持了圆弧形转角墙、小披檐弧形窗眉、暗红色木板外墙、小青瓦坡屋面、木门窗等原建筑的特色,并在室内增加了完善的上下水和卫生设施。

2.4.5 商铺门面的室内装修整治

西街的商铺多是全开敞式的“外露形门面”,商铺室内琳琅满目的商品都面向西街展示,既丰富了西街的旅游景观,又对招揽生意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户主对商铺的室内外装修都很重视,并按自己的愿望实施室内装修,整治人员只需适当指导、协调即可。

3 结语

西街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和规划设计评审工作,邀请了全国专家参与。在设计方案选定之后,在整治实施过程中,参与施工的人员均来自本土,因为他们更清楚地方上各种建筑构件的构造与作法。西街整治,政府只负责道路、广场、水电、绿化等市政公用部分的投资,建筑本身的整治由各户主出资,如不愿出资整治的,则由政府将建筑收购予以整治。由于西街已形成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所以最终都是由户主、单位等自愿出资整治。

西街整治后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整治前西街的商业门面,每平方米租金低至二千元也没人要;整治过程中上升到每平方米五千元以上;整治完成,每平方米升至一万元以上;又过一年,每平方米达二至三万元;现在每平方米超过十万元。这是因为经过整治后,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中外游人,满街都是咖啡屋、酒吧、餐厅,灯火辉煌的西街之夜,终年不衰。当“特色经济”显出它的生命力时,西街及其阳朔市民都得了实惠,刺激了阳朔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新探索[J].中国名城,2011,(7):10-13.

[2] 兰伟杰,赵中枢.中小历史名城风貌延续问题研究[J].中国名城,2011,(7):14-20.

[3] 周晟,张谷英.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思考[J].规划师,2003,(5):31-34.

[4] 张乃健,洪惠群.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研究——以佛山“南天天地”为例[J].中国名城,2013,(3):68-72.

责任编辑:于向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阳朔
《阳朔之魅》的出版家视角与“行走”范式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阳朔凤凰山水尚境时尚艺术中心
快乐阳朔游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阳朔云雨
阳朔Alila糖舍度假酒店
快乐的阳朔漂流
广西阳朔县 秀领天下美
阳朔美名传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