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剪强度对北五味子新梢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2014-11-15张正海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营养枝结果枝

摘要:对北五味子营养枝和结果枝新梢实施不同强度修剪,研究修剪强度对新梢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营养枝和结果枝从第4、第5节位重剪,枝条存活率分别达到61.5%、54.2%和46.2%、24.0%,营养枝作为更新母枝应为预更新枝量的2倍,结果枝不作为更新母枝;营养枝从第6~8节位修剪,结果枝从7节位以上修剪,枝条存活率分别达到1000%和72.0%,萌芽枝率分别达到35.7%~75.9%和32.0%以上;营养枝从第9节位以上修剪,结果枝从第8节位修剪,存活未萌枝率达到85.0%和65.0%以上,能有效抑制新梢萌发;结果枝在第7节位进行修剪,能获得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

关键词:北五味子;修剪强度;新梢萌发和生长;营养枝;结果枝

中图分类号: S567.1+9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220-03

收稿日期:2013-12-13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编号:SQ2012EC3260017)。

作者简介:张正海(1981—),男,河南伊川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及质量评价研究。

通信作者:李爱民,硕士,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及质量评价研究。E-mail:zuojialam@163.com。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 (Tuncz.) Baill.]新梢在生长过程中有2次生长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结果枝封顶时期较营养枝封顶时期早,这2类枝的第一次封顶时期都在7月上旬结束;第2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营养枝和结果枝的副梢萌发并迅速生长引起,8月中旬以后副梢陆续再次封顶[1]。北五味子花芽和花性的分化以及浆果的生长也集中在6月末至8月初[2],此时对新梢进行适当修剪,能够抑制新梢旺长和副梢萌发,利于植株光照和田间通风,减少病害发生和营养浪费,促进花芽分化和浆果的生长[3],因此,研究修剪强度对北五味子新梢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北五味子资源圃(44°03′N,126°03′E,海拔253.60 m),选架势为篱形架势,树龄和长势一致的植株作为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修剪时间在6月中下旬,每个处理为30个枝条,所有枝条统一摘去靠近主蔓处由腋芽萌发初期产生的小叶片,留下以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存活的大叶片为第1张叶片,为避免枝条剪口抽干,影响剪口处腋芽萌发,剪口应远离预留芽。在7月下旬果实着色时,对结果枝果穗存留率进行调查;在10月中旬叶片凋落后,对营养枝和结果枝腋芽萌发情况进行调查。

2结果与分析

2.1修剪强度对营养枝不同节位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除第8修剪节位枝条的第4~8节位腋芽均萌发外,所有修剪节位枝条均为远主蔓端的2个芽萌发,远主蔓端芽萌发率高于近主蔓端芽;在第6修剪节位的第6萌芽节位萌芽枝率(枝条萌发率)最高,达到96.6%;第10修剪节位萌芽枝率最低,为3.3%;除第8修剪节位枝条的第4节位外,所有修剪节位枝条均为近主蔓端萌芽长度大于远主蔓端芽;在第7修剪节位的第6萌芽节位枝条萌芽长度达到 63.5 cm;第10修剪节位枝萌芽长度最短,为1.3 cm;萌芽枝条上芽数与萌芽长度变化趋势相同。

多年生北五味子植株树形整体呈笼形结构,笼内部秃裸,笼表面被第5和第6叶片覆盖,生长旺盛的枝条伸出笼表面;由于第4修剪节位在靠近主蔓的笼内,虽然光合作用最弱,但能从主蔓获得营养,其节位萌芽率较高,萌芽均长较长;第5修剪节位处于笼内表面,光合作用较弱,仅能供自己营养需求,具有较低的萌芽枝率和萌芽均长;从第6修剪节位向外,光合作用逐渐增强,除能供自己营养需求外,还能形成较高的萌芽枝率和萌芽均长;单个枝条上萌发总数在第8修剪节位达到最大值;从第9节位开始,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萌芽率和萌芽长均降低。

根据整形需要,为防止秃裸或更新枝条,应从第4节位以下重剪,为增加枝条量应从第5节位开始修剪至第8节位,为减少萌芽应从第9节位向外开始修剪。

2.2修剪强度对营养枝存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

如表2所示,营养枝存活率在第4个修剪节位时为615%,第5个修剪节位时为54.2%,第6个以上修剪节位时为100.0%;存活但未萌芽枝条随修剪节位的增加而增加,在第10修剪节位时,存活未萌枝率达到96.7%;除第4修剪节位枝条外,萌芽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第10修剪节位时,萌芽枝率降低至3.3%;除第4修剪节位枝条外,萌芽长度和萌芽枝条上的芽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第4、第5修剪节位处于笼形树体内部,光合作用弱,存活率在50%~60%;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较多营养,枝条存活率、萌芽枝率、萌芽长度均高于第5修剪节位;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着叶片数增加,在光合作用增强、枝条徒长以及萌芽生长共同作用下,萌芽枝率和萌芽长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存活未萌枝率随着叶片数增加而增加。

由结果分析可知,为有效控制营养枝成活率和萌芽率,以第10修剪节位对营养枝进行修剪最为合适。由于第4、第5修剪节位枝条存活率接近减半,在更新枝条时应增加预留枝量的2倍。

表2修剪强度对营养枝存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

2.3修剪强度对结果枝节位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见,所有修剪节位枝条均为远主蔓端的芽萌发,萌芽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长度随修剪节位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萌芽枝条上芽数与萌芽长度变化趋势相同;除第4、第8修剪节位枝条外,果穗数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endprint

结果枝条的果实生长与腋芽萌发形成营养竞争,导致结果枝只有远主蔓端的芽萌发;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数最高,由于营养竞争,造成其节位萌芽枝率和萌芽长度均为最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叶片数增多,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节位萌芽枝率和果穗数提高;在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导致萌芽长度和果穗数降低。

由结果分析可知,结果枝以第7节位进行修剪,能够获得合适的载果量且不浪费树体营养和影响树势。

2.4修剪强度对结果枝果穗存留率、存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

如表4所示,除第4修剪节位和第8修剪节位外,果穗存留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除第4修剪节位枝条外,枝条存活率、存活未萌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长度随修剪节位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萌芽枝条上芽数与萌芽长度变化趋势相同。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存留率最高,果实生长造成营养竞争,导致枝条存活率和存活未萌枝率较高,萌芽枝率最低,萌芽长度最短;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着叶片数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生营养增多,果穗存留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存留率降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由于营养充分,造成枝条存活率、存活但未萌枝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从第4修剪节位开始,受叶片光合作用增加、果实生长及萌芽率增加的相互作用,导致萌芽长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5修剪强度对果穗分布的影响

由表5可见,在自然条件下结果枝的果穗数分布呈扁平的正态分布,果穗数为2~5穗的结果枝占到结果枝总数的78.9%,果穗数为3的结果枝达到结果枝总数的22.4%;在人工修剪条件下,结果枝果穗数分布呈集中正态分布,对称轴向左移动,8穗的结果枝消失,产生果穗全部凋落的结果枝;在第4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7.9%;在第5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0.6%,2穗的结果枝达29.0%;在第6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0.0%,2穗的结果枝达17.5%;在第7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4.4%;在第8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5.2%,2果穗的结果枝达33.1%。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较多营养,受修剪节位影响较小,结果枝果穗分布与自然分布趋势相近,但其枝条存活率仅为46.2%(表4);第5修剪节位在笼形树形内表面,光合作用较弱,结果枝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枝条存活率最低,为24.0%(表4);随着叶片增多,光合作用加强,第6、第7修剪节位枝条果穗分布趋于合理,第6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第7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率最低,结果枝果穗分布集中,空载枝减少,总体分布比较合理,且枝条存活率大于70.0%(表4);在第8修剪节位时,枝条存活率最高达到86.7%(表4),萌芽枝条率达34.6%(表4),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达到31.1%(表5)。

3讨论与结论

北五味子成年植株的修剪重点在于保持良好的树形和维持合适的载果量,以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和达到稳产的目的。修剪主要包括枝条更新和徒长枝条的合理控制,根据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防止秃裸或更新枝条

营养枝从5节位以下重剪,由于第4和第5修剪节位枝条存活率接近减半,在重剪时应增加预留枝条量2倍,结果枝修剪后存活率和萌芽率低,不对结果枝进行重剪。

3.2增加萌芽枝条量

营养枝从第6~8节位修剪,能够保证修剪枝条达到100%的存活率和35.7%~75.9%的萌芽率;结果枝在第7节位以上修剪,能够获得72.0%以上的修剪枝条存活率和32.0%以上的萌芽率。

3.3抑制副梢萌发

营养枝从第10节位以上修剪,能取得低于3.3%的萌发率;结果枝从第8节位以下修剪,能获得低于35.0%的萌发率,但枝条死亡率增加。

3.4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

获得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以结果枝在第7节位修剪最为合适。

参考文献:

[1]李爱民. 北五味子栽培与选种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2-33.

[2]艾军,王英平,李昌禹,等. 五味子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J]. 特产研究,2009(4):22-24.

[3]宋金枝,杨允菲,夏广清,等. 北五味子花芽分化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27-29.李鹏,刘济明,欧国腾,等. 大果木姜子苗木的评价及分级标准[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23-226.endprint

结果枝条的果实生长与腋芽萌发形成营养竞争,导致结果枝只有远主蔓端的芽萌发;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数最高,由于营养竞争,造成其节位萌芽枝率和萌芽长度均为最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叶片数增多,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节位萌芽枝率和果穗数提高;在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导致萌芽长度和果穗数降低。

由结果分析可知,结果枝以第7节位进行修剪,能够获得合适的载果量且不浪费树体营养和影响树势。

2.4修剪强度对结果枝果穗存留率、存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

如表4所示,除第4修剪节位和第8修剪节位外,果穗存留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除第4修剪节位枝条外,枝条存活率、存活未萌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长度随修剪节位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萌芽枝条上芽数与萌芽长度变化趋势相同。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存留率最高,果实生长造成营养竞争,导致枝条存活率和存活未萌枝率较高,萌芽枝率最低,萌芽长度最短;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着叶片数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生营养增多,果穗存留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存留率降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由于营养充分,造成枝条存活率、存活但未萌枝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从第4修剪节位开始,受叶片光合作用增加、果实生长及萌芽率增加的相互作用,导致萌芽长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5修剪强度对果穗分布的影响

由表5可见,在自然条件下结果枝的果穗数分布呈扁平的正态分布,果穗数为2~5穗的结果枝占到结果枝总数的78.9%,果穗数为3的结果枝达到结果枝总数的22.4%;在人工修剪条件下,结果枝果穗数分布呈集中正态分布,对称轴向左移动,8穗的结果枝消失,产生果穗全部凋落的结果枝;在第4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7.9%;在第5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0.6%,2穗的结果枝达29.0%;在第6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0.0%,2穗的结果枝达17.5%;在第7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4.4%;在第8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5.2%,2果穗的结果枝达33.1%。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较多营养,受修剪节位影响较小,结果枝果穗分布与自然分布趋势相近,但其枝条存活率仅为46.2%(表4);第5修剪节位在笼形树形内表面,光合作用较弱,结果枝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枝条存活率最低,为24.0%(表4);随着叶片增多,光合作用加强,第6、第7修剪节位枝条果穗分布趋于合理,第6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第7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率最低,结果枝果穗分布集中,空载枝减少,总体分布比较合理,且枝条存活率大于70.0%(表4);在第8修剪节位时,枝条存活率最高达到86.7%(表4),萌芽枝条率达34.6%(表4),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达到31.1%(表5)。

3讨论与结论

北五味子成年植株的修剪重点在于保持良好的树形和维持合适的载果量,以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和达到稳产的目的。修剪主要包括枝条更新和徒长枝条的合理控制,根据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防止秃裸或更新枝条

营养枝从5节位以下重剪,由于第4和第5修剪节位枝条存活率接近减半,在重剪时应增加预留枝条量2倍,结果枝修剪后存活率和萌芽率低,不对结果枝进行重剪。

3.2增加萌芽枝条量

营养枝从第6~8节位修剪,能够保证修剪枝条达到100%的存活率和35.7%~75.9%的萌芽率;结果枝在第7节位以上修剪,能够获得72.0%以上的修剪枝条存活率和32.0%以上的萌芽率。

3.3抑制副梢萌发

营养枝从第10节位以上修剪,能取得低于3.3%的萌发率;结果枝从第8节位以下修剪,能获得低于35.0%的萌发率,但枝条死亡率增加。

3.4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

获得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以结果枝在第7节位修剪最为合适。

参考文献:

[1]李爱民. 北五味子栽培与选种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2-33.

[2]艾军,王英平,李昌禹,等. 五味子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J]. 特产研究,2009(4):22-24.

[3]宋金枝,杨允菲,夏广清,等. 北五味子花芽分化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27-29.李鹏,刘济明,欧国腾,等. 大果木姜子苗木的评价及分级标准[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23-226.endprint

结果枝条的果实生长与腋芽萌发形成营养竞争,导致结果枝只有远主蔓端的芽萌发;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数最高,由于营养竞争,造成其节位萌芽枝率和萌芽长度均为最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叶片数增多,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节位萌芽枝率和果穗数提高;在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导致萌芽长度和果穗数降低。

由结果分析可知,结果枝以第7节位进行修剪,能够获得合适的载果量且不浪费树体营养和影响树势。

2.4修剪强度对结果枝果穗存留率、存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

如表4所示,除第4修剪节位和第8修剪节位外,果穗存留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除第4修剪节位枝条外,枝条存活率、存活未萌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枝率随修剪节位增加而增加;萌芽长度随修剪节位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萌芽枝条上芽数与萌芽长度变化趋势相同。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营养,果穗存留率最高,果实生长造成营养竞争,导致枝条存活率和存活未萌枝率较高,萌芽枝率最低,萌芽长度最短;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随着叶片数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生营养增多,果穗存留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第8修剪节位时,由于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存留率降低;从第5修剪节位开始,由于营养充分,造成枝条存活率、存活但未萌枝率随叶片数增加而增加;从第4修剪节位开始,受叶片光合作用增加、果实生长及萌芽率增加的相互作用,导致萌芽长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5修剪强度对果穗分布的影响

由表5可见,在自然条件下结果枝的果穗数分布呈扁平的正态分布,果穗数为2~5穗的结果枝占到结果枝总数的78.9%,果穗数为3的结果枝达到结果枝总数的22.4%;在人工修剪条件下,结果枝果穗数分布呈集中正态分布,对称轴向左移动,8穗的结果枝消失,产生果穗全部凋落的结果枝;在第4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7.9%;在第5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0.6%,2穗的结果枝达29.0%;在第6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0.0%,2穗的结果枝达17.5%;在第7修剪节位下,1~4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89.5%,2穗的结果枝达34.4%;在第8修剪节位下,1~3穗的枝条占修剪枝的65.2%,2果穗的结果枝达33.1%。

第4修剪节位靠近主蔓,能从主蔓获得较多营养,受修剪节位影响较小,结果枝果穗分布与自然分布趋势相近,但其枝条存活率仅为46.2%(表4);第5修剪节位在笼形树形内表面,光合作用较弱,结果枝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枝条存活率最低,为24.0%(表4);随着叶片增多,光合作用加强,第6、第7修剪节位枝条果穗分布趋于合理,第6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较多,第7修剪节位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率最低,结果枝果穗分布集中,空载枝减少,总体分布比较合理,且枝条存活率大于70.0%(表4);在第8修剪节位时,枝条存活率最高达到86.7%(表4),萌芽枝条率达34.6%(表4),枝条徒长造成营养浪费,果穗全部凋落的枝条达到31.1%(表5)。

3讨论与结论

北五味子成年植株的修剪重点在于保持良好的树形和维持合适的载果量,以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和达到稳产的目的。修剪主要包括枝条更新和徒长枝条的合理控制,根据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防止秃裸或更新枝条

营养枝从5节位以下重剪,由于第4和第5修剪节位枝条存活率接近减半,在重剪时应增加预留枝条量2倍,结果枝修剪后存活率和萌芽率低,不对结果枝进行重剪。

3.2增加萌芽枝条量

营养枝从第6~8节位修剪,能够保证修剪枝条达到100%的存活率和35.7%~75.9%的萌芽率;结果枝在第7节位以上修剪,能够获得72.0%以上的修剪枝条存活率和32.0%以上的萌芽率。

3.3抑制副梢萌发

营养枝从第10节位以上修剪,能取得低于3.3%的萌发率;结果枝从第8节位以下修剪,能获得低于35.0%的萌发率,但枝条死亡率增加。

3.4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

获得合适的载果量、果穗分布和较高的枝条存活率,以结果枝在第7节位修剪最为合适。

参考文献:

[1]李爱民. 北五味子栽培与选种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2-33.

[2]艾军,王英平,李昌禹,等. 五味子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J]. 特产研究,2009(4):22-24.

[3]宋金枝,杨允菲,夏广清,等. 北五味子花芽分化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27-29.李鹏,刘济明,欧国腾,等. 大果木姜子苗木的评价及分级标准[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23-2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营养枝结果枝
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初探
混合放牧对高寒草地矮生嵩草生殖枝与营养枝性状的影响
桃树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结果枝叶片数影响早熟柑桔果实品质
不同修剪方式对喀斯特石山区金槐槐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克伦生葡萄冬季修剪留芽量及负载量试验研究
冬枣树的修剪措施和树形培养
浅析富士苹果结果枝组的培养
UV-B辐射对设施桃结果枝15N尿素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
浅谈柑橘花期的平衡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