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为何一进校门就呕吐

2014-11-15云燕

现代家长 2014年11期
关键词:恐惧症上学女士

云燕

老师家长合伙整我

晓光是一名初二男生,因连续一周一进校门就剧烈呕吐,而医生又查不出病因,被其妈妈朱女士带来接受心理诊断。

朱女士告诉我,今年暑假期间,晓光参加游学夏令营,去美国玩了一个月,没有按老师要求预习功课,所以开学考试考砸了,成绩排名全班倒数第一,拖了全班的后腿。班主任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晓光太贪玩,还说晓光有“富二代”作风。作为惩罚,晓光的座位从第二排被调到最后一排,还要负责更换班里的纯净水。“刚上初中的时候,晓光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虽然考试成绩在班里只排到第20名左右,但数学、英语成绩不错,平时也挺用功的。那次史无前例地考了个倒数第一,又被老师羞辱,他深受打击。”朱女士说,“从那以后,老师经常反映晓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走神儿,作业质量也不高,有时还逃课去网吧上网。”

晓光的状况每况愈下,每天早上总是磨磨蹭蹭不愿去上学,父母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只要是班主任的课,他就悄悄溜出校园,去网吧混一个小时,然后再悄悄溜回教室。班主任的愤怒可想而知,三天两头给朱女士打电话告状。

有一天上午,晓光又逃课了。晓光的爸爸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迅速赶到学校,在附近的网吧里找到了晓光。回到家,晓光挨了爸爸的一顿痛打,一颗牙齿被打掉,身上淤青好几处。晓光自知理亏,咬牙忍受。

第二天一早,在爸爸的押解下,晓光按时到校,但刚进校门就剧烈呕吐,引来老师同学的围观。班主任让晓光爸爸领儿子去医院看病,身体好了再来上学。在医院,医生没有确诊呕吐的病因,怀疑是轻微的食物中毒,开了些治肠胃炎的药。

回到家,晓光的不适感消失,可是下午去学校,他再次在校门口呕吐,以后三天都是如此。朱女士怀疑是丈夫把儿子打坏了。“既然医生查不出病因,我也不好怪老公,但晓光确实是挨打后才这样的。”朱女士心疼地说,“没办法,我只好给晓光请了两周的假,让他在家休养休养。我也请了假,在家给晓光做好吃的。奇怪的是,晓光在家一点症状都没有,跟我有说有笑的,可是一说去学校他就哑巴了。”

昨天,朱女士陪晓光去上学。离校门50米的地方,晓光快速跑向路边的垃圾箱,趴在上面呕吐起来。朱女士马上带晓光去医院,结果还是查不出呕吐的原因,血液化验也显示体内没有炎症。

对于自己异常的呕吐症状,晓光也大惑不解。他一再强调:“我呕吐真不是故意的,我没装病。”说到近期在学校受到的打压,他语出惊人,“老师和家长合起伙来整我,他们都不喜欢我。”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师,我很吃惊,晓光可能一语道破了病因,只是他不知道。朱女士在一旁斥责儿子胡说八道。无疑,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是晓光异常呕吐的第二病因。

接下来,相关心理测试证实了我的判断,晓光患有“上学恐惧症”,程度是Ⅲ级,即较严重的等级。

上学恐惧症的由来

“世界上居然有这种病?”朱女士半信半疑。

因为晓光不在场,我分析病情少了一些顾忌。我告诉朱女士,上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通过明显的焦虑和躯体症状体现出来的对上学的非理性的紧张和恐惧。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上学恐惧症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只是由于近几年患此病的学生明显增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俗语。在专业场合,它被称为“学校拒斥”。上学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上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

朱女士问:“医生凭什么诊断上学恐惧症呢?”看来,她尚存侥幸心理。

我告诉她,诊断上学恐惧症有严格的心理学标准,直观地说,大部分患者在行为上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害怕上学,甚至公开拒绝上学。第二,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的症状马上缓解。第三,上学恐惧症的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神不宁、惶惶不安、无缘无故发脾气、面色苍白、浑身疲劳、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甚至有头痛、胃痛、呕吐、尿频、尿急等。

朱女士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可是,上学恐惧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我说,“首先,学校环境存在不良刺激因素,如升学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等。孩子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中遭受过挫折和委屈,只要听到‘上学或看到与上学有关的事物,不良情绪就被唤醒,形成条件反射,进而出现生理症状;只要离开与上学有关的事物,症状马上消失。从您反映的情况看,晓光的异常呕吐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老师的羞辱、爸爸的殴打,使他认为‘老师和家长合起伙来整我,于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和排斥感。其次,上学恐惧症有可能是孩子的分离焦虑引起的。”

朱女士紧张地问:“分离焦虑?和谁分离?他早恋又分手了?”

我笑道:“不,孩子的分离焦虑是针对父母,主要是母亲。”我告诉她,上学恐惧症的病理根源,往往是病态的母子关系,由于母亲无视孩子已经长大,保持对孩子的依恋,使孩子正常的独立性发展中断。”

“太深奥了,我听不懂。”朱女士面露难色。

我解释道:“您非常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是母亲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溺爱就不对了。溺爱的害处是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无休止地依恋母亲,心理素质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遇到负面刺激就难以承受。患上学恐惧症的孩子,几乎都是妈妈的宠儿,都有些神经症的特征,只是程度较轻,表现为特别胆小、做事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其中有少数孩子属于人格扭曲,即人格缺陷。他们性格敏感、脆弱,长大后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

听了我的解释,朱女士后悔不迭。她说:“原来,我以为晓光的病是爸爸打出来的,没想到,居然是我宠出来的。您快说说,对上学恐惧症,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既要温柔也要狠心

我告诉朱女士,治疗晓光的上学恐惧症,第一步是想办法让他尽快回到学校去,不可拖延。

朱女士摇头道:“不行啊,孩子一到校就呕吐,老师、同学围着看笑话,对孩子打击太大。”

我说:“晓光对上学心存恐惧,并不是学校有多么可怕,而是学校所代表的负面意义非常可怕。这个负面意义便是班主任的态度。建议您与班主任充分沟通,做好解释工作,但不可责怪老师,要把孩子的想法如实汇报给老师,取得老师的配合。同时,我来做晓光的工作,让他理解班主任。咱俩双管齐下,争取尽快缓和晓光和班主任的紧张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相信晓光就不怕上学了。”我强调,“劝孩子上学,最好的办法是耐心地与孩子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正面引导,讲清上学和将来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

“具体怎么做?”

“如果晓光的恐惧症状暂时没有减轻,您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开始时陪他在学校待一个小时也好,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延长至两小时,然后再延长至半天。逐渐过渡到让孩子独自去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朱女士支支吾吾地说:“孩子情况很糟糕,能不能让他在家休息两天?缓一缓,或许他自己就能想开。”

“这正是我要说的治疗上学恐惧症的第二步。”我说,“如果孩子执意在家,那么必须让他卧床休息,不准玩电脑,不准看电视,不准从事其他娱乐活动。”

“为什么要这样?”朱女士不解。

我解释道:“很简单,不能让他因不上学获得某种好处,否则,您就是在奖励他不上学,会强化他恐惧上学的意识。注意,您的格外关照对晓光来说也是一种好处,所以,您这一段对晓光既要温柔也要狠心,不能无原则地满足他的要求。”

朱女士说:“我明白的,妈妈只有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飞,这回,我一定狠下心来。可是,我什么都不做吗?”

“当然不能不作为。”我说,“第三步,您可以请晓光的同学来家里做客,让同学讲一讲学校、班里最近发生的趣事,让晓光渐渐对学校产生向往之情。”

朱女士笑了,说:“好办法!我一定依计而行。”

我说:“这些都是应急之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改善家庭教育,对晓光多一点放手,少一点包办代替,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逐渐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做,暂时可能看不到效果,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一定要坚持做。”

经过5次心理辅导,晓光原谅了班主任的语言攻击和爸爸的暴力,对学校的恐惧感基本消除。班主任得知晓光患了上学恐惧症,非常自责,主动对晓光进行家访,当面向晓光道歉,热情邀请晓光回到学校上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晓光于一周后走进了校园,没有再出现呕吐现象。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恐惧症上学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上学啦
我有开学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