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郦波:古代家训,可以古为今用

2014-11-15小单

现代家长 2014年11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家训曾国藩

小单

【郦波简介】

1972年4月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新高,后来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大明名臣:海瑞》《曾国藩家训》,在观众中有极高的知名度。

郦波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常客,其主讲“大明名臣”系列,以史料翔实、风趣幽默、穿越古今的风格备受观众的欢迎。2011年,郦波主动请缨,重登《百家讲坛》,主讲《曾国藩家训》,再次掀起收视高潮。郦波为什么对《曾国藩家训》情有独钟?曾国藩的家教智慧对当下的家长又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郦波教授。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自从在《百家讲坛》主讲《曾国藩家训》以后,您在许多场合向大家推荐阅读古代家训。请问,家训在古代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郦波(以下简称郦):“家训”在古代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教育晚辈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谈举止、个人修身、交友处世,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中的精华被行之于文、传之于世,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

家训在中国古代,是社会教育的主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训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先秦以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与素来的家训教育不谋而合,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家训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形式,家训所涵括的教育内容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人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而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二是家训所涵盖的教育内容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都已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就算颜之推后“家训”之说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还是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称为“家训”。到清代的《曾国藩家训》,影响就更加深广。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就变得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古代家训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都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记:能举几个例子吗?

郦:例子太多了,比如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故事。《论语·季氏》里记载,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看到孔鲤走来,便叫住孔鲤问:“你开始学《诗经》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诗经》。又一天,孔子在院子里看见孔鲤经过,问:“你开始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于是教训说:“不学礼,不知礼,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礼。这是一段对话,也是一副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这段对话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代表性内容。

作为商周时期文献的合集,《尚书》中收录着更多,也更为典型的家训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无逸》篇,是周公辅政时教导侄子成王如何勤俭执政的。那句“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成了后世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

记:古代家训中有母亲教育子女的记载吗?

郦:当然有,来自母亲的教育从来就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如孔子两岁丧父,是母亲抚养教育他长大。孟子与母亲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不但有“孟母三迁”,还有三迁之后的许多故事。此外陶渊明、岳飞、欧阳修、苏东坡兄弟,都是母亲教育成才的。范仲淹也是两岁丧父,后随母亲从徐州改嫁到苏州。范仲淹的刻苦上进和他的博大胸襟,与他的人生履历和母亲的教育关系密切。这些,在古代家训中记载很多。

曾国藩的家教艺术

记:在洋洋大观的古代家训中,您为何如此推崇《曾国藩家训》?

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曾国藩家训》却受到争议各方的一致认可,被称为“千古第一家训”。曾国藩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独特,突破了家庭教育,上升到社会教育层面,普适性非常强,对中国近代社会很有影响。

记:据说,在曾国藩的潜心培养下,他的子孙中出了很多有成就的人?

郦:是的。曾国藩在子女教育上的成功是人们所公认的,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颇有成就。后来他成为出色的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4国的钦差大臣。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个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更为难得的是,不光曾国藩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大多成为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记:曾国藩出生于200年前,卒于142年前,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当下的社会、家庭中还适用吗?

郦:前一段,“虎妈”“狼爸”“鹰爸”,还有更早一些的“哈佛女孩”等教育模式广泛传播,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只适用于一部分群体,不具有普适性,被家长照搬模仿容易走样,效果可能正好相反。现代社会需要传播具有普适价值的教育思想。我认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可以填补当代教育的空白,因为《曾国藩家训》中的内容可操作性与普适性都非常强,不仅以故事的方式讲述问题,更着重教人们应当如何去做。多年的历史研究中我发现,很多物质的东西难以传承,但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是不朽的,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恰恰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

记:曾国藩教子,有哪些特别之处?

郦:比如,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宽严相济。宽处让人想不到,他居然同意孩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这在那个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严处也让人惊叹,连孩子什么时候应该读什么书,什么阶段练什么书法,都一一指导。现代的父母,有多少赞同孩子不参加高考?又有多少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亲力亲为、无微不至、率先垂范?

记: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精髓是什么?

郦:曾国藩的儿子曾说,父亲最高明的教子方法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陪伴”。说白了,就是“言传身教”。曾国藩一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和孩子的通信频繁。后来他觉得书信指导不够,让夫人把孩子送到他身边,亲自指导,同时让孩子们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尽早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他教孩子如何读书,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事业,如何忠孝两全,耐心地讲解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内容丰富而深入。相信,“无一日不读书”的曾国藩一定是孩子们的好榜样。陪伴并不是天天腻在一起,真正的陪伴是沟通交流,去理解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

研究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会尽量抽时间陪孩子。我常对孩子说,你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我建议家长朋友们都读一读《曾国藩家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当代教育三大误区

记:听说,在《百家讲坛》主讲《曾国藩家训》是您主动请缨的。为什么不把“大明名臣”系列讲下去,突然插进来一位晚清明臣呢?是为了纪念曾国藩诞辰200周年吗?

郦:不,与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相碰纯属巧合。当时,药家鑫案广受关注,我也思考了很多。我认为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必须寻找答案,于是我希望在《百家讲坛》上谈谈曾国藩,毕竟曾国藩离现代人不近不远,他的家庭教育又取得了公认的成功,应该符合观众的口味,可以帮助家长们调整教育观念。

记:您认为家长的哪些观念应该调整?

郦:首先,教育孩子,速成观念要不得。有一首经典老歌这样唱:“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小朋友,快长大,像松树,发新芽……”一棵松树的成长期约为20年,如果是红松,则需要80年到100年,快不得。小树不会接受“快长大”的诱惑,它有它的成长规律。可孩子却不然,在揠苗助长的所谓培养中,许多孩子的成长快餐化了,带来的问题多种多样。这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不尊重,必然会受到惩罚。

其次,教育孩子要理性,不能人云亦云。比如那句流传甚广、流毒甚深的名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经不起深究。既然是起跑线,就没有输赢,又何来“输在起跑线上”之说?说白了,这是“抢跑”行为,属于犯规,会被取消比赛资格的。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荒谬之论居然被许多家长奉为圭臬。

再次,不能溺爱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被不少家长曲解,认为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花很多钱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就是对孩子好,就是尽了教育义务。这样的观念大错特错!我发现,现在即使是普通收入家庭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药家鑫算不上“富二代”,案发时却是在开着私家车送女朋友返回途中。中国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他们不明白的是,他们应当给的不是物质,而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影响。

记:您对当下的中国教育如何评价?

郦:我认为当下中国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只知精英教育,不知大众教育。大学虽然在不断扩招,但现在的大学教育,仍是象牙塔式的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很多年以来的精英教育思维,这种思维决定了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片面追求成绩、证书、奖励、机会等以示精英的证明,成为当下的一种普遍现象,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竞争与不公。当下中国教育正在成为教育腐败的温床。所幸,以城市图书馆教育、市民讲堂、电视讲坛为代表的大众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但还远远不够。

误区之二:只知知识教育,不知精神教育。以前我们迷信一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就全体人类的文明史来看,思想、精神、信仰才是人生恒久的力量。

误区之三:只知学校教育,不知家庭教育。我经常听到家长忧心忡忡地说,只要老师能教好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花多少钱都愿意。其实,这话大错特错了。孩子该由谁来教?谁该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怎样的教育,才能教好孩子呢?正确答案是: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

所以,希望家长朋友们多研究家庭教育,不要迷信外国的教育方法,多读一些古代家训,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本土教育理念,不要只想着“洋为中用”,而忘了“古为今用”。数典忘祖的事,咱不能干。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家训曾国藩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家训伴我成长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