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11-14谢张黄叶启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0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护理对策外科手术

谢张黄++++++叶启乐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例120例,入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入选的120例病例中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共11例,感染发生率9.17%。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年龄>60岁(OR=6.384)、有基础疾病(OR=5.237)、手术时间≥3 h(OR=4.726)、切口类型Ⅲ类(OR=7.153)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 h、切口类型 Ⅲ类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0-0070-0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医院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增加病死率[1]。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病例120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1例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病例120例,入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3岁,平均(48.7±8.2)岁。年龄≤60岁71例,>60岁 49例。基础疾病:包括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4例、慢支2例。同时术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21例,中重度贫血6例。按疾病类型分为:阑尾炎手术57例,胆道手术33例,肠道手术18例,胃部手术12例。全身麻醉70例,硬膜外麻醉50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普外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切口感染[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情况

入选的120例病例中,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共11例,感染发生率9.17%。

2.2 单因素分析

见表1。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

2.3 多因素分析

见表2。以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定为自变量,引入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 h、切口类型Ⅲ类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手术切口是保证手术术野充分显露的重要步骤,但切口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切除病变、修复组织和缝合切口必然要破坏局部皮肤组织的完整,从而损坏局部保护屏障,发生创伤,造成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其中部分发生切口感染[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仅次于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可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4]。廖桦等[5]对可疑切口感染的120例患者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发现发生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5.83%。本研究选择的120例外科住院手术患者中,经证实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发生率达9.17%,与其他同类医院基本一致[6]。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时间主要是术后3~21 d。在此段时间内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对切口愈合的护理;如发现切口有感染迹象,需要立即对切口进行及时处理。导致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因此,控制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表1、2对切口感染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而多因素进一步确定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 h、切口类型Ⅲ类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大(>60岁)的老年患者易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手术创伤细菌侵袭的耐受性差,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易感人群[7]。本研究表1、2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的切口感染率达14.29%,显著高于年龄60岁以下患者切口感染率5.63%(OR=6.384,P<0.05)。与王江丽[8]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因此,加强老年患者的管理,术前控制血糖、加强营养、完善肠道准备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定时翻身,并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手术切口附近组织抗感染能力低,手术时间越长,术野受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人员身上携带的病原菌污染的机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手术,胃肠道内的细菌容易移位,则切口感染发生的风险越大[9]。有研究证实,手术过程超过2 h就可以作为独立的切口感染因素[10]。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 h 以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5.26%,显著低于手术时间>3 h的手术切口感染率15.91%(OR=4.726,P<0.05)。因此,对手术时间超过3 h者,手术前2~3 h预防性使用足量抗生素,使其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的有效浓度至少维持1 h,使污染菌不能在切口局部生长繁殖,必要时术中应加用抗生素1次,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11]。因此,为了控制手术时间,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人员分工要明确、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本研究表1结果显示,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发生Ⅰ类切口感染率1例,为右直疝修补术患者。Ⅰ类切口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因患者在手术中产生的气溶胶和细菌而引起感染,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4.76%,超过卫生部规定的标准(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数过少有关。Ⅱ类切口感染率为7.25%,Ⅱ类切口感染多为内源性,因外科手术形成的感染性渗液而引起感染,Ⅲ类切口最易发生感染。本研究显示,Ⅲ类切口感染率高达16.67%。且污染切口发生医院感染较早,多在2~4 d,污染的清洁切口多在5~7 d,而清洁切口多见拆线后刀口裂开的情况下[12]。另外,针对上述因素,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手术切口的护理,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并记录渗出液的颜色、量,指导协助患者做好切口保护。胃肠道手术时切口保护非常必要,做好消化道与腹腔及切口的相对隔离。且告知患者注意在咳嗽、翻身、大便等腹压增高时防止切口开裂。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无菌操作,减少术区污染,在手术结束后,避免住院阶段的感染,提高医院的外部卫生环境、严格管理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有条件的情况下,探视前最好行全身消毒,带口罩探视[13]。本研究表1统计分析显示:住院时间<7 d,住院时间8~14 d、住院时间>15 d 其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0.29%、13.64%,说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逐渐增加,考虑可能是由于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未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指标,而医院人口流动性大且人群繁杂,加之病房紧张、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所致[14]。因此,缩短住院时间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杨成虎等[1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endprint

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作为一种异物刺激有可能将细菌带入伤口引起切口感染。外科引流管道较多,如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T”字管等,其中腹膜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应用引流管可能会提高切口感染率。本研究中,切口有引流的感染率达10.71%,显著高于切口未引流的感染率5.56%。与王月兰等[16]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随意抬高引流管。

综上,我们认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17]。

[参考文献]

[1] 丁锦荣. 导致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83-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张红伟. 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 (27):126-127.

[4] 庄永忠.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33):66-67.

[5] 廖桦,方志红.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0,4(33):75-76.

[6] 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7] 桑金凤.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40-1341.

[8] 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7-68.

[9] 刘瑜.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10] 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等. 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28-429.

[11] 王来荣,辛亮.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44-245.

[12]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13] 项晓皑.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3-104.

[14] 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7-68.

[15] 杨成虎,范秀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16] 王月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疗,2012,20:149-150.

[17] 欧麟飞,程海光.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01-102.

(收稿日期:2014-07-23)endprint

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作为一种异物刺激有可能将细菌带入伤口引起切口感染。外科引流管道较多,如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T”字管等,其中腹膜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应用引流管可能会提高切口感染率。本研究中,切口有引流的感染率达10.71%,显著高于切口未引流的感染率5.56%。与王月兰等[16]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随意抬高引流管。

综上,我们认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17]。

[参考文献]

[1] 丁锦荣. 导致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83-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张红伟. 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 (27):126-127.

[4] 庄永忠.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33):66-67.

[5] 廖桦,方志红.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0,4(33):75-76.

[6] 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7] 桑金凤.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40-1341.

[8] 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7-68.

[9] 刘瑜.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10] 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等. 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28-429.

[11] 王来荣,辛亮.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44-245.

[12]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13] 项晓皑.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3-104.

[14] 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7-68.

[15] 杨成虎,范秀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16] 王月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疗,2012,20:149-150.

[17] 欧麟飞,程海光.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01-102.

(收稿日期:2014-07-23)endprint

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作为一种异物刺激有可能将细菌带入伤口引起切口感染。外科引流管道较多,如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T”字管等,其中腹膜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应用引流管可能会提高切口感染率。本研究中,切口有引流的感染率达10.71%,显著高于切口未引流的感染率5.56%。与王月兰等[16]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随意抬高引流管。

综上,我们认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17]。

[参考文献]

[1] 丁锦荣. 导致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83-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张红伟. 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 (27):126-127.

[4] 庄永忠.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33):66-67.

[5] 廖桦,方志红.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0,4(33):75-76.

[6] 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7] 桑金凤.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40-1341.

[8] 王江丽.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7-68.

[9] 刘瑜.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10] 应学清,徐立新,吴方华,等. 围术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28-429.

[11] 王来荣,辛亮.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44-245.

[12]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13] 项晓皑.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3-104.

[14] 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7-68.

[15] 杨成虎,范秀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16] 王月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疗,2012,20:149-150.

[17] 欧麟飞,程海光.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01-102.

(收稿日期:2014-07-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护理对策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