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头薄衬砌压力管道高压固结灌浆试验研究

2014-11-14英鹏涛

珠江水运 2014年18期

英鹏涛

摘 要: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静水头615m,高压洞段最大内水压力7.20MPa。为了保证隧洞在高压水头的作用下能够安全运行,验证及优化设计所采用的各种灌浆参数,寻求在60cm厚衬砌砼高压固结灌浆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的高压灌浆模拟试验,同时为类似工程高压固结灌浆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高水头 薄衬砌 高压固结灌浆

1.概况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城郊,电站装机容量2400MW,分A、B两厂布置,枢纽建筑物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及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高压固结灌浆试验洞段选在A厂尾水隧洞,桩号为AW1+000~AW1+080,全洞段均采用C25钢筋砼衬砌,混凝土衬砌设计厚度为60cm。在该部位有F1056断层:断层宽1.0m~1.2m,断层带为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夹较多石英脉,部分胶结好,大部分较差,断层有顺倾向擦痕,两侧影响带呈裂隙密集,裂隙多呈微张,断层带潮湿和滴水。

2.高压固结灌浆试验目的

①验证在薄衬砌(60cm砼)洞段进行全孔不分段高压固结灌浆的可行性;②验证灌浆压力与注入量变化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灌浆压力;③确定适宜的高压固结灌浆施工方法和工艺等。

3.灌浆设备

(1)钻孔和供风设备:声波测试孔,采用200型地质钻机。固结灌浆孔、检查孔和抬动变形观测孔则采用气腿式手风钻。供风设备采用4m3移动式压风机供风。

(2)灌浆设备:SGB9-12灌浆泵,最大设计压力为12MPa,排量为9m3/ h。TTB120-20灌浆泵:最大设计灌浆压力为20MPa,排量为7.2m3/h。两种设备都能满足7.5MPa灌浆要求,从灌注过程来看SGB9—12灌浆泵整体性能更为稳定。

(3)其他设备:压力表最大量程为16MPa,阀门采用耐蚀的高压灌浆阀门,高压灌浆管采用设计压力为27.6MPa的高压油管,灌浆塞采用有良好膨胀和耐压性能的高压机械塞。

4.灌浆试验施工

4.1灌浆试验区段划分及试验程序

高压固结灌浆试验段洞长为80m,分为六个区间进行灌浆试验。灌浆孔排距为3m,每排10孔分布,梅花型布置,孔深为入岩5.0m。灌浆试验分区进行,其中B1区、D区采用分段高压固结灌浆试验,A区、B2区、C区、E区进行全孔一次性高压固结灌浆试验。灌浆试验区段划分如下,分项名称和相应的试验区间:①5MPa,分序不分段灌浆试验,E区;②7.5MPa,不分序不分段灌浆试验,A区;③7.5MPa,分序不分段灌浆试验,B2、C区;④7.5MPa,分序分段灌浆试验;B1、D区。

灌浆试验段各个区间试验程序:灌前声波测试—测量放样—抬动观测安装—钻孔、冲洗、压水、灌浆—封孔—灌后声波测试—检查孔压水试验。

4.2 灌前声波测试及压水试验

每个灌浆试验区间内均布置灌前声波测试孔,在灌浆试验开始前、后进行声波测试,对比灌前、灌后岩体波速的变化,从而分析灌浆效果。

压水试验采用简易压水试验,压力为1MPa,在稳定的压力下每3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读取四次相对稳定的读数后即可结束压水,其成果以透水率Lu表示。

4.3观测工作

①在高压灌浆前对试验洞段砼裂缝进行检测统计,在灌浆过程中随时监测裂缝变化情况,以及新增的砼裂缝;②在每个灌浆区内安装收敛计监测砼变形情况,最终检测每个试验区砼抬动情况;③在灌浆试验区安装自动报警装置,随时监测灌浆试验区抬动变形及砼变形情况,避免高压灌浆对衬砌混凝土造成破坏。

4.4 灌浆方式

灌浆方式采用孔口循环式(高压机械塞卡塞)进行灌注。A区采用逐排灌注方法进行施工,其余灌区采用环内分序进行施工,环内自底孔灌至顶孔。

4.5 灌浆压力及其控制

(1)分段(B1、D区)高压固结灌浆压力控制。第一段(接触段)采用4.5MPa。开灌后孔内注入率不超过15L/min的孔段采用一次升压法使灌浆压力尽快达到设计压力,注入率大于15L/min的孔段保持压力不变,或升压幅度根据实际注入率确定。在灌浆过程中当注入率大于15L/min时,尽量采取低压、浓浆、限流等方法进行灌注。第二段灌浆目标压力为7.5MPa。采用分级升压法灌注,严格控制升压速度,当注入率小于10L/min后,开始逐级逐步升压(4.5—5.5~6.5—7.5),升压速率控制在0.5MPa/min左右,最终达到目标压力,在注入率小于2.5L/ min后稳压20min,结束灌浆。在升压的同时应加强观测,当抬动变形观测值接近或超过0.2mm时(抬动变形自动报警装置值上限设为0.2mm),立即降压施灌。

(2)不分段(A、B2、C和E区)高压固结灌浆施工。目标压力为5.0~7.5MPa,亦采用分级升压法灌注,压力控制依照上述B1、D区第二段灌浆压力控制原则。

4.6水灰比

灌浆水灰比选用3:1、2:1、1:1、0.8:1、0.6:1(重量比)五个比级水灰比灌注,开灌水灰比根据灌前压水情况确定。当灌前压水试验透水率q≤30Lu时,采用水灰比3:1的浆液开灌;当灌前压水试验透水率q>30Lu时,采用水灰比1:1的浆液灌注。

4.7浆液变换原则

①在灌浆过程中,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时,或当吸浆量不变,压力均匀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②当某一级水灰比浆液的灌入量已达到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改浓一级灌注。

4.8封孔

灌浆孔达到设计压力,注入率不大于2.5L/min,稳压20min后,将灌注浆液置换为0.6:1的浓浆,采用目标压力继续灌注(10min)进行压力灌浆封孔。endprint

5.试验成果分析5.1压水成果分析

(1)在相同围岩类别(Ⅱ类围岩),相同灌浆压力(7.5MPa),不同灌浆方法(A区逐排灌注与C区环内分序),逐排灌注A区的平均透水率为1.70Lu,环内分序C区的平均透水率为1.22Lu,说明环内分序的灌浆效果比逐排灌注的效果稍好。

(2)在相同围岩类别(Ⅱ类围岩),相同灌浆方法(环内分序),不同灌浆压力(E区5MPa与C区7.5MPa),E区平均透水率为1.71Lu,C区平均透水率为1.22Lu,灌浆压力较大的C区的灌浆效果比E区的灌浆效果要稍好。

5.2 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本次高压固结灌浆试验共计310个灌浆孔,灌浆工程量为1251m,平均单耗为25.28kg/m。灌浆共365段,其中单耗小于5kg/m有199段,单耗在5~20kg/m有115段,单耗在20~50kg/m有22段,大于50kg/m有39段,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每个区间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平均注入量随着灌浆次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单耗下降41.5%,最大下降85%(B区),灌浆效果较好。②在相同围岩类别,相同灌浆方法情况下,中低压灌浆试验中2.5MPa试验区的平均耗灰量为11.6kg/m,3.5MPa试验区的平均耗灰量为12.07kg/m,5MPa试验区的平均耗灰量为12.66kg/m,7.5MPa试验区的平均耗灰量为15.28kg/m。在相同围岩类别,相同灌浆方法情况下,试验段的岩体中,灌入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加。③在相同围岩类别(Ⅱ类围岩)相同灌浆压力(7.5MPa)不同灌浆方法(A区逐排灌注与C区环内分序),逐排灌注A区的平均耗灰量为15.28kg/m,环内分序C区的平均耗灰量为20.04kg/m,环内分序的灌浆效果比逐排灌注的效果稍好,另外逐排灌注的试验段在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现象比环内分序多。

5.3 灌前灌后声波测试成果

在每个试验区都布置了1组声波测试孔,进行组内跨孔声波测试。

跨孔声波测试结果:每组灌后声波波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灌前各个试验区岩体平均波速为4773.5m/s(除去砼段),灌后各个试验区平均波速为4877.7m/s,平均提高2.18%,其中灌前波速较低的测点灌后波速有一定的提高。波速提高主要集中在砼与岩石接触段(爆破松动圈)和遇裂隙、以及D区断层处,表明灌浆效果较好。

5.4 检查孔压水成果及分析

高压固结灌浆压水试验布置了18个检查孔,透水率全部小于1Lu,灌浆效果较好。

6.结论与建议

①灌浆试验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和材料能满足7.5MPa高压灌浆的要求,高压固结灌浆试验的整套施工工艺是可行的。②不同灌浆压力的灌浆规律,随着压力的升高,吸浆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速率不大。③60cm的衬砌厚度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能承受7.5MPa的水泥灌浆压力。④通过高压力的灌注,开始闭浆后,闭浆时间长短对于灌注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建议高压灌浆的闭浆时间为5~10mi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