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长风,破浪行

2014-11-14李杜若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长风两本书新馆

李杜若

9月5日 晴

对省图长风馆,有人说它像一座山,金褐相间趴卧在绿草丛中;有人说它像一朵花,装点着诺大的长风商务区,但我认为,长风馆更像是一艘船,一艘容量无比的客轮,它载着千百万渴求知识、拼博向上的人,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去年长风馆开放的消息,的的确确让我激动万分。我是一个典型的读书迷。每天书不离手。倘若哪一天没了课外书看,我便感到无比的空虚与寂寞。我上二年级时,姥爷在省图为我办了个“读书证”,一次可借两本书。就是这小小的证件,让我自豪了十多天。同学们羡慕自不必说,更主要的是有了它,浩瀚书海任我游,求知路上有帮手。

始建于1957年的文源馆是座庭院式结构,少儿馆在东北角。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两间阅览室里常常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小孩子的哭闹、大人的训斥,把本该宁静的处所变成了闹市。面对着书架上污渍斑斑的图书和只有屏着气才能“过人”的过道,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由于设施老旧,借书的和还书的人在门口排成长龙……什么时候求知能变成一种体面和享受呢?

2013年7月下旬,我把想去新馆借书的愿望告诉姥爷。他立马笑眯眯地回应说:“好,我也正想去瞧瞧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姥爷一大一小两只书虫急匆匆地出发了。

65路公交几乎是直达省图长风馆的专线。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绿得仿佛刚抹过油的草地,精巧别致圆石铺就的小路,高大巍峨的现代建筑,静静地坐落在湛蓝深邃的天际之中,偶有丝丝缕缕棉絮状的白云点缀其间,便与长风馆外墙的黄、玻璃幕墙的灰融成一幅立体画卷。置身其间,犹如梦境。

走进长风馆大门,空间的巨大和设施的考究、现代尽收眼底。楼上楼下涌动着大大小小的读者,间或有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阅览室里窗明几净,排排书架上的期刊、书报亮丽新颖,几位老者或阅览、或摘抄,宁静从容;办证、咨询窗口和存包处,阿姨、姐姐满面春风。这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像赶车旅客生怕误点;这里,每个人又谦和温逊,如绅士淑女注重文明。是新馆的美轮美奂、干净整洁抑制了人的粗鲁,还是……我来不及多想,直奔少儿阅览室。哇!真漂亮!比成人阅览室略低的书架旁,摆着许多糖果色的小沙发,找到书的小朋友安坐其上;而更多的是蜂鸟采食般盯着书架寻找最爱的孩子。我看到这里的新书许多是2012年才出版的。选定《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地心游记》两本书之后,我去门口办理借阅手续,却找不到手拿扫描器的阿姨。一位姐姐告诉我,新馆管理升级,借书、还书都已自动化。这时我的心里油然生出一丝快意。我喜欢读书,且能一目十行。只要是我喜欢的书,三四百页一本也能在两个小时左右看完。有好几次周六借的书,周日就看完了。害得姥爷周一又去还借。靠着这个本事,四年来我仅从省图借阅的中外名家作品、少儿读物就达400多本。世界各国的人情世态、古往今来,通过书这个介质如旱天甘霖、鲜美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田,教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奋斗。学校里满分作文的评价、“读书先进个人”荣誉的几次获得,都与省图对我的滋养密不可分。

再过一个月我就是中学生了。主课由3门变成7门,作业也会像山一样堆到我面前,做也做不完,艰难困苦肯定不少。但越是这样,我越要一如既往、与书为伴,紧傍省图,乘长风破万里浪,直达理想的境界。

太原市杏花岭学校六(6)班

猜你喜欢

长风两本书新馆
有趣的“拔河”比赛
护镖
七绝·飞云
护镖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要点
朝雨闻雁感时
一口“仙气”
两本书
林城东路上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
评说档案30年(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