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话本在叙事结构上对清初白话小说的影响——以《金云翘传》多重组合的叙事结构为例

2014-11-14

山花 2014年18期
关键词:小说

任 莹

宋元话本以听觉为指向的叙事模式仍旧影响着日后白话小说的创作,清初的白话小说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兴起了对于《金云翘传》一系列的研究,但这一部分研究多是集中于对作品故事的源流、主题、人物形象及作品与古典名著《红楼梦》和越南阮攸的六八体长诗《金云翘传》的比较研究,在叙事艺术方面虽也有涉及,但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没有论及宋元话本的叙事对其的影响。本文着重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分析,对其多重组合的叙事结构进行探讨与阐述,以此揭示宋元话本对清初白话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的创作影响。

螺旋式的回环结构

所谓“螺旋式”是指《金云翘传》中主人公王翠翘的命运,一次次地出现惊喜,又一次次地令人失望,而每一次的挫折与灾难却是在不断的加深,由此也使得情节曲折并盘旋而上地推进。而所谓“回环”是指小说开头写翠翘与金重一见钟情,当中历尽磨难,结尾又回到开头,终点又回到起点,让翠翘与金重团圆。这一点在宋元话本小说中经常出现,虽然从文章字数上多为短篇,但在结构上常使用葫芦与双环,以圆形来建构。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清初的白话小说的螺旋回环结构的出现。

1.第一次惊喜与灾难

小说前三回写翠翘的第一次惊喜,一种不祥的气氛渲染,用异常感伤的诗词来表现王翠翘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但后来描写金重与其相知订盟,使起初被悲剧预感笼罩的翠翘产生了第一次惊喜,然而随之其后的第四回到第七回,王家遭难,这突如奇来的灾难又让王翠翘由惊喜变为失望,作者花费众多的文字笔墨对卖身救父的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由此来揭示王翠翘家庭的不幸,凸显其勇敢的性格特征。

2.第二次惊喜与灾难

情节继续向前发展,马不进这个专做人肉生意的人贩子,假意娶妾,实则将其卖到妓院为娼,刚烈的翠翘知晓后,死也不从,然而最终还是被设计接了客。后来,王翠翘遇到了一个游学而来的书生,名叫束守,此人托人将翠翘赎身成功,并瞒着其妻宦氏娶了翠翘为妾。至此,王翠翘人生中出现了第二次惊喜。但一段幸福的生活过后,束守之妻宦小姐得知了真相,派使家奴将翠翘劫持到束府为奴,将对其凌辱打骂,使其与束守无法相认,由此翠翘又落入了第二次失望的境地。

3.第三次惊喜与灾难

后来,在束守的帮助下,翠翘逃出了束府,到了招隐庵中避难,过了一段算是清闲的日子。但是,就在一次佛教的盂兰大会中,翠翘从束府逃离时带在身上的金钟银磬使她的身份暴露,这一次又不得已而再次逃离。然而,大为不幸的是这一次她又落入了人贩子和薄妈的手里,再度沦落为娼妓。由此形成了第三次的惊喜与失望。这一次翠翘几近绝望,她将其归咎于宿命,于是便“醉酒微歌”。

4.第四次惊喜与灾难

就在翠翘无望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之际,“高雄盖世”的“贼匪”徐海对翠翘一往情深并引为知己,徐海不但救其跳出风尘还帮她报了恩仇,由此成就了她人生中第四次更大的惊喜。但是好景不长,王翠翘一段安宁风光的生活过后,又一次陷入了更为痛苦的绝望。徐海被政府招降并诱杀,翠翘投江自尽。

5.第五次惊喜与灾难

就在这时王翠翘人生中的第五次惊喜出现了,投江后招隐庵的觉缘师太救了她,使其不但得以与家人团圆,且与金重破镜重圆,成为了名义上的夫妻。

人物性格命运与叙事单元的组合

作品通过对王翠翘所经历的五个阶段的叙述,使人物复杂、多元的形象得以展现,并将人物的性格随时间推移,情节深入,组成特有的叙事单元的结构方式。下面结合小说的五个叙事单元来看一下人物的性格发展。

1.佳人对爱情的美好理想阶段

与之前众多文本不同,作品改变了王翠翘单纯风尘女子的身份,让其多了一重大家闺秀的身份。在这一阶段王翠翘的形象才色绝佳,对美好的爱情充满期待与向往,单纯、重礼法,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对王翠翘闺秀小姐身份的描写,使人物塑造更为生动,她为父、弟及家人牺牲自己,主动卖身为妾的行为也更显得感人。

2.王翠翘单纯,易轻信他人,初落娼家阶段

由于其闺秀小姐的身份,初次为妓的她主要表现为:不谙世事,刚烈冲动,容易轻信他人,后来在经历了风风雨雨、险恶现实后,则变得心思缜密、甚至有些心狠手辣。

3.再度被逼为娼,王翠翘老练成熟阶段

此时的翠翘已在众多磨难中变得坚强,思想也不再是原来的单纯,而是老练成熟很多。面对残忍的现实,已由曾经简单纯洁、满怀才情的少女,变为了一个深谙世故、放浪不羁的青楼女子。这两种性格的对比,让人们不觉体会到社会现实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与变化,由此为读者的艺术审美带来了丰富的张力。

4.借力徐明山残忍报仇阶段

此时的王翠翘已成为一个报德报怨,却残忍无比的女人。她使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对所有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加以报复。她不愿看到百姓涂炭,于是劝徐明山归附朝廷。徐明山因其丧命,她因懊恼自责而欲自尽,后终得救。

5.回归孝道,与家人大团圆阶段

经历了之前的种种磨难,王翠翘在性格上又产生了转变。传统的孝道,使她放弃了遁入空门的念头;由于对于自己经历的自卑心理,只与金重结为名义夫妻。此时,再度回到闺秀的身份,虽然单纯的性格有所回归,但由于历经这无数磨难,她的性格中已经带有了深刻的矛盾与复杂的一面了。

多重故事叠加的情节模式

1.才子佳人的故事中插入徐海的故事

叙事结构使用“故事插入故事”的模式,超越了之前《双奇传》中单一的王、徐传奇故事。《金云翘传》除了叙述了王、徐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加入了翠翘与金重、金重与翠翘之妹翠云的故事:用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才子金重和佳人翠翘识、知、恋、盟的故事,最后也是用了一回的篇幅来叙述二人的团圆。而之前文本中的王、徐传奇的内容,在《金云翘传》中仅占不到两回。这种多重故事叠加的叙事模式,使线索丰富,由以前的单线或双线,变成了众线交错的网状结构,此外更是扩展了小说的情节,使其艺术性有了很大的增强。

2.梦幻故事与现实故事对照

《金云翘传》中还运用梦幻故事与现实故事的对照构成故事叠加的情节模式。文章中有近四回这种比较明显的梦境叙事写法。如第二回开篇,翠翘便在梦境中与刘淡仙相会,由此引出断肠诗中预示的前路磨难重重。梦境构成了全书总体的现实写照。此外,第四回中,翠翘家中遭变,无路可走,最后决定卖身救父:翠翘说完,精神昏沉身体倦乏,就在堆满乱草的床上睡去了。在朦朦胧胧之中,忽然看见金重从外面进来,并问她为什么在这呆呆地睡觉。此时,翠翘惊醒了,看到是金重,就说道:哥哥来得正是时候,如果到了明天,我的身子就属于别人了。金重问道,为什么遭到这样的变故,并让自己的书童取了三百两白金,放在桌子上。最终,公差写了一张包管文书,收了银子,将父、弟二人放了。那个想买翠翘的人不肯离开,说,我费了多少的工夫,才寻到一个人,我要拿去可以换回几千两银子,你却不知不觉要抢走。于是,金重非常气愤地说道,你要是这样说起来,你一定是个人贩了,要报官叫地方捉拿这贩卖人口的贼。

此中已预示着翠翘卖身与人贩子,现实中未能辨析,但却有预感,因此在梦中通过金生之口得以确认。而后翠翘接着梦到那相人等在其与金生成亲之日,将其抢走,金生带人随后追赶,翠翘在马上攀住树枝,欲跳下马等金生赶来相救,但欲跳下地时,往下一看,却不是地,乃是一个偌大的火坑,烈焰万丈,火球由树上飞下,将翠翘惊醒。这一凶梦,引出翠翘的九首《惊梦觉》诗。叙述者通过如此的梦幻故事,预示着她将经历悲苦、落入火坑。在文章第八回中,又写到翠翘梦见名妓刘淡仙,此次则是预言翠翘命不该绝,以后在钱塘江上则会有一个结局。第十九回写翠翘再梦刘淡仙,收束全书故事,预言翠翘将同家人团圆。

多角度的情节预言叙事

《金云翘传》还运用多种手法,对情节发展作出预示,构成多角度的预言叙事。这在宋元话本中是常见的一种形式,比如通过人物的言语、入话诗、头回故事、梦境暗示、道具预兆等方式。

1.人物的预言叙事

如《金云翘传》第三回,写王翠翘自我表述道,年幼时曾经遇到一位相士,说自己一代才情,但是千秋薄命,纵使有平吴的功劳,但躲不过饮恨于西江的命运。这个相士预言了后来王翠翘虽然有劝降徐海的功劳,但功高未赏,反而将其赏赐给土酋做妻子,翠翘最终悲恨交加,不堪其辱,投江自杀的经历。

2.诗词暗示

小说多处用诗词暗示人物命运。每一回的开始几乎都有一首诗词为引子,暗示本回的内容或结局。第一回的开场词《月儿高》写道:命薄得如桃花一般,泥和沙一来就悲哀了,即使美丽也是不堪怜惜,即使香气袭人又有什么可夸耀的。最终还是东零西落,不知是谁家的,想着就让人觉得伤感,伤感就懒得梳妆。最后只落得个惆怅悲凉。素来是美貌让人妒忌,所以只有听从命运的安排了。此处,用“桃花”比喻主人公王翠翘的红颜命薄。又如第六回,开场词大意是,想对父母尽孝道,想成就仁义之名,怎可以吝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眼泪纵横,悲伤至极,内心的苦闷如同吞咽莲心一样。这一回主要是写翠翘为了其父与弟及全家,不惜牺牲自己。另有第九回,开场词写道:虽然眉眼俱全,却如何把坏人错认为好人,道不尽的辛酸、悲伤,人心险恶,让佳人饱受摧残。这一回写的就是王翠翘错把楚卿当作了好人,结果反遭算计,不幸再次降临,翠翘身心俱受折磨。

除去开场诗词,正文中亦有不少以诗词暗示之处。如有一回写一年清明节时分,王翠翘外出游赏,在无意中发现了已故名妓刘淡仙的墓地,并对其身世境遇很是同情,归家后,梦到刘淡仙来访家中,并赋诗十首。

其中两首诗中,以“花”为象征,比喻佳人红颜薄命。这十首诗即是对翠翘这一生悲剧苦难的预示。到了文章几近结束,倒数第二回,翠翘已经经历了十首《断肠吟》所预警的各种人生悲惨的境遇,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昏迷中她再次看到了刘淡仙,说道自己磨难已尽,自此福禄到来,情缘如意。结果,翠翘醒后,一切正如刘淡仙所说的发生了。

3.梦境预兆

这一点在上一节的“梦幻故事与现实故事的对照”中,我们已经叙述过。比如第二回描写王翠翘在梦中遇到刘淡仙,从而引出十首《断肠吟》,预示着翠翘苦难磨砺的一生。第四回,梦境中翠翘落入火坑,同样预示着她将经历的痛苦、惨烈的磨难。第八回,翠翘又一次梦见名妓刘淡仙,预言她现在还不会命归黄泉,日后在西江会有个结局。第十九回,写翠翘再一次梦到刘淡仙,收束全书故事,预言翠翘将同家人团圆。

4.小道具做伏笔

在一些细小表现手法的运用方面,作者运用小道具做伏笔,为情节发展起到预示的作用。例如:写翠翘从凶狠恶毒的束生之妻宦氏的控制中逃离以后,把宦氏供奉在观音阁中的法器——金钟银磬偷了随身带出,后来翠翘被招隐庵的觉缘所救,就将其送与她。后来,这两样法器在盂兰大会期间,被一个与宦氏经常往来的常夫人认出,指明此物的来历,这样一来,使觉缘惊乱慌张,由此才寻问出翠翘的身世境遇,只好让其离开危险之地,后来也才有了觉缘引荐的薄妈妈的出场,进而又发生了薄妈妈串通其侄再一次把翠翘拐卖为娼的事件。金钟银磬两件小道具,被作者运用为贯穿的伏笔,恰到好处,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转变与发展都起到推动引导作用。

[1]李剑国等.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76-1277.

[2]李志峰,庞希云.从《金云翘传》的回返影响看当今中越文学文化的互动[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6).

[3]董文成.《金云翘传》版本考[A].才子佳人小说述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1985.

[4]苗壮.《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A].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

[5]林辰.《翘传》和“翘传现象”——读董文成的《清代文学论稿》[J].中国图书评论,1995(1).

[6](法)热奈特.叙事作为话语[A].美学文艺学方法论[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7]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艺术出版社,1997.

[8]宋常立.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9]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明珠题解[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10]青心才人编次.金云翘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11]欧阳健.明清小说新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12]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纪德君.宋元小说家话本的叙事艺术探绎[J].社会科学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