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包容的改革氛围

2014-11-13

人民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改革者改革方案共识

营造包容的改革氛围

王雍君

改革者需要认识到:意图良好的改革方案也可能招致失败,区分“改革者”、“被改革者”与“旁观者”很重要,允许公开论辩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匡正机制

中国已进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成功概率、降低失败风险,清晰识别并妥善应对三个关键挑战非常重要: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凝聚广泛的共识以及培育驱动力量。改革方案应覆盖顶层设计与基础建构两个基本维度,以保障既“顶天”又“立地”。这个方面改革者的重视程度和取得的进展令人称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即为明证。相比之下,在凝聚共识和培育改革驱动力量两个基本方面要下大气力,这对降低改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人们对“失去”和“得到”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失去”带来的心理痛苦远远高于从“得到”中获得的快乐。所有群体对改革的态度,将依其对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比较而定。由于根本就不存在那种人人受益、无人受损的理想改革方案,改革者也很难设计公平分配成本与收益的改革方案,任何改革行动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如下结果:在孕育一批支持者的同时,制造出一批反对者,而多数人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普通人通常很难预见改革带给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因而很难成为坚定的改革支持者。鉴于此,创建支持性的改革环境的思路便清晰可辨了。

可以向社会公开改革清单,包括阐明优先性的改革议程与详细的改革方案。改革清单应有力地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以利于大众形成“不改革真的不行了”的共识。在这里,重要的不是隐瞒或回避敏感问题,而是阐明事实与真相,以及期望达到的改革目标。维持社会稳定不等于只“报喜不报忧”,营造必要的忧患意识才是赢得大众支持的不二法门。

要鼓励大众对改革清单进行公开论辩。改革者需要认识到:意图良好的改革方案也可能招致失败,区分“改革者”、“被改革者”与“旁观者”很重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哲理。允许公开论辩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匡正机制,包括事前、事中与事后的修正机制。改革者应在全社会致力营造一种包容性的政治气氛,至少应采取如下姿态:任何改革方案或政策,均应置于一种被理性质疑、甚至批评的情境中。学习倾听来自基层、社区、民众、媒体和专家的声音,对于赢得支持十分重要。

政治高层应该不断释放坚定承诺和清晰的信号。改革者应让大众相信,今天的共同牺牲对于明天的共同收益绝对不可或缺;政治高层对于建构良性制度安排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这种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对共同利益的考虑,并足以压倒对既得利益的考虑;改革的指向不是别的,而是有缺陷的制度和政策。隐含的逻辑是:改革既对人更对事,对人不对事的改革可能带来普遍的不作为或人人自危,这种局面不利于赢得支持。

最后,还要确定合理的成本分配与利益补偿。与大步快走模式相比,小步慢走(渐进)模式更利于消解改革成本。那些成本集中、收益分散的改革方案,很容易招致强烈的反对和抵触,公车改革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可以作为改革的润滑剂。没有绝对的公平,以小的不公平换取大的改革收益是值得期许的。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刘建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改革者改革方案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图了解)
向改革者致敬
如何创造环境, 让改革者“有为”
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