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常用渔药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2014-11-12田田王茂元薛凌展黄洪贵赖铭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幼鱼

田田+王茂元+薛凌展+黄洪贵+赖铭勇

摘 要: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幼鱼;急性毒性试验;安全浓度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79-03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俗称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leotris)。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江河、水库、湖泊中,主要以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最大个体可达5~6kg。云斑尖塘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东南亚等国享有“国鱼”之称[1-2],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潜力巨大[3-4]

云斑尖塘鳢的鳞片呈梳齿状,在运输或分池时容易相互磨擦导致表皮受伤感染,养殖过程中也会受车轮虫等寄生虫的侵袭,需要采取药物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国内有关药物对云斑尖塘鳢的急性毒性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开展了4种常用渔药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探讨这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以期为云斑尖塘鳢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鱼 试验用云斑尖塘鳢幼鱼取自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平均全长为(5.33±0.57)cm,平均体重为(1.61±0.57)g。挑选健康无外伤的幼鱼作为试验用鱼,在水族箱中暂养7d,每天正常投喂。试验开始前停食1d,确保幼鱼处于空肠状态。

1.1.2 试验药品 高锰酸钾(分析纯,衡阳市凯信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硫酸铜(分析纯,江苏扬中化学试剂厂)、聚维酮碘(福州联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溴氯海因(福州联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综合实验室内进行。试验容器为上口直径20cm,下底直径15cm,高24cm的塑料桶。每个试验桶加水5L,随机放入试验鱼5尾。试验用水为充分爆气4d后的自来水,pH7.5~8.0,试验期间水温保持在28~29℃。

1.3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试验。预实验药物浓度设置6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空白组,每组放鱼5尾,为期48h。通过预实验取得最小致死和全致死浓度后,按等对数间距设置正式试验的药物浓度。正式试验设置6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空白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放5尾鱼。试验前将药品配成母液,再根据质量浓度吸取母液加入试验容器中。先施药后放鱼,施药后连续8h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中毒症状,然后每8h观察1次,记录各试验组的死亡数并捞出死鱼。死亡判断标准为鱼停止呼吸,鳃盖完全停止活动并对外界刺激30s内无任何反应。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法,每24h更换受试药液,试验期间不充气、不投饵。

1.4 数据处理 以试验药物质量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X),死亡率为纵坐标(Y),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回归分析处理,得出死亡率和试验药物质量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求出半致死浓度(LC50)[5]。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SC)按下式计算[6]:

SC=0.3×48hLC50/(24h LC50/48h LC50)2

2 结果与分析

2.1 聚维酮碘的毒性试验结果 随着聚维酮碘质量浓度的提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死亡率明显升高(表1)。根据24、48、72、96h各试验组的死亡率,计算出4个时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5.28、40.10、34.43和29.74mg/L,安全浓度SC为9.44mg/L。

云斑尖塘鳢幼鱼在聚维酮碘溶液中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无力地趴在桶底部,鳃盖一直保持张大的状态,呼吸微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最后身体失去平衡,呼吸衰竭死亡。鱼死后身体僵直,鳃盖张大,侧卧于桶底部。

表1 聚维酮碘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毒性试验结果

[质量浓度(mg/L)\& 死亡率(%) \& 半致死浓度(mg/L) \&安全浓度(mg/L)\&24h\&48h\&72h\&96h\&24h\&48h\&72h\&96h\&ck\&0\&0\&0\&0\&45.28\&40.10\&34.43\&29.74\&9.44\&15 \&0\&0\&0\&0\&20.1 \&0\&0\&10\&20\&26.9 \&0\&20\&20\&30\&36.2 \&20\&40\&50\&60\&48.5 \&60\&80\&100\&100\&65\&100\&100\&100\&100\&]

2.2 高锰酸钾的毒性试验结果 随着高锰酸钾质量浓度的提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死亡率明显升高(表2)。根据24、48、72、96h各试验组的死亡率,计算出4个时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3、5.37、5.35和4.63mg/L,安全浓度SC为l.28mg/L。云斑尖塘鳢幼鱼在高锰酸钾溶液中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短时间的反应迟缓,之后变得狂躁不安,呼吸急促,游动异常。中毒鱼的鳃盖大开,开闭频率加快,多数鱼沿着桶壁焦躁地游动甚至乱窜,部分鱼沉入底部不动。鱼死亡后体色变黑,附有少量絮状物,鳃盖张大,身体僵直。endprint

表2 高锰酸钾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毒性试验结果

[质量浓度(mg/L)\& 死亡率(%) \& 半致死浓度(mg/L) \&安全浓度(mg/L)\&24h\&48h\&72h\&96h\&24h\&48h\&72h\&96h\&ck\&0\&0\&0\&0\&6.03\&5.37\&5.35\&4.63\&1.28\&2.5\&0\&0\&0\&0\&3.3 \&0\&0\&0\&0\&4.3 \&0\&0\&20\&20\&5.8 \&40\&60\&60\&80\&7.6 \&100\&100\&100\&100\&10.0 \&100\&100\&100\&100\&]

2.3 溴氯海因的毒性试验结果 随着溴氯海因质量浓度的提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死亡率明显升高(表3)。根据24、48、72、96h各试验组的死亡率,计算出4个时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15、44.67、43.87和42.95mg/L,安全浓度SC为12.55mg/L。云斑尖塘鳢幼鱼在溴氯海因溶液中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焦躁不安,不停上窜,鳃盖张大,之后趴在桶底,鳃盖微张,呼吸微弱,最后鳃盖紧闭,身体稍微弯曲,趴在桶底直至死去。鱼死后口微张,鳃盖张大,鱼体僵直。

表3 溴氯海因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毒性试验结果

[质量浓度(mg/L)\& 死亡率(%) \& 半致死浓度(mg/L) \&安全浓度(mg/L)\&24h\&48h\&72h\&96h\&24h\&48h\&72h\&96h\&ck\&0\&0\&0\&0\&46.15\&44.67\&43.87\&42.95\&12.55\&32\&0\&0\&0\&0\&36.9\&0\&0\&0\&20\&42.6 \&20\&40\&40\&40\&48.9 \&80\&80\&80\&80\&56.4 \&100\&100\&100\&100\&65.0\&100\&100\&100\&100\&]

2.4 硫酸铜的毒性试验结果 随着硫酸铜质量浓度的提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死亡率明显升高(表4)。根据24、48、72、96h各试验组的死亡率,计算出4个时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4、4.67、3.04和2.50mg/L,安全浓度SC为l.03mg/L。云斑尖塘鳢幼鱼在硫酸铜溶液中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焦躁不安,扭动着身体向上窜动,鳃盖张大,不能完全闭合。死亡后,鱼体僵硬伸直,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仰躺于底部。

表4 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毒性试验结果

[质量浓度(mg/L)\& 死亡率(%) \& 半致死浓度(mg/L) \&安全浓度(mg/L)\&24h\&48h\&72h\&96h\&24h\&48h\&72h\&96h\&ck\&0\&0\&0\&0\&5.44\&4.67\&3.04\&2.50\&1.03\&0.5\&0\&0\&0\&0\&1.0 \&0\&0\&0\&20\&2.0 \&0\&0\&20\&60\&4.0 \&40\&40\&60\&100\&8.0 \&60\&80\&100\&100\&16.0\&100\&100\&100\&100\&]

3 4种渔药效果评价及试验结论

3.1 药效评价

3.1.1 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对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尤其是对病毒、弧菌效果更为明显。聚维酮碘的毒性小,溶解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使用方便的消毒剂[7]。本次毒性试验中,聚维酮碘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为9.44mg/L,远低于瓦氏黄颡鱼的60.6mg/L[8],泥鳅的89.9mg/L[9]。聚维酮碘在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泼洒消毒质量浓度为0.2~0.5mg/L[9],因此,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放心使用。

3.1.2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与有机物接触,能释放出新生态氧,迅速氧化有机物,从而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常用于防治鱼虾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类疾病及设施、工具的消毒[10]。但在碱性和或微酸性水中会形成二氧化锰沉淀,对水生动物的鳃组织有较强的损坏作用[11]。生产上高锰酸钾对一般养殖鱼类常用剂量为1.0~2.0mg/L[12]。本次毒性试验中,高锰酸钾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28mg/L,高于沙塘鳢的0.97mg/L[13],因此,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高锰酸钾可作为是疾病防治的安全药物。

3.1.3 溴氯海因 溴氯海因作为水产养殖常用的一种含氯消毒剂,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的细菌、病毒孳生,对于预防鱼类的烂鳃病、疥疮病、出血病、皮肤溃疡病等具有一定的效果[6]。生产上常用泼洒剂量为0.6~0.75mg/L[14],本试验得出溴氯海因的安全浓度为12.55mg/L,略高于福瑞鲤的11.7mg/L[6],远高于泼洒浓度,使用安全,是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理想的药物。

3.1.4 硫酸铜 本试验得出的硫酸铜48h的安全浓度为1.03mg/L,远高于沙塘鳢的0.30mg/L[13]、杂交醴的0.09mg/L[15]、略低于美国红鱼的1.65mg/L[16]。由此可见,不同的鱼对硫酸铜敏感性相差很大。硫酸铜主要用于杀灭原生动物(如鞭毛虫、车轮虫、吸管虫、斜管虫)和藻类,常用浓度为0.5~0.7mg/L[6],远低于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因此,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硫酸铜是疾病防治的安全药物。

3.2 结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4种常规药物在云斑尖塘鳢鱼苗培育过程中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以安全浓度作为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标准,那么云斑尖塘鳢幼鱼对这4种药物的敏感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endprint

参考文献

[1]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53-255.

[2]张邦杰,梁仁杰,张瑞瑜,等.尖塘鳢(笋壳鱼)的生物学及养殖概况[J].淡水渔业,2004,34(6):58-61.

[3]陈永乐,刘毅辉.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生物学与核型[J].水产学报,2006,30(4):562-565.

[4]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等.泰国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其养殖[J].淡水渔业,2005,35(1):59-62.

[5]熊治延.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32-137.

[6]薛凌展,樊海平,吴斌.6种常用渔药对福瑞鲤的急性毒性试验[J].福建水产,2012,34(4):296-301.

[7]李天保,赵增元,王勇强,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病原体杀灭效果的研究[J].海水养殖,1997(52):12-16.

[8]王武,袁琰,马旭洲. 5种常用药物对瓦氏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6,26(1):108-109.

[9]张俊杰,鄢庆枇,李胜忠,等.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0,29(12):729-731.

[10]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黄琪琰.水产动物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56.

[12]朱庆红,李莉,赵昭.6种水产药物对金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51-155.

[13]孙文君.沙塘鳢对6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研究[J].内陆水产,2005,30(4):28-30.

[14]丁福辉.新编鱼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231-494.

[15]林启存,陈武,周立伟,等.6种常见药物对杂交醴的急性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9-4641,4656.

[16]周立斌,陈卉睿,张海发,等.4种常见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J].海洋湖沼通报,2008(1):129-13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参考文献

[1]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53-255.

[2]张邦杰,梁仁杰,张瑞瑜,等.尖塘鳢(笋壳鱼)的生物学及养殖概况[J].淡水渔业,2004,34(6):58-61.

[3]陈永乐,刘毅辉.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生物学与核型[J].水产学报,2006,30(4):562-565.

[4]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等.泰国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其养殖[J].淡水渔业,2005,35(1):59-62.

[5]熊治延.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32-137.

[6]薛凌展,樊海平,吴斌.6种常用渔药对福瑞鲤的急性毒性试验[J].福建水产,2012,34(4):296-301.

[7]李天保,赵增元,王勇强,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病原体杀灭效果的研究[J].海水养殖,1997(52):12-16.

[8]王武,袁琰,马旭洲. 5种常用药物对瓦氏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6,26(1):108-109.

[9]张俊杰,鄢庆枇,李胜忠,等.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0,29(12):729-731.

[10]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黄琪琰.水产动物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56.

[12]朱庆红,李莉,赵昭.6种水产药物对金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51-155.

[13]孙文君.沙塘鳢对6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研究[J].内陆水产,2005,30(4):28-30.

[14]丁福辉.新编鱼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231-494.

[15]林启存,陈武,周立伟,等.6种常见药物对杂交醴的急性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9-4641,4656.

[16]周立斌,陈卉睿,张海发,等.4种常见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J].海洋湖沼通报,2008(1):129-13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参考文献

[1]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53-255.

[2]张邦杰,梁仁杰,张瑞瑜,等.尖塘鳢(笋壳鱼)的生物学及养殖概况[J].淡水渔业,2004,34(6):58-61.

[3]陈永乐,刘毅辉.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生物学与核型[J].水产学报,2006,30(4):562-565.

[4]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等.泰国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其养殖[J].淡水渔业,2005,35(1):59-62.

[5]熊治延.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32-137.

[6]薛凌展,樊海平,吴斌.6种常用渔药对福瑞鲤的急性毒性试验[J].福建水产,2012,34(4):296-301.

[7]李天保,赵增元,王勇强,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对病原体杀灭效果的研究[J].海水养殖,1997(52):12-16.

[8]王武,袁琰,马旭洲. 5种常用药物对瓦氏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6,26(1):108-109.

[9]张俊杰,鄢庆枇,李胜忠,等.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0,29(12):729-731.

[10]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黄琪琰.水产动物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56.

[12]朱庆红,李莉,赵昭.6种水产药物对金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51-155.

[13]孙文君.沙塘鳢对6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研究[J].内陆水产,2005,30(4):28-30.

[14]丁福辉.新编鱼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231-494.

[15]林启存,陈武,周立伟,等.6种常见药物对杂交醴的急性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9-4641,4656.

[16]周立斌,陈卉睿,张海发,等.4种常见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J].海洋湖沼通报,2008(1):129-13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鱼
六斑刺鲀幼鱼运输方法探讨
饲料磷水平对军曹鱼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
10‰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装载和运输胁迫中应激指标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下褐菖鲉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