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比洛芬酯用于胰十二指肠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2014-11-12闫文正王锦波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苏醒

闫文正,李 萍,王锦波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因镇痛强、苏醒快,而广泛用于普通腹部外科手术。单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会诱发疼痛加剧或痛觉异常,停止输注后患者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痛觉过敏,导致术后镇痛药需求增加,对患者术后安全和恢复不利[1]。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新型非甾类抗炎镇痛药,临床镇痛效果良好[2]。笔者选择所在医院40例胰十二指肠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观察其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01月—2012年10月择期行胰十二指肠手术患者40例。年龄45~78岁;体重41~75kg。所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A组为瑞芬太尼停药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B组为对照组,瑞芬太尼停药苏醒前不给任何镇痛药。两组在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12 h,禁水6 h,所有患者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 压(BP),平均动脉压(MAP),并开放中心静脉通道(右侧颈内静脉)。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 μg/kg,阿曲库铵 0.3~0.5 mg/kg,异丙酚 1.0~1.5 mg/kg,插入气管导管,充气后判断导管位置正确,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VT)8~10 ml/kg,呼吸频率(RR)12~16 次/min,吸呼比 1∶1.5, 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 1.5~2 mg/kg·h+瑞芬太尼0.1~1 μg/kg·min,间断给予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瑞芬太尼和肌松药,同时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不给任何镇痛药,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吞咽、呛咳反射活跃,肌力恢复良好,血氧饱和度大于95%,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拔管后 15、30、45、60 min随访患者,采用VAS评分评定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状态,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②记录2组患者苏醒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苏醒时间。

2 结 果

2组均在3~15 min内苏醒,A组拔管后15、30、45、60 min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B 组(P<0.05,表1),2 组患者苏醒前的血压心率改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苏醒后的血压心率改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后各时点VAS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后各时点VAS评分(±s,分)

注:与 B 比较,*P<0.05

组别 n 拔管后VAS评分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A 组 20 1.2±0.78* 1.1±0.2* 1.2±0.3* 1.3±0.2*B 组 20 7.9±1.0 7.9±1.0 8.1±1.1 8.7±1.2

表2 两组患者苏醒前后血压和心率的情况

3 讨 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疾病的传统方式,手术切口范围大、难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组织损伤较为严重、对患者创伤较大,尤其麻醉过浅、吸痰与气管拔管时的刺激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等不良反应,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其术后疼痛会造成患者不适,延长住院时间。超前镇痛是指在疼痛刺激发生传递前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产生,防止中枢敏化,减轻手术强烈刺激所致的中枢神经兴奋,达到减轻疼痛,增强镇痛效果的目的[3-4],是目前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一项有效技术,而在以超前镇痛为基础的镇痛模式中,具有抑制环氧化酶2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逐渐受到重视。氟比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中作用较强的药物,是一种非选择性的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以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可选择性的蓄积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有效地减少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及疼痛知觉,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本文A组采用了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增强了患者对气管及其疼痛刺激的耐受性,使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了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其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且患者在苏醒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不明显,提示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防治因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发挥超前镇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1]王 庚,吴新民.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5):389-392.

[2]孙振涛,韩雪萍,苗丽君,等.凯芬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7,47(15):34-35.

[3]杭黎华,邵东华,王 洪,等.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致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量效关系[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9):780-781.

[4]邹志清,李 立,吴周全.静脉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5):387-388.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苏醒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