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塔尔珲”揭秘哈尔滨

2014-11-12陈士平

黑龙江史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蒙古人松花江塔尔

陈士平

古老的哈尔滨村早已被那如林的楼群掩埋在地下了。它最初的位置在哪里?它的语义是什么?即使是老哈尔滨人恐怕也难说其详。然而,《黑龙江志稿》记载的哈尔滨北岸的“塔尔珲”语义的破译,揭开了哈尔滨的语源之谜。

翻开尘封的史地文献,在《大清一统舆图》中的松花江北岸,明确地标示着一个河流的名字,“塔尔珲托辉”,这个地方是确定哈尔滨座标的唯一参照点,也是确定哈尔滨语源的重要佐证。

据1862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呼兰衙门派出巡查松花江沿岸网厂、渡口的官员报称:“塔尔珲江之北岸,原有渡船一只……对面江之南岸哈尔滨亦有渡船一只,其中有沙洲一道,两岸之渡各摆各岸”。文中的沙洲一道,就是今天的江心岛,塔尔珲托辉是指大水湾子,其位置应在今松浦区马家船口西侧大水口子附近。对此,《黑龙江志稿》载:“塔尔珲托辉,县(呼兰)西南松花江支汊也,东流径双口面北,对青山南,分一支先入江,其正流东行至哈尔滨北,注入松花江”。

塔尔珲的位置已定,它的名字是什么民族的语言?名字的语义又是什么?这我们就得回看一下松嫩平原民族迁徙的历史,明初以来,生活在松花江中下游一带的海西女真纷纷迁徙南下到开原一带,而原驻牧于嫩江西岸的蒙古人乘这个有利时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蒙古郭尔罗斯部乌巴什进入到嫩江以东,松花江沿岸驻牧,其东境已抵达呼兰南的沿江一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里留下的蒙古语地名,就是历史的活化石,松花江南岸的莫力街、大坝、哈达、哈尔滨都是这时留下的地名。大约在1600年前后,松花江南岸的哈尔滨已有蒙古人在这里游牧,哈尔滨之名可能已经产生。据《清实录黑龙江史料摘抄》载,1761年科尔沁贝子瑚图灵阿(蒙古王子人名)等回奏:“查松花江下游,内岸属伯都纳、拉林,外岸属蒙古,应令各于本岸捕鱼,不得互越”。由此可证,江北岸的塔尔珲之地当年是蒙古人的网场、渡口之一,这是大清皇帝赏给他们的。那么,塔尔珲托辉究为何意呢?原来塔尔珲托辉,蒙古语的原音为taerhongtaohai,汉义为“粗胖的胳膊肘子弯”,引伸为宽阔的河湾。塔尔珲这个词,在蒙古人聚居的地方和内蒙外蒙至今还有好几个“他尔浑”这个地名。例如清史料记载,1696年康熙皇帝在昭莫多打败噶尔丹后,五月十四日驻跸于“他尔浑柴达木”(今达尔罕)地方。由此可证,“塔尔珲托辉”的托辉之音,汉义为弯子,而满语把弯子说作“牡丹”,试想满族人怎能舍去自己的“牡丹”而用蒙古语“托辉”来表述呢?

1761年清地方官员之所以强调松花江两岸锡伯锡伯(伯都纳)、蒙古打渔人不要互相越界,是因为此前蒙古人乘南岸空旷无人时段(二三百年),曾越过江北到了南岸,在哈尔滨这片江边地游牧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留下了哈尔滨这个富有音乐之美的名字。

民国初年曾任《吉长报》社撰述的魏声和所著的《吉林地志》(1913年版)中写道:“滨江县,土名哈尔滨,往为松花江右滩地,江左傍近郭尔罗斯后旗界(今为江省呼兰县)。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蒙语因称为哈喇宾”。塔尔珲之地清代属于郭尔罗斯蒙古后旗界。哈尔滨,蒙古人口语说作“哈儿毕”,清以前用汉字译为“哈毕”,如,成吉思汗第23代孙、清代的官布扎布在他的著作《恒河之流》一书中写道:“圣武纪记载的科尔沁官员到嫩江哈毕居住。”哈毕义为附近、旁边(音变为哈尔滨,是蒙古词汇中的固有名词,词中的儿音是发音时连带出来的,哈尔滨,蒙古语为“江边村”之义。如果用满语表示语义则就是“吉林乌拉”(沿江)。

猜你喜欢

蒙古人松花江塔尔
母亲的餐桌
纤秀的松花江
拍马屁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浅析蒙古人的“黄金家族”情结
和塔尔羊套近乎
喝酒的蒙古人
蒙古人名中的“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