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思维让志书更臻完美

2014-11-12陈齐金

黑龙江史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推理方志逻辑思维

陈齐金

[摘 要]志书编纂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借助逻辑规律才能更好地鉴别史实,发现亮点,取舍资料,探索规律,布局谋篇,编就高质量的志书。

[关键词]方志;推理;逻辑思维

志书是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性文献,志书编纂必须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鉴别史实,取舍资料,安排详略,谋划结构,反映社会现实,做到概念清晰,前后一致,思维有条理,记述有依据,从而提高志书质量。

但是,某些志书评论文章却常常把逻辑思维当作议论文的专利,而有意让志书与逻辑思维绝缘。其实志书编纂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编纂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思维,不同做法的区别在于: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有助于沿着正确的思路,找到真实而典型的资料,采用合适的方式纂写志书;不能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显得思维无绪,编成的志书甚或杂乱无章,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笔者在整理东阳棉花种植情况时,发现1993年版《东阳市志》与同年出版的《东阳市农业志》记载不一,《东阳市志》记载:“棉花始植于明朝。”《东阳市农业志》记载:“唐代已有棉织业。”两处记载竟然相距几个朝代。

依照形式逻辑的类比推理原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可以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查阅东阳附近几个县市,如永康、浦江,都有从宋朝开始种植棉花的记载,永康、浦江都与东阳相邻,地形同属金衢平原边缘的丘陵地带,历史上交通情况也相似,交往比较密切,一个适宜本地种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新物种,在相邻几个县的流传相差几年乃至几十年也在情理之中,棉花种植流传怎么可能相差一个甚至几个朝代呢?查看《东阳市志》与《东阳市农业志》记载的依据都是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于是笔者查阅了该志的“特产”部分,有关棉花的记载是这样的:

绵俗作木棉,非。《本草》云:“有草本、木本二种。”木绵出交广,树大如瓜,其枝如桐,叶类胡桃叶,入秋开花,黄蕊厚瓣,结实如拳,中有白绵,绵中有子,亦谓之班枝花,俗讹作扳枝。至江淮所种,茎弱如蔓,叶如枫,四月下种,入秋开花,结实如桃,中有白绵,绵中有子,此草绵也。种出南番,宋末始入中国,东产即此。所云木棉无有也。或作摸。方言以呆为木,行事不得松快为摸,故云。喭云:“三削麦,五耘田,二十四番铲木棉。”即此义也。每家多寡不等,无不种者。收后以劣者为衣被絮,佳者作布。妇女勤于耕织者,衣履之外,以之易粟,亦一庆也。

本段除指出东阳的“木棉”不是一般概念所指的“班枝花”(现称“攀枝花”),而是习惯所指的“草棉”外,特别指出“种出南番,宋末始入中国,东产即此”。考虑到南宋朝廷南移,大批北方人迁入浙江中部东阳一带,同时带来棉花种植技术,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利用逻辑思维就能纠正旧志书原有的差错,并根据正确的推论找到真实的史实重新记载。

但是,志书与议论文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表达形式不同,思想方式也有差异。志书借助逻辑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素材,推度可能的结论,指明考证的方向,这个可能的结论是否符合事实,或者说是否符合本地实际,还必须寻找史实加以验证。

笔者考证东阳何时有“庙、学结合”的“文庙”,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文章认为,唐中叶在戴叔伦任东阳县令前东阳已有文庙,并已形成“庙、学结合”的体制。细看文章,运用的是演绎推理,因为马端临先生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曾在《文献通考·学校考》中得出“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的判断。如果以此判断作为大前提,而东阳在唐代就已经是文化发达的“望县”作为小前提,就名正言顺地得出“唐中叶,东阳已有文庙,并已形成庙、学结合的体制”的“结论”了。但志书的基本特征是用真实具体的事物记载地情,要确认唐中叶东阳就已有“庙、学结合”的文庙,就得有史实作依据,但就现在已发现的资料,只能说明唐中叶,在戴叔伦任东阳县令前东阳已有独立存在的夫子庙,虽那时也有独立存在的学校,尚未能找到“庙、学结合的”的“文庙”。真实是志书的生命,在新编的《东阳市志》上,也只能如此记述。

志书的功能除了“存史”“育人”,还应“资政”;要更好“资政”,就必须在繁杂的事物记述中探索事物的某些规律以指导现实的生产、生活。在东阳,强对流天气是危害仅次于台风的气象灾害,如果仅限于逐次记载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经过地点、风力级别,就不能有效发挥“资政”功能。必须借助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将年鉴中记载的每次强对流天气加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现象——“常伴以瞬时大风与冰雹、暴雨”,时间——“多在春夏之交”。1993年版《东阳市志》中这些记载是妥当的。但记载的经过路径却有偏差:“雹区分4条线:①洪塘─→黄田畈─→大阳─→南马─→横店─→湖溪─→南江;②吴宁镇沿东阳江至八达;③罗山─→巍山─→佐村─→玉山;④樟村─→巍山─→佐村─→玉山。”分析四条路线,第①条路线是溯南江而上的;第②条路线是溯东阳江而上的;第③条、第④条就是溯东阳江主要支流白溪和渼沙溪而上的路线。

细查最近20年(1991~2010)《东阳年鉴》,里面记载了17次强对流天气,其中8次是发生在南马、防军、千祥、徐宅一带的,而且带来的损失巨大,除去没有统计数据的两次外,这条线路在6次强对流天气中就损失5千万元左右,就已经占全市有统计数字14319万元的三分之一强。1990年以前的“大风、雹灾”,发生在这一带的也不在少数。令人疑窦丛生的是,1993年版《东阳市志》为什么会疏漏一条如此重要的路线呢?

分析东阳地形图,已列出的四条强对流天气路线都溯江而上,容易让人发现,而防军千祥这条强对流天气线路,有一段并非溯江而上。经过对东阳南乡地形的实地勘察发现,强对流气流钻过南马附近两山相夹的狭窄“金鸡弄”的时候,产生狭管效应,促发强对流气流突然加剧,一直冲向南马。如果强对流气流偏北,撞到东阳境内南条山脉,就沿着南江,走了《东阳市志》记载的第①条路线;如果强对流气流很强,到了南马还是一直向前冲,越过较为平坦的地面,到防军后再沿着南江的最大支流——柽溪,到千祥盆地再度聚集力量,就一直往东冲向千祥乃至徐宅了。因为千祥盆地是西宽东窄的三角形盆地,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危害就特别大。

逻辑思维贯穿于志书纂写的全过程,无论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志稿的编排、纂写,都离不开它,就像志书“述而不论”但不能没有编纂者的观点一样,志书不记载逻辑推理的过程,却必须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引导志书的编纂。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借以纠正谬误,发现亮点,甚至探索规律,才能编出政治性、客观性、丰富性、准确性更加完美的志书。

猜你喜欢

推理方志逻辑思维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