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风唤雨”的朗缪尔

2014-11-11代晓琴

科学启蒙 2014年8期
关键词:缪尔人工降雨雪片

代晓琴

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发明的干冰布云法,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给饱受干旱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让耕云播雨不再是神话。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让“呼风唤雨”成为现实的吧!

一次刻骨铭心的触动激发创造欲望

1881年1月31日,朗缪尔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的一个贫民家庭。他从小就爱思考问题,凡事喜欢盘根究底。少年时代,朗缪尔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矿业知识。

一天,他和同学们外出考察,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小山村。

“老天,求你快快下雨吧!”由于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苦不堪言,对着天空发出哀伤的呼喊。但是,万里晴空,一点下雨的迹象也没有。

面对农民求雨的目光,面对茫茫无际的蓝天,朗缪尔被深深触动。他想,要是人类能控制雨水就好了。这样,人们就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

“难道你要去学巫师‘呼风唤雨?”同学们认为朗缪尔太天真。面对嘲讽,朗缪尔没吭声,只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靠人工降雨来解决这个难题。”

为了学到更多知识,朗缪尔到哥廷根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对人工降雨进行了深入而理智的探索。

终于,他弄明白雨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地面上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变成“云”后,再降落的过程。

那么,是不是有云就能降雨?

朗缪尔对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结果发现有云未必就一定会下雨。通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大约在0.01毫米左右,能长时间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也就是冰核,便可以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得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形成降雪。若雪片在下降过程中落到温度高于0摄氏度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则会下起雨来。换言之,若要降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微粒。

可是,要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里扬起漫天灰尘谈何容易?现在,冰核成为关键问题。

一个奇特现象让神话成真

既然灰尘不能扬上天,那可不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呢?朗缪尔在实验室做了人工云,并用各种粉末做实验,结果都不理想。

1946年7月的一天,骄阳当空,酷热难熬。朗缪尔正紧张地进行试验,忽然电冰箱不知因何故障而停止制冷,冰箱内温度降不下去了。

由于干冰在常压下能急剧转化为气体,吸收环境热量而制冷,可使周围温度降到零下78摄氏度左右,所以朗缪尔决定采用干冰降温。当他刚把一些干冰放进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无比的图景出现了:小冰粒在冰室内飞舞盘旋,翩翩雪花从上落下,整个冰室内寒气逼人,人工云变成了冰和雪。

“难道不要冰核也可以降雨?”朗缪尔对这一奇特现象充满好奇,开始了更深一层的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朗缪尔终于证实尘埃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蒸气的作用,可以作为云中冰晶或冰核。也就是说,温度降低也能使水蒸气变雨。

朗缪尔对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究竟要把温度降到多少度,降雨才能成功?”

为此,朗缪尔不断调整加入干冰的量和改变温度,终于发现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

不久以后,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实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30分钟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自此,人类第一次人工降雨实验获得成功,“呼风唤雨”的时代开始了。

后来,科学家们了解过冷云层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论后,又发现了可以用碘化银等作为“种子”进行人工降雨,效果比干冰更好,因为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然后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漂浮到空中的云层里,这种方法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朗缪尔一生研究广泛,贡献突出。为了纪念他,人们把他所发现的单分子吸附层理论的一个等温方程式命名为“朗缪尔吸附等温方程”,并将阿拉斯加的一座山命名为“朗缪尔山”,纽约大学的一个专科学院命名为“欧文·朗缪尔学院”。

(责任编校:贺年青)

猜你喜欢

缪尔人工降雨雪片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枪
缪尔的荒野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雪片
快乐咕咕人工降雨
年度协议库存物资需求计划预测研究与应用
泰为缓解旱灾北部将启动人工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