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绥靖日本原因探析

2014-11-11夏洪亮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英国日本

夏洪亮

[摘 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不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英国本应与中国携手同力结成反日统一战线,制止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但英国却奉行了一条以牺牲中国,谋求把自身损害降到最低的对日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探求英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推行对日绥靖政策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正确处理当今国际关系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英国;日本;绥靖政策

一、远东防务力量薄弱

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获利颇丰,但这场战争也加快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的进程, “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如是评价战后英国。战后,英国国内财政状况一直不佳,缺少大量更新固定资本的资金,国内投资能力不足;美、意、日等国也大肆掠夺英国在世界各地的传统市场,严重依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的英国,出口严重下降;因此,英国在战后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涨,长期处于萧条状态。经济、军事实力严重下滑影响了英国的远东防务计划的实施,1921年夏天,英国以1930年与日本作战的假设为前提,海军参谋部制定了远东防务计划,在新加坡修建新的海军基地,在基地建成后派遣一支主力舰队去执行远东防务。但随后出台的“十年规则”使得远东防务计划难以得到认真落实。所谓“十年规则”是指英国政府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要求军事部门在制定军事计划和预算时,应以十年内不会发生重大战争的假设为前提。在“十年规则”的冲击下,新加坡海军基地建设经费不足,工程建设时断时续,原计划基地工程建设投资1050万英镑,到1928年年底,实际投入还不足100万英镑,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基地建设会按期在1936年完成。1931年8月31日,英内阁认为“如果爆发战争,海军将无力完成其任务。”[1]P71在军备不足的背景下,英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战略,英国一改过去的殖民扩张战略,而转向重点保护既得利益。希望通过战争以外的其他手段来维护其既得利益。1926年,英国外交部在一份备忘录中对此说得非常明白,“我们已经取得一切——或者更多一些。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要的东西并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事实是,战争和关于战争、争吵及摩擦的谣言无论是发生在世界哪个角落,都会给英国的贸易和财政利益带来损失和损害……英国的贸易和英国的财政如此的多种多样和无处不在,以致无论扰乱和平的后果还有哪些,我们总归将是遭受损失的人。”[2]P256

远东防务力量的薄弱和保守的外交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九·一八”后,英国的对日问题上必然会采取避战求和的战略方针。

二、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英国还未来得及享受一战胜利的成功喜悦,就不得不直面这场战争所带来的严重损耗:战争使英国失去大批青壮男子,战前的债权国沦为美国的债务国,金融中心由伦敦转至纽约,出口下降,失业人口剧增,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正是由于一战的巨大破坏性和大英帝国实力每况愈下的背景下,现代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应运而生,人们渴望和平,咒诅战争,希望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平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进展被人们接受,各式各样的和平主义思潮和和平主义派别从不同角度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邪恶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和平主义运动中,很少有人能置身其外,工人、农民、商人、学者、政客都不同程度的卷入其中。期盼和平、反对战争本无可厚非,但一味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咒诅一切暴力,抹杀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仅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反而会助长和加速战争的到来。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列宁就曾一语中的说过,“当人们还不会从任何道德、宗教、政治和社会的言论、声明和诺言中揭示出这些或那些阶级利益时,他们无论是过去或将来总是在政治上作受人欺骗或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的牺牲品的。”[3]P324二十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趋于紧张,德、日为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扩军备战,频频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而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和平主义运动开始逐渐走向极端。和平主义者鼓吹裁军,甚至要求政府单方面裁军,“裁军是维护世界绝对安全的唯一办法”[4]P31,和平主义者的鼓噪制约了政府的备战举措,影响了政府外交走向。更何况日本在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时,正是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担任英国首相,“工党中大多数是和平主义者”[5]P275,麦克唐纳本人就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寄希望于他能对日强硬就有点痴人说梦了。欧洲的政治家们在上上下下“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没有能够找到一条制止战争的正确道路,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对侵略者一味地妥协、退让,一步步地走向了绥靖的深渊。在这个不寻常的三十年代,一切都变得这样异乎寻常,一切又都如此地合乎情理。大搞绥靖勾当的人被奉为英雄,而力主参战的人到会被骂作“疯子”。在和平至上的思潮的裹挟下,奢望英国政府在远东地区抗衡日本只能是一厢情愿了。

三、英国对苏、美的不信任

三十年代的英国之所以对日本在中国的威胁其自身利益侵略扩张活动采取绥靖政策,还与英国与苏、美的互不胜任,处处提防苏、美,防止苏、美从中渔利的心理有关。

一战后期,作为协约国重要成员的俄国爆发革命,在列宁的坚持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建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从这一政权登上历史舞台那天起,西方资产阶级就把其看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威胁,千方百计想消灭这种制度,这也是为什么当一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去,英、法、美、日等协约国成员国便迫不及待地纠集在一起发动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在武装干涉失败后,便对其实施经济、政治和外交封锁,致使在很长时间,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敌对状态。三十年代英国还处在经济危机的苦难中,而此时苏联已顺利完成了“一五” 计划和“二五”计划,苏联已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强国,面对苏联实力的提升,英国在感觉自身无力应对的情况下, 便寄希望于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对其进行牵制,防止共产主义赤祸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英军总参谋长米勒毫不掩饰地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完全可以支持日本“抵抗苏维埃俄国计划以印度为主要目标的阴谋活动。”[6]P358正是由于英国把苏联看着是自己最威胁的敌人,从而妨碍了英、苏之间实现联合的可能性。

英、美两国都是在中国有着重大利益关切的国家,而且同属西方民主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两国在华都有重大利益,日本的侵华对两国在中国的利益都是潜在的重大威胁,英国在自身实力的不足以抗衡日本的时候,寻求同美国结盟抗衡日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鉴于一战后的美国频频挑战英国霸权,英国对美国心存芥蒂,英国不仅没有在对日问题上寻求同美国联合,而且还担心美国会利用日本制造的危机浑水摸鱼,把英国推上同日本对抗的前面。英国外交大臣西蒙在谈到同美合作时就说“我们必须警惕,如果我们与他们一起行动,他们会让我们打头阵,首当其冲。”[7]P20所以当美国提出美、英两国同时对日本和中国发出照会,以表明美、英不承认中日两国任何违背九国公约精神的任何协定,英国拒绝了,无奈之下的美国不得不单独发表了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声明发表后,英国人以没有证据证明日本打算不尊重九国公约的尊重中国主权和门户开放原则为借口,拒绝呼应美国人的声明。不仅如此,英国还道出它之所以拒绝美国的理由。 1932年1月9日,英国政府发表新闻公报称:“英王陛下政府坚持华盛顿九国公约所保证的满洲国际贸易的‘门户开放政策。自‘满洲事变以来,日本在日内瓦国联行政院的代表已于10月13日声明:日本政府拥护一切国家在满洲经济活动方面的机会均等与‘门户开放原则。日本首相由于12月28日声明日本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并欢迎各国对满洲各项事业的参加与合作”,“英王陛下政府认为没有向日本政府发出与美国照会相同的任何正式照会的必要”,次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赞英国政府拒绝按照美国要求发表对中日双方的照会是明智之举。

总之,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英国在小心谨慎的同日本打交道,避免卷入同日本的冲突,同时又时刻提防着美国,以免损害自身利益。

四、殖民主义意识作祟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便是反对外国侵略、取消外国在中国拥有的一切特权,争取民族国家的独立。英国作为近代以来第一个在中国享有特权的西方国家,曾一度成为在中国拥有特权最多的国家。但随着其它国家的争夺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抗,英国在中国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减少。尤其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掀起高潮。英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受到严重削弱。

英国迫于中国的革命形势而作出了一些让步,但却使它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憎恨加深。于是,英国从殖民主义者的立场出发,看到它与日本在对付中国民族主义上的一致立场,希望利用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来打击中国的民族主义,使它在中国的利益得以保全。同时,英国还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是一个使中国转移反帝主要对象的机会。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虽以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国家为目标,不过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的主要国家不同,但英国历来都是主要的针对者之一。1925年中国全境掀起了抵制英货的五册运动;1926年举行了以英国为反帝主要目标的北伐运动。整个20年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都把英国作为他们攻击的最主要目标。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同其他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把英国从中国民族主义的泥沼中解救了出来,中国的反帝矛头开始对准日本。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谁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大,英国经过权衡后,认为前者对它在华经济利益的打击更大。因此,英国想借助日本的力量来打击中国的民族主义,为英国在华经济利益的保持创造条件。英国甚至认为一个强大而友好的日本是它在华经济利益的最好保护者。所以,英国能一再容忍日本的侵华活动,对日本侵犯它的一些在华利益也愿意妥协退让。

英国本以为通过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谋求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英国的一厢情愿罢了。而今,战争的硝烟已经逝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日本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抬头,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的邪恶目的,对此采取放纵的态度。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进步力量难道不应在此时此刻给日本以棒喝,还世界以安宁吗?

参考文献:

[1][6](英)索恩.外交政策的限度[M].伦敦:麦克米伦公司,1973.

[2](英)保罗·肯尼迪.外交后面的现实[M].伦敦,1981.

[3]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Arthur Ponsonby,Disamament:a discussion(London 1932)

[5](英)Fiona Reynoldson著,张黎新译.温斯顿·丘吉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英)麦克唐纳.美国、英国绥靖政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英法美苏绥靖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HHUQ2009—45。

猜你喜欢

英国日本
探寻日本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