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志书编纂方法提高行业志书质量

2014-11-10张梅生张耀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志书指导思想资料

张梅生+张耀锟

[摘 要]编纂行业志书要始终贯彻编纂指导思想和编写思路,编纂指导思想决定着编者对历史全过程的基本认知,包括

对历史事件的立场、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志书的框架结构确立以后,分类上横排竖写,内容上详今略古。重视志书资料性和著述性的统一,资料性是志书一切属性的基础;志书也是一种著述,它是经过编者对原始资料的取舍、加工、归纳、整理和提炼的过程。力求语言朴实精炼,确保志书的适用性。

[关键词]志书;指导思想;资料;语言

正在编纂的《中国铁路志》入志稿编写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该志书共15卷,2006年启动,两百余名专职编纂队伍,涉及到的相关人员难以统计,可谓卷迭浩繁。截至目前,编写入志稿的工作也进行了两年多时间,作为志书的编辑,经过几年的编纂工作,感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入志稿与《中国铁路志》编写要求尚有一些差距,特别在编写思路和内容写法方面还有探讨余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入志稿的质量,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求教于同行,把行业志书写得更好。

一、自始至终贯彻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思路

200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印发了《〈中国铁路志〉质量暂行标准》,在第四条中提出编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记述客观事物,正确反映铁路行业的历史和现状。从收集资料、形成资料长编到编写入志稿,始终存在着志书要写什么、怎样去写的问题,涉及到资料内容、体例体裁、框架结构、语言特色等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编纂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编写思路的形成。

编纂指导思想决定着编者对历史全过程的基本认知,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立场、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志书作者在编纂过程中,虽然一直秉承“述而不论”的基本原则,但书写时还是会在资料的收集、选取和编排上有意无意或多或少把自己的观点流露出来。因此,编者在资料取舍、安排内容详略、语调色彩运用上,都要牢记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在志书整个的编纂实践中应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不能背离或偏离。

编写思路是对指导思想最直接的贯彻落实,编写思路决定志书的文字走向。志书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是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文献;志书也不是一家之谈的一般史书,而是留存于世的典籍。因此,在选用资料时,要考其源流,辨其真伪,确保入志资料的准确性;在编纂内容时,要坚持具体资料的存真求实,看总体内容是否符合唯物史观,努力形成一个正确的编写思路,以确保志书编纂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铁路志属运输行业志,其主要内容是反映铁路运输生产力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等,当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国家重要决策的施行等也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每个篇、章、节、目的内容中,不能随意地堆砌一些历史资料,而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精心选用材料,科学组织编排,用资料反映事物的发展脉络和兴衰起伏,彰明因果,体现规律。在进入入志稿的编写阶段,不能只用原有的资料或别人编写的史书、志书原文去拼凑,而应按照正确思路去独立记述,否则,抄袭原著或资料汇编,从其他著作中拿来或汇集现有的资料,就有可能背离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志书编者将无法承担书写历史的职责。

志书并不需要直接议论历史的“发展”,但编写内容处处都涉及“发展”。而如何看待“发展”的问题也关乎志书的指导思想。衡量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看他能否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看其能否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发展的标志”不必在书中直接加以记述和论证,可以通过记述内容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所以,在编写入志稿时,编者要在每个篇章序言、竖写单元的资料选用过程中,要理清思路、实事求是地反映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

《中国铁路志》是一部大型行业志书,经过复杂多变的历史发展,要想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面目,就必须认真贯彻编纂指导思想,正确把握记述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铁路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二、志书的框架结构确立以后,分类上横排竖写,内容上详今略古

依据志书的体例和行业管理的分工,首先通过设计篇目确定了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以此为依据收集原始资料、汇集资料长编、编写入志稿。其实,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既有篇目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编者按既有篇目编写时,会发现篇目已不能满足现有内容的需要,就会调整既定篇目。经过这些过程,原始设计的篇目肯定会发生变化。篇目是为内容服务的,为了避免志书内容出现较大的交叉和重复,调整篇目也是必要的。

志书是通过横排竖写来描述整个行业历史的。横排竖写是志书在体例上与史书的最显著差别,横排关系到分类是否合理,也关系到竖写内容是否充实。看到有一部分入志稿,由于受教科书的影响,篇目层次分类过细,竖写单元子目太细导致内容单薄无法支撑。铁路是个联动机,覆盖全国各地,地域广阔,铁路的发展变化也牵动着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产业链长,影响面大,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志书内容有时相互交叉。所以,横排必须科学,层次不能过细,最小层次(竖写单元)应该具有包容性,有竖写空间,便于记述同一门类事物的整体面貌。比如写运输装备部分,一种型号的机车或车辆,一种设备的生产或运用,如果单独竖写,内容都显单薄。应该将一类设备放在一个竖写单元里,记述它的产生、运用和更新换代,这样竖写的内容就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此外,竖写的起点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铁路史的起点是“吴淞铁路”,但不是每个篇、章、节、目的起点都写“吴淞铁路”,竖写起点应该是所写题目内容的实际起点,是什么时期产生就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能反映出历史的真实过程。

新方志在内容上要求“详今略古”。一方面,它与“厚今薄古”不同,“厚今薄古”是对待历史和现实的观点、态度;“详今略古”是志书内容的详略安排。志书无需对内容进行评价,也就没有“厚、薄”,对于作者来说,收集到的新中国成立前或更早时期的历史材料是有限的,再经过鉴别筛选,具有确定性的反映真实历史过程的内容越来越少,事物发展规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可以记入志书的内容一定是“今”比“古”多。所以“详今略古”不仅是一种要求,而且是一种客观必然。如果作者对本行业知之甚少,或对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感到新奇,而对身边的现实视而不见,就不会写出真实客观的行业发展过程,或堕入“详古略今”的错误方向上。另一方面“详今略古”,决不是“有今无古”。一些入志稿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资料残缺,把“简略”变成了“省略”,历史的记述应该有始有终,省略新中国成立前的内容,只能是残缺的志书。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前后相承、因果相连的,没有事物的发端就没有事物后期的变化和成因。只有全面地、历史地展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充分做到“横不缺要项、竖不断主线”,才能提升入志稿的质量。

三、认识掌握志书资料性和著述性的辩证统一

资料性是志书的首要属性。从志书编写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开始,资料就是修志工作的中心。篇目的设计是为了合理科学地编排资料,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用资料、消化吸收资料、归纳提炼资料。换言之,编写志书的过程,始终是一个以资料为前提的工作过程。资料性是志书一切属性的基础,志书是资料性文献,其主体内容都是由客观的历史与现实的真实资料组成的。志书就是用真实资料让读者自己去看历史是什么样,而史书可以由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加上主观叙述告诉读者历史。志书是以资料取胜,史书是以观点取胜。志书的资料性主要体现在资料真实、具体、完整,形成的脉络清晰,反映的内容全面;资料需经过查证、内容要经过审查,具有权威性、适用性。好的志书都可以成为编著史书和其他书刊的资料来源和参考依据,因此,资料性是衡量志书质量的首要标准。

志书也是一种著述。它不是原始资料的简单汇编,而是经过编者对原始资料的取舍、加工、归纳、整理和提炼,作为文献和典籍,志书有自身的体例规范,不能只将收集到的资料原封不动地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地排列在一起,而要进行重新编写,即著述,著述性是志书固有的属性。志书内容的著述,主要是在一个竖写单元中,将反映事物的内容独立零散、情节互不衔接、语言方式各异的原始资料进行改写,成为背景缘起明确、发展脉络清晰、因果联系紧密、历史过程完整的文献和典籍。资料性和著述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著述性寓于资料性之中。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生命线,竖写单元(节、目或者子目)的标题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文章内容就是主题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整个历史过程,记述这个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筛选资料。原始资料往往是繁杂琐细、孤立无序的,不能将所有与其相关的资料拿来就用,必须考虑资料内容的性质和归属。如介绍运输装备篇的机车、车辆,主要从管理、维修、运用的角度写,不应从制造的角度写,因为“工业篇”还要写制造。选用资料时也要关照其他篇章甚至全书,以避免内容大量的重复和交叉。另外,要辨明资料来源和史实的真伪,保证入志资料的准确性。如果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原始资料,可以视情况使用,看其是否符合主题要求;如果是对于二次、三次文献的资料,就应进一步分析其史实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可用。特别是在“左”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时出版的史书、志书中的资料,必须就要经过分析判定,是否与事实不符、是否使用判定式、评价式、议论式语言,需要进行筛选和修改。

2、改写资料。改写的原则是在不改变资料内容要素的情况下,对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和提炼,从中梳理出事物发展的脉络。很多历史资料采用“编年体”式写法,由若干个以年代开头的段落组成,这并不符合志书体例,尽管其每个段落的内容都没有偏离主题,但它已割裂了全篇内容的联系;特别是选用史书中的资料,因为它是“竖排竖写”,一段资料可能包含多个角度的信息,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使用时需要鉴别和修改。以年代作为段落开头的“编年体”写法,还会使人不易看出主题发展的曲折过程,只能见到一些年代的孤立事件。最好将年代开头的段落改写成以“文章主语”开头的段落,并通过分阶段的纵向记述,连续地写清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脉络,让读者看清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

3、突出主干资料。突出主语,反映事物兴衰起伏的资料就是主干资料,志书要用有限的文字记述对象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完整的发展变化过程。志书中竖写单元的写法与任何文章的写法一样,都要反映主题。比如“旅客列车服务”这个单元,在横向上应该包含旅客乘降全过程的服务内容,在纵向上从有中国铁路旅客列车开始到志书的下限止。如果用有限的文字把“旅客列车服务”记述清楚就必须突出主干资料,否则要写清所有细节,就要出一部专著,所以,要在横向上抓住几个主要项目,如检票、提示到站、餐饮、卫生、安全等;在纵向上抓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变化过程,如建路初期、民国时期、新中国建国前后、文革前后、改革开放以后等发展变化的阶段,形成一条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写出乘务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让读者看到不同时期旅客列车服务状况,使读者很自然地看到中国铁路的发展过程。

总之,要增强志书的著述性,就必须通过创造性地劳动,改变资料的原始状态,使志书真正成为资料性著述,确保志书整体内容的均衡。

四、力求志书在语言上朴实精炼,确保志书的适用性

作为资料性文献和官修典籍,对志书语言的锤炼是不容忽视的,没有高质量的语言就没有高质量的志书。在编写入志稿时就要必须注意对语言的推敲。

1、准确严密、实事求是。准确就是要做到语言准确无误,严密精细,一丝不苟,经得起推敲,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用词不文过、不溢美、注意分寸。

2、文约事丰、简明扼要。就是要做到一句话也不多,一句话也不少,该详的详,该略的略,没有套话、空话、废话。志书语言不要做过多的解释,生怕读者不懂,要用最少的文字、最大的信息量完成对历史的记述;

3、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就是要做到记述事物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所编资料不作随机评论,不把叙事与议论夹杂在一起,而是把思想观点,通过实事求是地记述各项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反映历史和现状,所反映出的观点和成败兴衰规律都要通过大量的真实资料,寓于记述之中,不能妄加评论。

4、朴实雅重、通俗流畅。质朴是我国史志文风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做到不形容、不夸张、不渲染,用朴素的语言,真实、明晰、通畅地表达思想内容,也需要文辞典雅而有风采。

志书不同于公文,不需要那么刻板、那么严肃,但也要按照规范的体例和体裁进行编写;志书不同于总结报告,不是告诉读者我们要做什么或想怎么做,而是告诉读者历史上都做过了什么;志书不同于教科书,不需要定义概念,不需要解释“是什么”,而是要写出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也不需要解释原理,但要写清设备的功用和在历史上的作用;志书不同于论文,不需要旁征博引、恣肆汪洋,但也要突出重点、围绕主题,做到不蔓不枝,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要前后照应和反映规律;志书不同于诗歌,不需要节奏韵律和分行排列,但也要语言凝练、字斟句酌;志书不同于小说,不需要辞藻华丽、笔下生花,但也要做到对资料熟烂于心,再娓娓道来、浑然一体。使读者能够看进去、看得懂、看得有兴致。这样,把握了以上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就能实现资料性、著述性、权威性的辩证统一,也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和适用性。

作者简介:张梅生,女,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史志室副编审,现任《中国铁道年鉴》编辑、《中国铁路志》副主编。张耀锟,男,沈阳铁路局史志办副编审,《吉林省志·交通志/铁道》主编、《中国铁路志》副主编。

猜你喜欢

志书指导思想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