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壁的历史谜团

2014-11-10渝文

青年时代 2014年10期
关键词:谜团

渝文

十年前,我去过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的张壁古堡,当年它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论建筑规模和历史底蕴,张壁远远比不上同在山西的平遥古城和祁县乔家大院,但它的神秘莫测、扑朔迷离却让我反覆琢磨,回味不已。

从外形上看,张壁是一个安静、老旧的小村庄,它藏在公路边土丘背面的低处,要不是出租车司机熟门熟路地停车下来带路,我几乎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土丘岩壁最早是夯土制成的堡墙,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风化掉人工痕迹,长了灌木和野草,高不可攀。张壁南北东三面都有堡墙,西面是一道深而宽的沟壑,既陡又险,荆棘丛生,是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堡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堡门,可以想象,两边堡门一关,这个小堡就密如铁桶,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了。

靠近大路的南门进去是村里的主路龙街。龙街从南门一直通到北门,弯弯曲曲,高低不平,正像龙脊一样。走在龙街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不像南方小镇的民居把大门和窗户对着主街,这一条街上见到的多是房屋的侧墙或后墙。

龙街的巷子也怪,西边三条小巷,东边四条小巷,好似故意错开,两两不交汇,故龙街没有十字路口,只有丁字路口。

张壁的著名在于它的“明堡暗道”。暗道为古人所挖地下通道,1994年一位村民挖地窖时无意发现的。地道约一人多高,两人多宽,千余米长,上下几层,如迷宫一般,其中设有将军窑、屯兵洞、马厩和粮仓,有的地方与水井相连,有的地方开有出气孔,有的地方挖设陷阱,有的地方留了夹层暗洞。自己人进入庞大立体的地道,攻、守、藏、逃都可以,敌人进地道只能束手就擒。导游说,张壁地道实际全长一万多米,在古代可以屯兵万人。北方的土地干燥密实,适宜于挖地道,但像张壁弹丸之地下有这么长、深、复杂的地道,确属罕见。

张壁这样一个具备显而易见军事功用的古堡,在历史上居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它建成的年代和背景都不可考,这实在令人费解。

有人根据张壁街巷的建筑风格推测,张壁可能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巷子看似普通其实大有讲究,它们按照古代里坊制度设置。所谓里坊,是从魏晋开始兴起的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单位,汉唐时期一直盛行。唐代城市规整如棋盘,明确规定了多少步为一里,多少里为一坊,后来里坊变成对城市基本划分单位的统称。

在张壁,几条巷子的巷口都可以看见里坊制度的遗迹:各小巷之间的区域为一里坊,每一里坊都有自己的坊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巷口人家的院墙比别人家高大,坊门一关,即使敌人攻进堡来,要想翻墙越壁进入百姓家中,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于是,张壁成为一个堡中有堡、城中有城的连环套。

里坊制度在宋朝崩溃,因此说张壁的建造不晚于唐代是合理的,它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年了。

几条巷子相互错开的设计也出于军事目的。作战时,熟悉巷道的本地人可以东躲西藏,而敌人则容易迷失其中。长厚坚实的堡墙,可打地道战的地下坑道,高大的坊门和交错的街巷,构成了易守难攻的张壁古堡,可守的人是谁?防的又是谁呢?

在村里一棵“槐抱柳”树下(古槐中长出新柳),一位挑担的青年坐在街边歇息,藤编的簸箕里是新鲜的粪土。他鼻梁高挺,两只眼睛像深潭,睫毛又黑又浓,牙齿雪白整齐;旁边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单眼皮小眼睛,栗色头发,白皙皮肤,嘴角有一个米粒大的酒窝。我实在不能相信他们是纯正的汉族。

魏晋南北朝以及宋元时期,北方有过数次民族大融合,游牧民族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和女真,都曾在山西与汉民族有过碰撞和交流,各民族的血与汉族的血流到一起。十多年前,张壁村外挖掘出一座金人的陵墓,根据墓碑判断,张壁在宋辽金对峙时期确有少数民族居住。

要追究张壁人的来历,就不得不提刘武周。许多学者认为,张壁的起源很可能与刘武周有关。在地道入口的近旁,有一座可汗庙,其中供奉的就是刘武周。隋末,刘武周曾率兵攻入隋朝在汾阳的行宫,在当地自称为王,向西臣服了突厥,获得可汗称号。后来,李世民建立唐朝,与刘武周发生冲突,双方交战,李世民一直攻到介休。专家推测,张壁是刘武周用来应对李世民的军事城堡,张壁人可能是刘武周兵部留下的后人。然而,史书上并没有只言片语来佐证这一假设,唯一肯定的是,刘武周并没有阻碍李世民最终建立并巩固唐朝。

从这一猜想起步,张壁建筑上的一些谜团似乎找到破解的方向。

谜团之一,张壁为什么选建在有悖建筑常理的地势上?中国古代建筑有坐北朝南的传统,而张壁坐南朝北,南高北低,不利于采光、取暖和避风,唯一的优势是隐蔽。

假定古张壁人是被追打的刘武周兵部,那么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可藏可守的地方最为合适。不过,堡外南边高陡的绵山会形成一股煞气,张壁人为克服风水上的不利因素做出了多种努力,在南门外修建了关帝庙,希望关爷的正气能冲减煞气;北边的二郎庙利用“二拦”的谐音,再次拦截煞气;北城楼三座庙是堡中最高的建筑,也对整个古堡南高北低的态势作了一个平衡和调整,古张壁人希望通过对住地和环境进行处理、改造,达趋吉避凶的目的,最终保证张壁堡的长治久安。

谜团之二,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建筑上十分讲究太极八卦和二十八星宿布局?张壁原先有两个小水潭,各分布在堡的南北两头、龙街的东西两侧,恰似太极图上阴阳鱼的两只眼睛。若干年前,一个水潭在修学校时被填平,现在只剩一个水潭。张壁的重要建筑和几口水井都能在二十八星宿图找到对应的星宿,就连张壁的村名,也来源于南北堡门所对应的张宿和壁宿。或许,八卦和二十八星宿布局是刘武周兵部的军事阵型,便于首领调兵遣将统领指挥,或进攻伏击,或撤下地道,使外来入侵者陷于天罗地网中。

谜团之三,为什么周长1.1公里、面积0.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竟建有二十多座庙宇?北城楼上有三座庙:西边三大寺庙供奉着文殊、普度、观音三位菩萨,中间真武庙供奉着道教的尊神真武帝,东边是在山西本地成佛的空王田志超庙。此外,北边堡墙上有二郎庙,南边堡墙有可汗庙,南堡门外有供奉关羽的关帝庙、供奉吕洞宾的兴隆寺等等。如果说古代张壁人是被追赶藏匿的刘家兵部,就不难理解他们深重的危机意识了,除了建造固若金汤的堡,他们还要祈求各路神佛的庇佑。他们尤其崇拜敬重武将,连三座庙的屋脊和飞檐上也伫立着古代四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塑像,张壁人想借他们的神威来保护三座庙,保护自己的村庄。

现在,建堡时隐患早已不复存在,粗一打量,张壁就是北方平原上一个鸡犬相闻的普通小村落,有典型的四合院瓦房,有拱形门窗的平顶房,屋顶摊开晒晾着金灿灿的玉米棒,骡子站在墙角嚼着庄稼秸秆,牧人赶着羊群穿过龙街,黑猫静静地消失在小巷,黄狗摇头摆尾地迎过来。一旦深入张壁的深处,就惊叹它原来是一座活生生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唐代地道、宋代古槐、元代戏台、金代陵墓、明清民居集于一村,二十余座庙寺、完整的瓮城、小巧的钟楼鼓楼、全国独一无二的琉璃碑各具风釆,是一个让你猜不透、看不够、充满奇思巧技的地方,它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审美观念,包裹了湮没在岁月尘埃里的谜语,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猜你喜欢

谜团
“逃学”的谜团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谜团
关于青花瓷的三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