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国归属的探讨

2014-11-10常志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分析

常志强

[摘 要]渤海国的归属问题,主要是讲渤海与唐朝的隶属关系。而这种隶属关系,是靺鞨族与中原就已形成的一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并采取了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从而使双方的隶属关系更加完善,更加巩固。

[关键词]渤海国;归属;分析

渤海国是唐至五代初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自治政权,系当时我国境内的一个国中之“国”。按说有关它的历史问题并不复杂,理应归属于我国的历史序列无疑,然而,问题却不这样简单。由于当时的渤海国疆域地跨今我国东北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及俄罗斯的滨海地区,故有关国家的学术界都从其今日的疆域出发,把渤海国的历史看作是其本国的历史。表面上来看,这样的处理倒也无可非议,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人确都有权视其本国疆域之内地区的历史为本国的历史。不过,这样一来,渤海国的历史归属也就不得不一分为三了,即分别归属于中、朝、俄三国,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只能从三个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寻找答案。只要我们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就不能不得出渤海国历史归属中国的正确结论。

一、渤海是唐朝的边州

渤海在名义上称为国,实际上乃是唐朝中央政府管辖内的一个州,是唐帝国版图的一角。我国在唐朝以前的许多封建王朝,都曾存在过这种国中之国。中央王朝用这种最高的封爵,来缓和中央同地方势力的矛盾,实现对全国的控制。唐朝初年,先后在其管辖内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袭封”。除了这种实质性的任命之外,还加以郡王、国王之类的封爵。此类州府占全国州府总数的三分之二。仅在靺鞨人居住地区,先后设立三州、三府,渤海都督府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大祚荣称王建政以前,唐朝已经在靺鞨人居住的某些地区划疆设置,建立州府,加强统治。唐高祖李渊执政初年,首先在靺鞨涑末、乌素固部落内置慎州。公元691年,武则天又析慎州置黎州。此两州先后隶营州和幽州都督府管辖,使唐朝在东北的政治势力,不断向边远地区延伸,对靺鞨人的控制也更趋于制度化。

总之,唐朝在渤海靺鞨族居住地方所设置的忽汗州,其最高长官忽汗州都督由唐朝所命,并置长史监领。这样,无论名实渤海国都成为唐朝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州府,置于唐朝通知之下。同时大祚荣及其继任者们取得对忽汗州的直接统治权以后,更有力地组织靺鞨人进行生产和生活,从而靺鞨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

二、渤海受唐朝册封

唐朝建国以后,李渊父子“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一方面广封宗室,贵戚为王,“以为磐石之固”,“长为藩翰”。另一方面,对边境各内附的少数民族,也采取了封王固边的政策,令其守土安民,永作边捍。唐玄宗封大祚荣等为渤海郡王,也是这一政策的继续。后来唐玄宗在致大武艺的敕书中,曾明确强调:“计卿既尽诚节,永固东藩”。在册命大钦茂的诏书中,也希望他能象大武艺那样忠于朝廷,使渤海“永为藩屛,长保忠信,效节本朝。唐穆宗在授予渤海王侄大多英等为金吾将军并放还的敕书中,也鼓励其“用奋威,保尔恩荣,无怠无违,永作藩服”。所有这些史事,都说明唐朝册封渤海诸王的目的,乃在于树国使为藩辅,稳定政局,巩固统治。同时,通过册封,也确定了渤海诸王在靺鞨人中的统治地位,收到朝廷的保护,使其统治更具合法性。

此外,唐朝在册封渤海王爵和都督时,还授予其它一些勋位和官职,仅对大钦茂一人就先后授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特进、太子詹事、太子宾客、司空、检校太尉、渤海国王,其政治地位极为显赫。同时,每当渤海王子和僚属入朝时,朝廷也都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和爵位。渤海呈现出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的安定、繁荣景象。

三、渤海受唐朝节度

唐朝初年,在诸道置行军大总管,掌理一道军政大事。后改为大都督。永徽年间,对边防军事要地都督加以旌节,称之为节度使,掌总军旅,负责防务。自公元711年,唐睿宗任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正式以节度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掌管诸州官吏、财政、军事大权,俗称藩镇。公元719年开始在辽西地区置平卢军节度使,统管东北地区。渤海立国初期,先隶营州和幽州都督府管辖,后归平卢淄青诸州节度使节度,成为唐朝管辖渤海的重要手段。渤海虽然可以在唐朝允许的限度内自置文武百官,设立统治机构,招募士卒,颁发法令,收缴租赋等。但是,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则直接由朝廷派遣命官,亲赴渤海,晓喻处理。

四、渤海对唐朝的义务

唐朝统治集团,为了巩固与各少数民族的隶属关系,令其分别承担入朝宿卫、贡献文物等项义务。借此既能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又可实施行之有效的约束,达到加强控制的目的,也可满足对各方珍奇方物的需要;而各少数民族在履行这些义务的过程中,不断从朝廷领取赏赐,也得到一定物质利益。

渤海自大祚荣时起,历代诸王接连不断向朝廷遣使述职,贡献方物,听取昭明,历尽诚节。见于史书记载者,先后向朝廷遣使百余次,有时一年之内多达四、五次。在这些使臣当中,仅王子、王侄有名字可查者就有三十余人,其中有十一人入侍为质,留备宿卫。这既象征着渤海与朝廷同心同德,忠贞不渝,也反映出双方关系到融洽和睦。朝廷对渤海使臣给予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厚的物质赏赐,封官赐爵,殿见赐宴,赠与朝服,颁发赏物等,优礼相加。公元725年,大祚荣之子大昌勃价奉命朝唐,留备宿卫,授予左威卫员外将军,赐紫袍金带鱼袋,后来来又封为襄平县开国男,赐帛五十匹。公元726年,大武艺长子大都利行朝唐,留备宿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员外置,公元728年病殁于长安,诏赠特进兼鸿胪卿,赐绢三百匹,粟三百石,并命有司吊祭,官造灵舆送还渤海。

参考文献:

[2][韩]宋基豪.渤海政治史研究:第1章,第1节[M].汉城:一潮阁。1995.严长禄.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J].1996,(1).

[3]王禹浪.黑龙江流域与日本东北及北海道的古化文化交流[J].学习与探索,1998,(5).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