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大学:引入“慕课”创混合教学模式

2014-11-07杨光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41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慕课大学

杨光

必须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就是在互联网下长大的一代,对他们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迎接‘慕课所带来的新变化。

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2014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长春市大二学生刘俊上网打开了自己在Coursera上的“慕课”账号,进入一门概率课程。电脑上,他与每个“玩家”都被分配了一块“土地”,要以解题的方式“开疆拓土”,还能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互动。

“感觉有点像打游戏通关。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它是一种公共在线课堂,实现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它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在全球,“慕课”吸引了数十万人的追捧,长春也有不少它的发烧友”。

“慕课”(MOOC)是舶来词,直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主讲教师负责、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考试5要素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

刘俊用的Coursera是美国最著名的“慕课”平台之一。“慕课”是什么?在刘俊看来,“慕课”对于要享受世界顶尖教育资源的同学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福音。用他的话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学知识像打游戏通关

近两年来,“慕课”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已在全球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的“学习革命”,如今,它已经“刮”到长春。通过“慕课”,学生有了方便的校外教育资源渠道,但是“慕课”也让不少高校感受到了新的危机,传统教育方式要如何应对,高校体制又该如何发展“慕课”,一场重塑大学课堂的战役正在无声地拉开序幕。

“这是上课的老师专门为课程开发的一款线上竞技游戏,每天一边玩游戏一边能学会一个概率的知识点,都是免费学,老师也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教授。”刘俊说,他追“慕课”追上瘾了。

眼下,像刘俊这样,不追美剧追“慕课”已成为大学生的新时尚。除了前所未有的听课选课自由、最优质的全球高校教育资源,与众不同的课堂体验是吸引大学生疯狂追逐的最大特点。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

“感觉有点像打游戏通关。”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打破大学的围城

吉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雁东告诉记者,“慕课”是一种公共在线课堂,通过把一些大学的共识课内容放在互联网上,实现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在中国高校中,一些公共课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起,像法律常识、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学生并不一定愿意听枯燥的说教,而一些名师讲的课却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慕课”,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在线听课。同时,“慕课”还有考核的内容,在线听课配合线上线下考试、作业,实现异地教学。

在吉林省,吉林大学最先引进“慕课”,成为率先“吃螃蟹者”。2013年年初,吉林大学加入了由87所高校组成的“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近200名吉林大学的本科生通过该联盟“慕课”平台选修由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开设的四门公共选修课,建立起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今年6月26日,吉林大学“慕课”平台——“吉大在线学堂”正式上线。今年9月,大量课程面向在校本科生、继续教育学生开放,同时有部分优质课程在东西部课程联盟“慕课”、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运行。“慕课跟以前看视频公开课不一样,以前是课堂实录,现在是教授给学生一对一授课。”吉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祥雷介绍说,这是一种进阶式的自主学习方式,一部分内容没有学会、学完,就无法继续观看,也无法获得学分。“今年秋季学期,我们将推出数十门的‘慕课供学生选择,部分‘慕课已经面向学生开放。”金祥雷说,虽然是网络授课,但只有完成阶段教学目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学生完全不必担心因自制力问题而网上‘逃课。”

在全球,“慕课”吸引了数十万人的追捧,长春也有不少它的发烧友。10年前的黑板和粉笔被电脑和屏幕取代,“慕课”的到来也让不少人为大学的命运担忧:未来,实体大学靠什么吸引学生?

“慕课”袭来,已经让不少高校感受到了危机。“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面对这种改变,高校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再把自己的知识理念传播出去,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在吉林大学举办讲座时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慕课”学习方式,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慕课”的推广不只受限于技术,还取决于理念。与其等着将来被危机冲击,不如现在积极参与是最好的选择。

李晓明认为,“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不能只是凑热闹,应该多去思考和实践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线上”、“线下”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办法。尚难撼动传统教育地位

长春某高校一名教授表示,国内外名校建立“慕课”课程系统的一个主要任务,还是在于输出自己学校的价值观念,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网络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实现学生与老师间的即时沟通。”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大学教师认为“不见面的学习是瞎扯”。

“从前都是与学生面对面讲课,要是面对镜头,想想都觉得紧张,如果是面对面教学,老师可以及时解惑,也能根据临场反应对内容适当延伸,而在网络课过程中,这些都做不到。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读讲话稿,恐怕连自己都听不下去了。”长春师范大学教师闫玉觉得,再好的课后互动始终没有面对面交流来得有效。

“‘慕课的出现只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了一定改变,不能完全代替校内课程。”闫玉说,对于学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慕课”的主要优势在于注册、参与和退出课程都是免费的,且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但这种高度的自由或导致“慕课”出现低完成率的可能。

闫玉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而教育的过程也是充满沟通和情感的,是进行人格培养的,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慕课尚缺制度支撑的问题。”赵士英表示,传统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业测试评估、学位授予等方面均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其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任何变化都涉及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所以,“慕课”若想与现有的大学体系接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首先健全相应的制度,并出台相应政策规定。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慕课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留白”是个大学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