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2014-11-07徐建红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语文

徐建红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学生方面,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德智体综合素质,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这些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情感态度等精神层面上的影响,发展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对身边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了艺术、文学、历史等学科内容并极具人文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抑或是现代题材的各种文章,都带有浓烈的人文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初中语文科目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字所散发出来的情感魅力,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式情感教育,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影响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为了推进情感教育教学。同样,分析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学。

情感教育已经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了,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这一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传统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国家强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追求的高升学率依然成为很多学校追求的教学目标。在这样背景之下,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大力推行情感教育,但情感教育的地位还是没有应试成绩的地位高。

位居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教师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教学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积累和情感丰富等方面的人文塑造。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开始有了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然而,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这个特点,他们不但没有将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还把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所宣扬的情感割裂开来,使学生缺乏情感世界的教育与指导。

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情境创设为实施情感教育营造氛围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编入的课文都是蕴涵着作者某方面的感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境创设情感氛围,让学生犹如身临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在现实教学中与课文情感形成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强化情感教育效果。

例如,在进行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教学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笔者在网上查找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播放,并添加一些相关的音乐和图片进行背景渲染。就这样,随着周总理逝世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的播放,庄严悲痛的声音传来:“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这些凄婉的字字句句所营造的氛围,使学生在自身的情感世界里形成了一股强烈怀念周总理的情怀,这种情怀与文章作者的感情自动进行和谐相融,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2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交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动态,在适当时机进行情感教育。

以苏教版的初中语文课程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例,通过对“你怎样看待主人公的命运”这个话题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在讨论中重新感受到当时旧北京城的残酷现实社会,认识到祥子的悲惨命运是当时社会所造成的。然后,教师结合文中的情感与现实社会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不同时期社会的不同情感,在学生内心形成激荡和共鸣,又可以鼓励他们挖掘身边的真、善、美,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朗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声手段

语文的朗读对进行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可以和作者笔下的人物进行情感沟通。总之,朗读是学生掌握和感受文章寓意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示范文章朗读的方法,并教会学生运用节奏和韵律结合文中内容进行生动的、有情感的朗读。

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时,笔者先明确了此篇课文的情感教学任务,即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了解了情感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组合探究交流,然后让学生对文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进行反复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感受“温晴”、“响晴”、“水墨画”、“设若”、“空灵”等词语的意思及其所描绘的景色。通过朗读的形式,学生在有声的世界感受到了文中的情感。

4语文练习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保障

学生做练习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在学习了语文课程后,学生已经萌发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语文练习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例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之后,学生还保留着文章传达出来的“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可以联系实际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一次你们对父母的背影的印象最深刻?你们和父母之间曾发生什么事情让你最受感动?随着时间流逝,父母逐渐年老,作为子女的我们怎样做才能让父母对我们放心?带着对这些问题思考并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的课后感想。实践证明,这样结合课程情感的练习可以起到强化情感教育的作用。

科学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及时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智育和德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进行情感教育的时机和力度,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运用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22623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情感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