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谋与佳话

2014-10-30赵冬梅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佳话皇位太祖

赵冬梅

宋太祖驾崩,宋朝传位制度出现转折。为何传位制度由“兄终弟及”变成了“父死子继”,大宋官方给出了一段近似“佳话”的解释,历史却解读出一段相反的阴谋。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急召二弟晋王光义入宫,屏退旁人,兄弟密谈。在外守候的太监远远望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那情景就像是一场模模糊糊的“皮影戏”。

大约30个小时之后,二十一日凌晨,太祖驾崩,晋王即位,这就是宋太宗。十九日的兄弟密会成了太祖生前最后一次有记录的活动。宋太祖明明有两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实在有悖常情。这让人们对那场模糊的皮影戏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解释。

宋朝官方的解释是“佳话版”的:太祖召见晋王,是预感大限将至,要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他。晋王诚惶诚恐,一再谦让,最终勉强受命。太祖所言“好为之”,意思是“好好干”。但是,很多人更愿意相信“阴谋论”的解释:太祖发现晋王图谋不轨,召来训诫。晋王极力否认。激动之下,太祖将手中柱斧砸出,怒吼“你干的好事!”柱斧是太祖手边爱物,玉质,重击足以致人死命。柱斧戳地,猛然有声。

太祖死后,宋皇后立即派宦官王继恩去传召太祖的小儿子德芳。然而,王继恩召来的却是晋王。宋皇后见到晋王,脱口而出说:“吾母子的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宫中对皇帝的专用称呼。这样看来,宋皇后对太祖的死并无准备,而晋王却早有预谋,恐怕还是“阴谋论”的剧情更加可靠。

大宋王朝最高权力的第一次交接开了个坏头。就算我们相信“佳话版”的解释,“兄终弟及”也显然不如“父死子继”来得稳定。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宋太宗有责任恢复“父死子继”的华夏传统。然而,此事必须从长计议。太宗的当务之急是恢复上层的稳定。

为了把“佳话”做足,太宗把三弟廷美摆到了开封尹的位置上——这正是当年大哥匡胤安排他坐的位子,又宣布三兄弟的儿子都是“皇子”,还给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德芳跟廷美一样的皇室最高待遇。于是乎,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美好愿景”,开封的政治观察家把太祖、太宗的传位佳话发展成了一个复杂的“三传约”:老大传老二,这是一传;老二传老三,这是二传;老三再传给老大的儿子,这是三传。刚刚解决了自身即位合法性的太宗,又面临着新问题——如何从“三传约”中解套。

“解套”的开端是一个悲惨的偶然事件——979年,太宗即位的第四年,太祖的长子德昭自杀。这一年,太宗打了两场大仗。第一场,打太原,跟割据政权北汉打,宋朝完胜。第二场,打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跟契丹人打,宋朝惨败。太宗跟卫队失散,下落不明,北征大军群龙无首。混乱之中,有人提议要拥立先帝长子德昭。正争执之际,太宗脚上带着箭伤、脸色惨白铁青地坐着驴车回来了。这场风波在太宗的心上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

979年的这两仗,前边打太原是胜了的,胜了就应该论功行赏。然而太宗却迟迟不赏。德昭看不过眼,好心提醒。没想到太宗却勃然大怒,甩了一句狠话:“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也不晚!”这句话断送了德昭的性命。

德昭的意外自杀给了太宗一个邪恶的提示——如果廷美和德芳也像德昭一样死了,“三传约”不就自动作废了吗?两年之后,德芳“寝疾薨”,因病医治无效死亡。太祖一系两位最有潜力的皇位竞争者消失了。德芳死后,太祖的老部下、前任宰相赵普挺身而出,表示反对传弟,支持传子,主动提出愿为马前卒,搞掉廷美。廷美受到谋反指控,被赶出开封,赶到洛阳,最终死在了流放地房州(湖北房县)。

德昭、德芳和廷美悉数死亡,“三传约”自动失效,太宗解套成功,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朝的皇位继承顺利地摆脱了兄终弟及的不确定性,回归了更为稳定的父死子继原则。而有关“斧声烛影”的“阴谋”与“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摘自看历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佳话皇位太祖
从辽代皇位继承制度看契丹族的汉化
八月十五月儿明
颂屈原
朱 德
婆婆纳
略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曹植聪慧
中秋佳话
浅析明代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