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分析及保护对策

2014-10-30王生泽王波李梦俊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王生泽+王波+李梦俊

摘要:在收集和整理黑河流域中游湿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区域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资源现状,并结合区位特点分析了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以及在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恢复与保护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对策。

关键词:黑河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对策

1引言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流域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面积较大、较为典型的湿地区域,保护区内大面积的湿地植被和周边荒漠中与湿地相依存的荒漠植被,在张掖西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防风固沙屏障,形成了甘肃河西地区的一道生态安全防线,可有效防止沙漠对绿洲边缘的侵袭,遏制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对阻止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汇合有重要意义。同时,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建设和额济纳绿洲的生存与发展,是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

2保护区及其湿地资源概况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区划范围涉及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主体区域包括黑河主河道及沿岸地区的各类湿地。保护区所处位置属黑河流域中部平原区,东临阿拉善右旗,西接酒泉市的肃州区、金塔县,南临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地理坐标为东经99°17′24″~100°30′15″,北纬38°56′39″~39°52′30″。张掖处在黑河中游冲积扇上,黑河在这里河床宽浅,坡度平缓,地势开阔,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及众多宝贵的湿地资源[1]。

保护区区划范围沿黑河河道及两岸湿地区域延伸,规划总面积41164.56hm2,由于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属温带,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保护区内湿地类型的多样性,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特征独特。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种。在保护区分布的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种类有28种,其中Ⅰ级6种、Ⅱ级22种,甘肃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脊椎动物126种,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3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分析

3.1强大的水源涵养及调蓄功能

湿地在水文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源或排出地以及对洪水的调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水源补给主要靠黑河径流提供,外加山区潜流的侧向补给,黑河水系一般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黑河干流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剧,径流年内分配明显发生变化。而保护区湿地自身的物理结构以及湿地植被的存在,可减少无效的地表径流,促进水流进入河道或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盛水期,湿地可以像海绵一样将径流吸收,在枯水期仍然能维持一定量的水进入河流或水库,以缓解枯水期的各类用水压力。进入汛期或盛水年,保护区湿地可以起到降低洪峰、减轻水涝灾害的作用。因此,保护区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3.2调节和改善区域气候、减轻气象灾害功能

保护区湿地通过湿地上空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影响。由于保护区及绿洲外围被荒漠所包围,而保护区湿地则呈岛状孤立分布于干旱地区荒漠景观之中,状似被海水隔离的海岛,形成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特殊的“湿岛”效应,对保护区及周边的气候有一定的湿润作用和气温效应[2]。

保护区所处位置是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必经之地,一方面由于保护区湿地对空气的湿润作用。沙尘暴过境时,沙尘吸附湿地上空的水汽,可以增大沙尘的启动风速,有效地促进沙尘沉降。另一方面湿地和湿地植被可以减轻大风对土壤的风蚀危害,减少形成和增强沙尘暴的沙尘源,保持土壤结构。这两方面的作用可极大地减少沙尘暴灾害的过境沙尘量,减轻对保护区周边区域及下风向地区的危害。同时张掖市也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频发地区,保护区周边地带分布着大量的农田,在湿地对区域气候的改善和湿地植被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3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功能

保护区湿地因其特殊的植被结构类型和土壤结构,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由基底土壤和上层植被所构成的物理模型可以直接承受含蓄,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在雨季可以有效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土壤结构性和抗蚀力,拦蓄和渗透降水,分散、滞缓地表径流,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进入河流和水库。区内分布的许多荒漠植被、盐生植被和部分湿生植被可以对盐渍土和荒漠土进行改良,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的有机质。由于地下水系的连通,湿地还可以为外围荒漠植被补水,有效固沙,减少沙漠侵袭的危害。

湿地的过滤与净化过程是通过减缓水流的速度,增加水在固定载体中的停留时间,使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从而使毒物和杂质得以被吸附、降解、沉淀和排除,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保护区部分湿地区域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池,以提高水体的质量[3]。

3.4维系生物多样性及候鸟迁徙中转站功能

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可以为多种不同生态位的物种提供多样性的生境[2]。保护区规划范围内草原、荒漠、农田、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完善了动、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的环境基础。保护区所处区域是北方鸟类和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旱生、超旱生植被类型不仅是西北干旱荒漠区退化生境恢复的珍稀群落结构模型,而且是不断适应严酷环境保留下来的珍稀植物基因资源。

保护区湿地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重要中转站,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9月上旬至11月上旬约有10~15万只水禽在此集结和停歇。这里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候鸟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路线的主要停歇地。保护区内黑鹳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此繁殖、定期栖息数量约占全球的10%以上。

4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黑河流域内人口的增加、人类不合理活动及水资源过度利用问题,导致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保护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身的调节及恢复能力较弱;黑河实行分水后地表水灌溉次数大幅减少,导致回归水和侧向渗流补给减少,湿地面积萎缩,部分湿地植被出现由水生向旱生演替的趋势;生活污水向靠近城镇的湿地区域排放,农田耕作过程中超标使用化肥及农药等污染物,对湿地水资源和湿地生物链产生极大的破坏,从而对候鸟栖息、繁殖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综合来讲,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已成为导致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湿地管理要求,为防止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积极开展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势在必行,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区湿地资源管理,才能确保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

5保护策略及建议

5.1科学规划、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黑河流域中游是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协调解决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是保护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应科学、全面地规划,以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矿产开发、水利建设、道路施工、工程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关系,并将保护区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1)恢复保护区湿地的生态功能。以保护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为中心,实行退耕还泽及植被封育等人工辅助恢复工程,增强生态功能区功能建设;加强城镇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三废”污染;建立相应监测体系,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

(2)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利条件,在试验区发展特色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等有机结合的综合农业,形成多层次的网状型立体生态经济模式。

(3)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通过保护区的建设,把张掖黑河湿地建设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的乐园,尤其要力争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湿地公园,使之成为外界了解张掖的窗口。通过开发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实现产业转型或替代,更好地解决好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5.2完善湿地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

湿地研究的关键在于定量化获取和分析湿地信息(包括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4]。为掌握保护区内各类湿地的动态变化,定期提供动态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必须加强保护区湿地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同时,要对保护区内的各种工程建设、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湿地环境与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监测、分析,为今后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环境评估提供依据。结合保护区实际,影响湿地状态的指标主要包括:周边地区种植业、牧业、旅游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非法活动、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利工程建设、湿地排水、湿地恢复和管理等。保护区湿地监测应采用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即针对湿地面积、湿地水文系统、退化状况、植被状况等进行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选取一定区域和类型的典型湿地,对湿地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湿地管护情况、周边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湿地保护效果等进行的定位连续监测有机结合。

目前,湿地研究无论在基础上还是在应用上,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只有把诸如湿地的分类、功能与价值、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湿地容纳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湿地水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发前后效益的综合评估以及湿地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湿地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弄清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保护湿地。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湿地环境、候鸟迁徙、水禽资源保护、湿地监测等项目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保护区各项工作的水平。同时,要积极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科技顾问,积极开展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模式、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切实加强保护区湿地科研工作。

5.3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宣传工作,强化湿地保护意识

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是有效保护湿地、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也是湿地资源深度开发的重要保障条件。因此,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护区湿地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湿地利用和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湿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是搞好这项事业的社会基础,只有公众觉悟,并积极、自觉地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湿地,建议采取社区参与的办法,进一步强化湿地管理。广泛地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设计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关注不同的宣教对象,提高宣传效果,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社会风气。要积极进行保护区湿地重要性的普及教育,提高周边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使群众认识到保护湿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要引导公众共同参与保护与管理,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5.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保护区建设及湿地保护投入

保护区湿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湿地保护专项经费的相对缺乏,制约了保护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湿地保护投入长效机制。一是要将湿地保护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要重视湿地保护项目争取工作,千方百计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将保护区湿地列入国家湿地生态补偿范围之内,力争将黑河中游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三是要制定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与开发管理,适当开展湿地经营活动。四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从国际上争取湿地保护资金、技术与设备,运用国内外湿地保护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起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亚洲及世界主要湿地的保护网络体系,扩大其在国际湿地保护领域中的影响,从而推动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礼.浅析张掖湿地保护与建设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1).

[2] 格丽玛,冷中笑.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功能及其恢复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3] 陈要平,严家平.巢湖湿地功能与保护策略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

[4] 汪爱华,张树清,张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16(3).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