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应用概述

2014-10-28刘冬梅罗永强郭应洁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洪量过程线洪峰

刘冬梅,罗永强,郭应洁

(1.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2;2. 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阳550002)

1 概 述

贵州省水利厅1983年编制完成的《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多年来在贵州省各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对中小流域,特别是无实测洪水资料地区设计洪水的计算、复核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实用手册”。

1988年,原编制单位针对小汇水流域雨洪计算公式的计算成果存在的偏差,编制完成了“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以下简称《修订本》),并经贵州省水利厅审阅,已作为《手册》补充计算方法广泛应用[1]。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完成的《贵州省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标准》研究报告,对《修订本》中10≤F <25 km2条件下的洪峰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根据《手册》及《修订本》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将其编成软件,并集成在《工程水文分析计算集成应用软件PHAC》中,对《手册》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标准化作用。

本文简述《手册》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希望能对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及其发展有所裨益。

2 计算方法

设计洪水由洪峰流量QP、洪量WP及洪水过程线Qi~t 三要素组成,《手册》及《修订本》对各要素的推导情况简述如下:

2.1 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手册》采用陈家琦《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两个基本方程为:

联解:代入参数n、β、a 和b,得:

1)当300≤F <1000 km2时:

2)当25≤F <300 km2,且θ >30 时:

3)当25≤F <300 km2,且θ ≤30 时:

4)当10≤F <25 km2时:

5)当1≤F <10 km2时:

以上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中,字符的意义,详见《手册》及《修订本》。参数可分为3 类:①流域特征参数F、L 和J,根据地形图量算;②暴雨参数,以雨量参证站历年最大1 d降水量通过p -Ⅲ型频率曲线适线,得统计参数由此得KP,并用确定最大24 h点雨量均值,当F <10 km2时,需要通过计算SP;③产汇流参数γ(或γ1)、C(或C1),γ 和C 根据选择的分区由《手册》附表(10)和附表(9)查算,γ1和C1由《修订本》“表1 -2”和“表4”查算,参数确定后,即可计算QP。因采用平均的暴雨衰减指数计算,最后需要对QP进行修正,利用n2、n3和τ,在《手册》附表(13)查得换算系数Kh,则Qpn= KhQP。

2.2 洪水总量

由暴雨计算设计洪水,其设计洪量为时段洪量,是指某时段暴雨所产生的相应洪量。《手册》采用时段为24 h,其设计洪量W 按24h 流域设计面雨量H24产生的相应径流深h24计算,即W =0.1 h24F。

对于径流深h24,可简单理解为径流系数C 与流域设计面雨量H24的积(CH24),但《手册》的径流系数C 指的是洪峰径流系数,表示在汇流时间τ 内,最大径流深与最大降水量的比值(hτ/Hτ),由于汇流时间τ 内的降雨强度>24 h的降雨强度,故其洪峰径流系数也>24 h的径流系数,由此计算的洪量偏大。

《手册》采用扣损法计算径流深h24,即设计面雨量H24在τ 时段内扣除稳定雨损Hs,τ ~24h 时段扣除附加雨损(其中:则h24= H24-(Hs+ △Hs)。以《手册》松柏山水库算例P =0.1% 降雨为例,CH24=198 mm,而h24=189 mm,前者大4.8%。

2.3 洪水过程线

《手册》的洪水过程线,为20个节点的概化单峰型洪水过程线,表示1 次降雨(24 h)产生的1 次洪水过程。在汇流分区的基础上,按洪水形状系数σ全省分为三级(σ =0.30,0.25及0.20)进行地区综合,成果见《手册》附表(15)。

洪水过程线计算时,在计算出QP的基础上,利用下式计算τ:

按《手册》,最大24 h降雨产生的径流深h24形成洪水总量,洪峰径流深hτ形成矩形概化洪水过程线的洪量,△h = h24-hτ作为附加安全洪水径流深,附加于概化洪水过程的退水部分。其比例系数K 为:

式中:a0为概化线涨水面积和总面积的比值。

应用时,在计算出h24和hτ的基础上,由汇流分区在《手册》附表(15)选定概化洪水过程及a0,计算退水放大比例系数K,因Tm= τ,可求出洪水过程线,时间为t = [t/Tm]× τ,洪峰出现时间为tQm,退水部分t = tQm+[t/(Tm)× τ - tQm× K](说明手册原计算式有误,按王继辉教授的意见修改),流量为Qt[Qt/Qm]×Qp,其中的[t/Tm]、[Qt/Qm]为概化洪水过程线坐标值。

3 软件编制

从《手册》及其《修订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可见,应用中先要作一些必要的判断,依据流域面积F和流域的几何特征值θ,确定洪峰QP的计算公式;根据设计流域特性和地理位置,选择汇流参数γ 的分区和大暴雨时面深分区,然后是大量的查表和繁琐的计算。因此,将其电算化十分必要,为此,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手册》编制了暴雨洪水计算软件,软件输入简便、界面实用、成果规范、准确。

3.1 软件输入

3.2 人机界面

软件按照输入参数,自动选用洪峰QP公式,按γ分区查算γ(或γ1 )均值,洪峰径流系数C 均值,并计算从而得到在产汇流参数取均值情况下的成果,然后,用户可根据流域特征对γ 和C 做适当调整,即可得到不同设计频率的洪水过程线图表。

3.3 输出成果

软件提供了15个固定设计频率及1个任意频率的中间计算参数成果表,以及用户自选设计频率的洪水过程线图表,输出成果规范,数据准确。

由表1 可见,电算值与《手册》数据的误差均在1%以内,因《手册》所列算例对过程线退水部分进行峰后降雨修正计算有误,使其过程线总量W 比设计洪量Wh24偏大,软件对此进行了处理,因此二者差别很小。

4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4.1 基本参数的确定

前述基本参数中,流域面积F 指地表分水岭范围,闭流区(麻窝地、暗河、伏流等)面积≤20%的明流区,若闭流区面积>20%,应只计算明流区产生的洪水,闭流区洪水采用调查、实测等方法确定,然后叠加形成总的洪水;河长L 指从分水岭到出口断面的主河道长度,地形图上分水岭一带一般无河流线,可沿地形低洼处延长河流线;比降J 指沿河长L 纵断面的加权坡降,不能简单以总落差除河长L 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手册》将全省划分为Ⅰ1、Ⅰ2、Ⅱ1、Ⅱ2、Ⅱ3共5个汇流参数分区,汇流参数γ 从小到大为Ⅰ2、Ⅱ3、Ⅰ1、Ⅱ2、Ⅱ1,以设计流域的地形、岩溶、植被状态为主来选择分区,《手册》表(10)中的“典型代表地区”为辅助选择条件,在选择最小(Ⅰ2)和最大(Ⅱ1)作为设计流域分区时,建议做充分的论述,以免洪水过于偏小或偏大。

《手册》给出的γ(或γ1)值最大差别为114%,均值差别为77.5%,在具体的某一区域,如Ⅰ1区,最小值(0.05)和最大值(0.06)差别为20%(对洪峰的影响为18.3%),因此选择汇流参数分区及确定γ 值很关键,要慎重。

汇流参数分区确定后,产流分区相应得到确定,在《手册》洪峰径流参数C 查值表(9)中,有均值、最小值~最大值,一般选择均值查算,在软件计算时,划分为9个查值系列,以适应不同的产流情况。

4.2 不同公式对洪峰流量计算的影响

根据流域面积F 和流域的几何特征值θ,《手册》及《修订本》将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分为5个级别,3个分界点,适用范围为1≤F <1 000 km2。以《手册》松柏山水库数据为基础(P =0.1%的H24P=273.6 mm,C =0.83),以不同的流域特征参数F、L和J,计算分界点的洪峰流量见表2(表中流域几何特征参数为假定值)。

表1 松柏山水库算例数据比较

表2 计算分界点的洪峰流量

在分界点300 km2处,可用《手册》3 -5 -3 式、3-5 -2 式(θ >30),和《修订本》修订1 式(θ ≤30)计算,《手册》的两个公式相差0.21%,修订1 式略大4.17%。

在分界点25 km2处,可用《手册》3 -5 -2 式(θ>30),《修订本》修订1 式(θ≤30),修订2 式,以及特24 h式和特6 h式计算,3 -5 -2 式比修订1 式小31.1%,修订1 式与修订2 式一致,特24 h式比修订1 式大5.3%,特24 h式和特6 h式一致。

在分界点10 km2处,可用修订2 式,特24 h式和修订3 式计算,前两式相差4.6%,修订3 式比特24 h式大28.5%。因此建议,在F >25 km2附近,若仍采用《手册》3 -5 -2 式计算,参数(γ 和C)应偏大取值;在10 <F ≤25 km2范围,采用特24 h式计算,靠近25 km2时参数略取小值,靠近10 km2时参数偏大取值;在靠近F <10 km2采用修订3 式计算时,参数略取小值。如图1 所示。

图1 分界点参数取值趋势线图

4.3 设计洪量问题

对于设计洪量,《手册》按24 h雨量的径流深h24计算,即W = 0.1 h24F。设计流域的某一设计频率P 的洪水,当洪峰径流系数C 增加,将导致Qp增加,τ减小,[24 -τ]增大,而h24= H24-(Hs+24 -τ)将减小,从而使洪量减小,这里需要正确理解洪峰径流系数与洪水过程径流系数不同的概念。

由于《手册》中τ (≤24)内产生的稳定雨损Hs为常数,随着流域面积减小,τ (≤24)减小,雨损增加,导致径流系数C 减小,因此,有时会出现h24<hτ的不合理情况,《手册》认为此时“计算流域的汇流特性已超出使用范围,不宜应用”。

基于此,在软件计算中,若遇到h24<hτ时,采用hτ计算设计洪量,这与《手册》第35 页谈到用h24和hτ两种方法计算洪量的思路是一致的。

4.4 洪水过程线

《手册》洪水过程线通过概化过程线坐标点计算,其峰现时间tm和总历时Σt 由矩化历时Tm控制,因为取Tm= τ,故取决于τ。3 条概化线分别为tm=(0.55、0.6 或0.72)τ,Σt =(5、4 或3.33)τ。

由于τ 随洪峰流量QP增加而减小,因此,洪峰越大,峰现越早,过程线越短,从而导致不同频率的过程线末端出现交叉现象。

与其他常用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比较,“一院两所法”的洪水过程线,也是大洪水的洪峰先出现,但总历时Σt 更长;而单位线法、水科院推理公式5 点概化线法,各频率的洪峰历时、过程线总长相同。

软件计算中,在遵循《手册》的前提下,做了如下局部调整:

1)对退水段做微小修正,使由洪水过程线计算的洪量等于设计洪量。

2)将各频率的洪水过程线结束点统一,以避免末端出现交叉现象。

3)提供一个比较方案,即将洪峰历时统一,因为按照“实测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法,其洪峰历时tm、过程线总历时Σt 是一样的,这种处理与单位线法、水科院推理公式5 点概化线法类似,但与《手册》不一致,仅供比较。

4.5 关于“1 h暴雨成峰,24 h暴雨成量”问题

当流域面积<10 km2时,需要计算最大1h 暴雨统计参数,以便采用修订3 式计算洪峰流量,同时也要计算最大24 h暴雨统计参数,以计算洪量。

此类特小流域的τ 很短,约1 ~2 h,洪水过程线总历时Σt 多在10 ~15 h,将出现洪水过程线先于24 h暴雨结束的不合理现象,这与《手册》采用的概化过程线有关,可对退水部分进行适当修正,但只要峰量得到控制,集中出现是偏于安全的,也可不用作延长处理。

5 结 语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手册》及其《修订本》编制的暴雨洪水计算软件,已在贵州省院、省水文水资源局、水科院,以及各地区(市、州)、县得到推广使用。本文在梳理《手册》及其《修订本》暴雨洪水计算原理的同时,对软件处理情况也作了说明,以期各地更合理地应用《手册》及软件。

[1]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S].贵阳:贵州水利厅,1983.

[2]李斌,胡剑.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25(04):1 -3.

[3]王继辉. 贵州暴雨洪水计算综述[J]. 贵州水力发电,2000,14(01):1 -6.

猜你喜欢

洪量过程线洪峰
赣江流域洪水峰量演变规律及联合分布研究
辽河干流主要控制站近75年最大洪峰及洪量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基于Excel绘制改正系数过程线浅析
基于青山水库洪水调节论述给排水系统设计
淡定!
基于青山水库论述调洪编程计算过程
昌马水库排空过程泥沙含量的计算分析
适用于电算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放缩方法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