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期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2014-10-23刘杨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策略

刘杨等

摘要: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患病的机会增多,老年人因担心自身的健康而出现心理障碍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人际关系,给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对老年期心理障碍之一-----——老年期疑病症的心理干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老年期疑病症;心理干预;策略

人进入老年阶段后,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常患各种疾病,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身体功能的变化很敏感。部分老年人对健康状况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自身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害怕患某种疾病影响自己的生活,并夸大一般老年性躯体症状,自认为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对生理现象或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并且难以忍受,反复就医,反复进行医学检查和过度治疗。医学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师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继续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这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称疑病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之一[1]。据调查,患疑病症的老年人的人数占老年人的半数以上[2]。如果不积极应对,可发展成为以疑病妄想为主要症状的老年期精神障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对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研究,对老年期疑病症的心理干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老年人身心特点

1.老年人身体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具体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思维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思维迟缓。老年期老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

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

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其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短期内可能导致老年人对这一变化不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

3.老年人人格的变化

老年人人格的变化表现在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易回忆往事。不安全感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加上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适应性差是指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

二、老年期疑病症对老年人的危害

1.干扰正常的生活

老年人患疑病症后,常窝在家里或者总是找医生,为自己的“病”发愁,对饮食、起居、家务等日常生活所需进行的活动一概提不起兴趣。难以正常生活,不安全感更强烈 。

2. 带来躯体不适

老年期疑病症患者承受着负面情绪的侵扰,终日紧张不安,夜不能眠,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例如:心血管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公民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3]。

3.施加不良情绪,破坏家庭和睦

老年人得了疑病症,就意味着远离了快乐,因为身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都会使他们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由于科学仪器检查不到这些“心病”症状,终日伴随患者的只有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抑郁和无奈。另外,家属的不理解,往往会使得患者十分失望、抑郁和愤怒,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三、防治策略

有人因特别而出众,也有人因特别而痛苦,疑病症患者就属于后者。老年期疑病症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其防治策略的关键是针对心理冲突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为主,酌情给予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轻率下诊断,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会延误病情,危害老年人健康。

1.积极使用有效沟通的法宝——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认真聆听,了解患者,对其表现出充分的时间和耐心,患者未完全表达时勿答复。未弄清事情真相时,应坦言澄清,不可轻易回答。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说话速度和缓,表达清楚,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作出反应。与老年期疑病症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化解他们的临床表现。

2. 解决医源性问题

老年期疑病症患者除自身因素外,人老多病、与医护人员接触多、医护人员的负性影响也可能是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或是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不良的医源性暗示,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护人员的诊断不确切,反复令患者检查,则造成患者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不少患者对疑病症诊断有反感,常将疑病症与装病等同起来,导致对医生不信任,这样不利于老年期疑病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对待老年人,对其实施正性影响,解决这些医源性问题。

3.利用心理疗法治疗老年期疑病症患者

临床上治疗老年期疑病症患者,常以支持性心理疗法为基础性治疗手段,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给予患者某种程度的精神支持。支持性心理疗法治疗疑病症的主要内容包括: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鼓励和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给患者以指导,提供如何对待疑病症、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手段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支持性心理疗法发挥最大的效力,是以疑病症患者和心理医生间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取得病人的信任是疑病症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获得病人的信任,他才会对心理医生言听计从,配合治疗。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医生必须保证是在疑病症病人详细倾诉之后,在详细的躯体检查与一定的实验室检查之后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使心理医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以示慎重,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治疗的开始阶段,要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并对患者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的,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医生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取得亲属的协助,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疑病症的本质不是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采用一些暗示疗法。尤其是心理易感性和心理依赖性较明显的老年人,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更好。但也有文献报道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接受整体暗示的程度降低[4]。近年来,新兴的心理疗法因强调对心理事件的接纳的重要性,被视为革命性的“第三代行为疗法”,它在接纳与改变之间找平衡。心理接纳用于应对负性体验和控制行为的效果要好于逃避和分心等方法[5]。这为治疗老年期疑病症找到新思路。

4.药物治疗

老年期疑病症患者临床上除了各类心理治疗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对老年期疑病症所引起严重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等问题,适当采取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控制症状,预防发生自杀倾向,也是一种重要方法。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张芳。

[1]崔红.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6):437-439.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89-291.

[3] 郑秋甫.重视心身障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2):81-84.

[4]吴绍兰,杨永信,高丕艳,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10-812.

[5]曾祥龙,周瀚,王晨悦,等.心理接纳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94-897.

栏目编辑 / 王晶晶.终校 / 黄才玲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