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海底隧道的商业逻辑

2014-10-22裴钰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37期
关键词:英吉利海峡英法海底隧道

裴钰

近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由此,连接烟台、大连两地间的渤海海底隧道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按照即将上报的方案,该隧道全长123~126公里,隧道内将由动车执行运输任务,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届时从烟台到大连只需40分钟。工程总造价在2000亿~2600亿元,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该项目有望在10年内竣工。

该工程虽然引起一些争议,但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真正有建设性的讨论应该集中在隧道项目的商业逻辑这一主题。因此,笔者认为,与其长期陷入工程开工与否的口水战,不如结合既有的国际案例,分析该项目商业运营的盈利增长和产业影响。

最具参考价值的国际隧道项目样本,显然是英法海底隧道,它位于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水道之下,连接切里顿(英国肯特郡的福克斯通)、科凯勒(法国加来地区),该项目的策划建议由Albert Mathieu于1882年提出。1875年,相关企业开始初步建造实验。1882年,阿伯特、莎士比亚两个悬崖断开始挖掘。1988年,隧道项目全面开工,采用特许权下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由TML负责设计和建造,由欧洲隧道公司负责融资,英法两国政府授予欧洲隧道公司65年的特许经营权,用以偿还贷款和支付红利。同时,该公司与英国国家铁路、法国国家铁路分别签订铁路使用协定,以未来营收收益做担保换取隧道铁路的50%容量。英法两国政府还设立“英法海底隧道安全管理局”,掌握工程和安全的最终决策权。1994年5月,该项目竣工,同年年中起,其货运和客运业务陆续展开。英法海底隧道工程从策划到竣工历时132年,由私人战略资本主导建设。

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的商业运营,三点有益的信心和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大型海底隧道项目是能够盈利的。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目前处于盈利状态,其营业收入增长近年来较为稳定。如2005年,欧洲隧道公司营业收入为5.41亿英镑,剔除运营成本、折旧后的实际利润达到1.53亿英镑,比2004年增长19%。自2008年至今,欧洲陷入经济衰退深渊,但欧洲隧道公司营收依然显示强劲增长。如2010年,汽车穿梭交通同比上涨11%,营业收入达到7.36亿欧元,同比增长26%。每年四季度是欧洲极端恶劣天气相对密集的时间段,2010年四季度,欧洲隧道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9%,卡车穿梭的流量同比飙升35%,由此,海底隧道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第二,政府在项目建设中投资有限,公共财政负担相对较小。英法海底隧道工程虽然耗资约150亿美元,超出预计约140%,但由于采用特许权下BOOT的模式,该项目的投资主体是私人战略资本,并非英法两国财政投入。因此,该项目的建造并没有给两国民生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第三,海底隧道项目对航空业影响最大。海运业对海底隧道有替代作用,跨英吉利海峡的海运业并没受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多大影响,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如1997年,英法海底隧道发生严重事故导致关闭,同年跨英吉利海峡的海运总货运量却在上升,这清晰地显示出海运对海底隧道的可替代性。另外,由于海底隧道技术的不稳定性,英法海底隧道建成后多次发生事故,导致铁路货运增长波动性较大。

受该工程影响最大的是航空业。英法海底隧道通车后,英国的出入境航空机票旋即大幅度降价,航空公司被迫大打价格战,以求与隧道客运进行竞争。

海底隧道的商业价值主要是创造了新需求、新市场,首当其冲的是跨英吉利海峡的商务差旅需求,能够克服极端恶劣条件下的跨海峡差旅服务,是目前英法海底隧道最有力、最稳定增长的盈利业务。其次是个人度假服务,如英法海底隧道竣工仅4年,1998年客流量就达到惊人的1840万人次,受多次事故影响,2003年跌至1490万人次,但在2010年又快速回升到1700万人次。再次,隧道项目对登陆点(切里顿和科凯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比较显著的拉动作用。

由上可见,渤海海底隧道项目的成功关键并非工程技术方面,而在其融资模式的选择。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组织安排和融资模式,政府统筹与扶持,并大力引入私人战略资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则该项目不仅不会劳民伤财,相反,能够创造跨渤海海峡的服务业新市场,引领新模式,无缝对接东北、华东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实现跨渤海海峡的区域协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渤海海底隧道对渤海海运的影响并不显著。

猜你喜欢

英吉利海峡英法海底隧道
BIM技术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风云变幻的莫桑比克海峡
海洋星探组
“飞人”
借鉴英法经验,促进我国PPP模式健康发展
深圳将建首条海底隧道
渤海海峡或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奇怪的战争”——论英法联盟二战初期的战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