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难得机遇 加快饶平崛起

2014-10-21盛海辉吕俊仕

源流 2014年10期
关键词:饶平潮州建设

盛海辉+吕俊仕

饶平,寓“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自古就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的美称。其地处广东“东大门”,东邻福建,南濒南海,居汕头、厦门两大经济特区之间,位于广东沿海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之内,是粤沟通沪、浙、闽经济大动脉的“黄金通道”。

饶平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36公里。总人口104.5万人。饶平区位优势明显,县内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饶平火车站为厦深高铁进粤首站,连贯我国东南沿海的沈海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在建的宁莞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大潮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县境;位于南部沿海的潮州港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重要的出海港口,港口岸线资源优越。

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粤东大门、苏区大港、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这一目标,结合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高视野、高标准谋划饶平发展,以推进交通扩网提速、园区扩能增效、城市扩容提质为抓手,集中力量打好交通、水利、园区建设“三大会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饶平发展迎来了空前难得的机遇:中央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的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强闽粤合作、潮州市与中山市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东扩、加快潮州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等等,为饶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随着“三大会战”的扎实推进,一批交通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铺开建设或投入使用,以及潮州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厦深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标志饶平跨进了“高铁时代”,融入深圳、厦门等大城市的粤闽3小时生活圈,高铁、高速公路、港口联运的大交通网络将逐步完善,饶平县区位优势将极大提升,从“省尾国角”转变为广东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

饶平,无疑将成为华南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地方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以潮州港为依托,

唱好港口经济重头戏

8月21日采访当天,我们首站便是去潮州港。从县城出发,谈话间汽车很快驶上平坦、宽阔的进港公路。这是条按准高速公路规划的进港大道,长约14公里。公路对接324国道,辐射至厦门、梅州、汕头等。对于饶平来讲,进港公路不仅拉近了沿海七镇和中、北部之间的距离,真正形成了“一盘棋”,更重要的是它还肩负起了打通港口枢纽的重要使命。

汽车驶进潮州港,港口的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里就是南澳岛了。”站在亚太通用码头边,饶平县委办的同志指向远处的海洋告诉记者,远处的南澳岛是码头的前沿屏障,码头前端延伸出去则有8海里长的优质海沟,海沟深度维持在14米到32米之间。

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的潮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天然良港,拥有136公里的宝贵岸线,可利用建码头泊位岸线39公里,其中可建10至30万吨级码头泊位岸线10.4公里。潮州港分为三百门、西澳、金狮湾3个港区,具备岸线优、屏障多、潮差大、淤泥少、深水区多等深水大港的条件。现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对台直航港口,也是广东距离台湾最近海港,至汕头27海里、厦门89海里、高雄177海里、香港198海里、广州299海里。目前港口仓储设施配套齐备,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粤东的门户港口,潮州港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依托潮州港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饶平以建设“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石化、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为目标,集中力量推进港口开发建设,不断提升潮州港的辐射带动能力,力争把潮州港打造成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共同的出海口。目前,已建成广东大唐三百门发电厂、潮州市华丰石化工业园、华能大埕所城风电等大型能源、石化项目,亚太通用码头、进港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与厦门港合作续建小红山码头、海山岛风电场、广东海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和洋船舶配套产品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正在抓紧推进,大唐电厂5、6号机组、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已启动实施。随着大潮高速公路、疏港铁路、宁莞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潮州港将成为辐射带动粤东、赣南、闽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港口,“苏区大港”建设已初具雏形。

县委办的同志还告诉记者,饶平以港口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拟投资3.62亿元的粤东名贵木材集散基地项目已进入供地程序;拟投资120亿元潮州港LNG粤东储备站工程建设项目已开展前期选址测量工作,拟选址位于大埕湾;拟投资7亿元的怡华油品仓储项目已被列入省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饶平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以“三大会战”为抓手,

营造发展良好“硬环境”

在饶平,哪怕困难再多、压力再大,也要沉得住气,甚至丢得起“出不了GDP”的“面子”,坚决不搞没有效益甚至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是饶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普遍的共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决心下大力气抓好交通、水利和园区建设三大会战,为饶平新一轮大发展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饶平这几年发展势头比较好,但总体上仍处于密集投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的阶段。”据县委办的领导介绍,近年来,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实际,饶平县抓住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潮州新区规划建设以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等有利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三大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全县共启动实施交通公路及市政道路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超10亿元。目前,厦深铁路饶平站进站公路、迎宾大道、上林堤路、省道S222线黄冈南门桥至三百门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已建成通车,环城北路、省道S221长善线、饶平大道延长线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省道S222线浮山荔林至迎宾大道改造、火车站疏站北路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计划下半年陆续开工,高速便捷、内通外联的“大交通骨架”正在加快形成。endprint

饶平还继续抓住国家、省加大民生水利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重点加快推进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省“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黄冈河凤江桥至东溪水闸两岸长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努力构筑安全高效水利体系。

同时,该县扎实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打造承接珠三角、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移载体。目前,樟溪低碳工业区“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监理、施工项目招标,已有北庆华升等多家企业进园建设。饶北工业区已着手进行前期规划,开展园区选址及土地调查。钱东食品工业区已引进企业10家,年产值可达3.2亿元,二期占地面积780亩,已入驻企业1家。“在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制订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园区竞争力。”县委办有关领导介绍说。

“饶平目前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已经呈现出新的活力,但城市建设这块与邻近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加快扩容提质,提高县城发展空间和城市形象、品位,饶平还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并编制了滨海新城规划;同时,从去年以来,县里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汫海引黄干渠长廊二期、凤江桥至东溪水闸两岸长廊、二号街等续建工程,贯通七号路、建设路西段、海利路、糖厂路、广场东路等“断头路”;推进中岭大道、美美电池厂西侧、龙泽园南侧、师范附小西侧、燎原路东段等市政道路改造建设,以及抓好县城运动场改造工程,完善县城绿化、路灯、排污等设施配套。 “今年饶平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大,‘三旧改造对县城品味的提高会有很大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以特色产业为主导,

打好县域经济提升仗

饶平依山傍海,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形呈长条形,县境内长87.2公里的黄冈河自成水系,由北向南贯穿县境中心。饶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千峰挺秀,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沃野,沿海岛屿罗列,港湾众多。在产业布局上,北部山区以发展陶瓷为主,中部以茶叶、水果为主,而沿海主要发展水族机电、食品加工、毛织服装以及海水养殖等。

在县经信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已培育形成陶瓷玻璃、水族机电、毛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9家,拥有省高新技术企业共13家,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1件,名牌产品8个。以三饶、新丰民营企业和钱东外资企业为集聚区的玻璃陶瓷产业发展强劲,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和国家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称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水族机电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黄冈镇被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水族器材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省水族机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成为中国水族器材产业重要基地。食品加工业农、渔、副产品并举,盐焗鸡行业独树一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毛织服装业实现了编、织、剪、绣、缝以及包装一条龙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青山环绕下的坪溪万亩茶园,遍布饶平海域的网箱养殖,形成规模优势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这一切无不昭示着饶平县特色农业良好的发展势头。记者在县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采访中也了解到,北部地区铁皮石斛基地是“国家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北部地区近年来茶叶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被誉为“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果蔬、禽畜产业蓬勃发展,联饶镇无公害龙眼出口北美市场,浮滨狮头鹅、岭头单丛茶、高堂菜脯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南部沿海柘林湾深海网箱养殖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列入省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目前也是“国家海域管理示范区”和全国最大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以各级政策为契机,

写好区域合作大文章

8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饶平钱东镇“中国盐焗鸡之乡”称号。这是全国目前唯一获得“中国盐焗鸡之乡”称号的乡镇,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一次把“之乡”称号授予给镇级。从此,该称号成为饶平县钱东镇一张亮丽的国家级名片。

这也是饶平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

去年11月,广东启动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作为结对城市,中山和潮州有着相似的专业镇发展路径,而且产业互补性强。饶平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谋划,主动搞好平台、项目、专业镇、园区、民生、作风等“六个对接”。目前,中山市黄圃镇、东凤镇、东升镇分别帮扶对接该县钱东镇、三饶镇、汫洲镇等3个专业镇已启动,成效已初步显现。

而闽粤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则堪称区域合作的大手笔。

粤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习俗相融,潮州和漳州同属海洋经济试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饶平县和诏安县同为“原中央苏区县”,对于建立经济合作区、加快经济发展,两地的愿望同样强烈。去年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召开期间,广东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第九届泛珠三角 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期间两省高层会晤纪要》,双方商定将在漳州市诏安县与潮州市饶平县交界地带规划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

据发改局负责同志介绍,合作区规划范围分为概念区、核心区和启动区。规划启动区分别位于饶平潮州港、樟溪低碳工业园、台商投资实验区(东区)以及诏安梅岭镇、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高铁片区等,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饶平、诏安各15平方公里。潮州港经济区内金狮湾港区启动区,力争打造成为区域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和能源基地。饶平台商投资实验区启动区,将成为未来饶平、诏安在省界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樟溪低碳工业园启动区,着力引进低碳型、环保型工业项目,将成为合作区重要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基地。饶平县(潮州特色产品)商贸物流园启动区,努力发展成为合作区重要的物流集散枢纽。

“自闽粤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启动以来,在规划区内,我县正在抓紧做好征地和项目筛选及前期工作。”该负责人表示,该合作区的建设对推进闽粤经济一体化、打造海西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快闽南和粤东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采访结束离开饶平的时候,突然间有些许不舍。原来,与一个城市结缘,逐渐熟悉那里的风和景,人和物,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饶平潮州建设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生苦短 唯有深情不可辜负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耄耋老人手绘画册缔造爱情童话
饶平如与毛美棠:60年相濡以沫缔造爱情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