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的苏堤情

2014-10-21冉自春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9期
关键词:苏堤长堤惠州

冉自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是宋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曾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诸多名句。苏轼一生数次被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得志的官员的代表,曾先后在杭州、徐州、惠州、儋州等地任职,也正是在朝廷的郁郁不得志,使得他为许多地方州县办下实事,其中就有“东坡处处筑苏堤”。

苏东坡与徐州苏堤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秋,苏轼时任徐州知州,因为与王安石不和,苏轼自请出京任职,先后在杭州、密州(山东诸城)任职。他调任徐州知州的第三个月,徐州遇上了大水围城。黄河在澶州决口泛滥,洪水冲向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大雨夜以继日,苏轼有诗记述:“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他临危不惧,首先关闭城门,制止“争出避水”,安定民心,同时征发五千民工,抢筑一道“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的抗洪大堤,全长984丈,又亲自到武卫营动员禁军参加抢险。这位州城长官,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帅之,与城存亡”。他十几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临危时刻,还以诗言志“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最后,洪水退去,徐州安定,人民平安,而这条防洪堤也作为防洪功臣被百姓称为苏堤。

沧海桑田,朝代更迭,明天启年间,黄河泛滥,徐州苏堤被毁,至清末全部湮没。如今的徐州苏堤,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徐州知府修筑的一段防洪大堤,全长2800米,人们为了纪念苏轼,也称其为苏堤。而古苏堤,则成为云龙湖外的一条市区干道。

苏东坡与杭州苏堤

尽管苏轼一生修筑了3条苏堤,但这3条苏堤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修建徐州苏堤是为了抵御黄河决口,而修建杭州苏堤则是为了疏浚西湖。苏轼一生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宋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杭州苏堤就是在第二次任职时修筑的。适逢宋哲宗即位(1085年),司马光被重新启用,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又一次东山再起,然而面对旧党的腐败,他深感既不容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于是再次请求出京任职,这才有了杭州之行。

苏轼到任杭州后,首先清除了杭州城运河的淤泥,随后又用坚固的胶泥烧成的陶瓦管子修缮杭州城郊6个水库的输水管,使得杭州城中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完成这些工程后,苏轼眼见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葑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遂指挥20多万人疏浚西湖,将湖中打捞上来的葑草和淤泥筑成长堤,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印月)作为标志。这条长堤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堤上有6桥相连,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如今,苏堤已成为西湖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苏堤春晓名列西湖十景之首,是春天前来参观玩赏的游人必看之景。同时,苏堤还是西湖的交通要道,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为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

苏东坡与惠州苏堤

苏东坡修筑惠州苏堤,是在他人生又一次潮落之时。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当时的苏轼已年近六旬,垂垂老矣,他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的热情欢迎。

宋绍圣三年(1096年),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筑堤,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相传苏东坡爱妾王朝云辞世后,葬于孤山,留下婴儿没奶吃,整日啼哭。一晚,东坡卧床待眠,蒙眬中忽见浑身湿透的朝云给儿喂奶,便问:“为何全身皆湿?”答是涉水所为。东坡听后深为感动,又想起民众涉水过湖,多有不便,于是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筑堤修桥。竣工时,惠州官民设宴庆贺,东坡有诗记云:“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纪念东坡,遂将长堤命名为“苏堤”。

在此后的900多年间,苏堤西新桥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其间。清代文学家吴骞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苏堤玩月景说由此传世,成为惠州西湖最有名的一景。新中国成立后,惠州市人民政府按其旧貌重建西新桥,古桥新貌,蔚为壮观。

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再次遭到贬谪。这次的目的地是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在宋朝,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苏轼的政治生涯也逐渐接近尾声。其后,他又先后被调往廉州、舒州、永州。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客死常州,终年65岁,御赐谥号文忠。

三座苏堤见证了苏东坡一生的潮起潮落,一代文豪不容于朝廷之争屡遭贬谪,其一身才华无法尽展不禁让人唏嘘。但同时,苏东坡为地方州县办的诸多实事,也展现了一代清官的爱民情怀,让人敬重。

猜你喜欢

苏堤长堤惠州
临江仙·长堤柳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苏堤漫步(外一首)
苏堤杂花
忆(通韵)
问客
水 警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