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研究

2014-10-21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课题组

党政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群众路线成都市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课题组

〔摘要〕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成都市委精心谋划和开展“五进”活动(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了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探明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谱写了为全面建成“首位城市”而奋斗的亮丽篇章。要确保“五进”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需要构建教育、制度、考核、创新等机制,把机关单位的具体职能同群众的相关需求对应起来,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进”活动;成都市;群众路线;干部作风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065-06

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关键举措,作为在长效机制下实现更宽领域、更多渠道广泛联系群众的一次有益探索,成都市委精心谋划和开展“五进”活动(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认识到位、推进到位、落实到位,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深入基层、心系基层、服务基层的热潮,在巴蜀大地谱写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新篇章,探索了一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路径。

一、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进农村”促新农村建设

针对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实际不够、了解农村实情不深、制定惠农政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进农村查实情、解民困、促发展活动。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联系两户贫困户;每个市级部门联系一个村,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每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一户农村群众。切实解决农民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妥善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密切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形成一批有实情、有思路、有措施、有项目的实际成果,共同致力于推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新农村建设。

(二)开展“进社区”促城市转型升级

针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社区居民不紧、服务社区氛围不浓、参与城市转型升级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结合“双报到”活动(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促城市转型升级活动。每个市级部门联系一个街道,每个机关基层党组织联系一个社区,每名机关党员干部在社区认领一个公益性服务岗位,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性或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沟通,结合部门实际,形成改进的方案或举措,共同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共建美丽成都、共创美好生活。

(三)开展“进企业”促产业倍增

针对党员干部主动联系服务企业意识不强、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不准、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力度不够等问题,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进企业促产业倍增活动。围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每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户支柱产业企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市级有关职能部门每名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户成长型企业,每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一户中小微企业。重点倾听企业对政务环境、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致力于推进产业倍增、促进经济提质升位。

(四)开展“进学校”促学有良教

针对推进素质教育合力不足、倾听师生及学生家长意见建议不够等问题,市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进学校促学有良教活动。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市级职能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所市属高校或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倾听基层一线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切实找准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协助解决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食品卫生安全、校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凝心聚力推进“学有良教”目标实现。

(五)开展“进窗口”促干部作风转变

针对机关党员干部了解群众工作特点不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不活、开展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市级有关部门结合网络问政和“三进”活动(领导进直播间、进政务中心、进接访大厅),深化开展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进窗口促干部作风转变活动。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市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等进政务中心、进接访大厅、进直播间、上政务微博,面对面与群众沟通,听取意见、问计问策,答惑释疑、疏导情绪,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形成政民互动、干群沟通的长效机制。

二、成都市“五进”活动的做法与成效

“五进”活动的开展,在成都掀起了心系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热潮,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了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探明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谱写了为全面建成“首位城市”而奋斗的新篇章。

(一) 统筹推进:基层建设新格局

把群众放心上,将群众当亲人,拜群众为导师,全市2万多名干部用坚实的脚步践行宗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本色,用优良的作风凝聚民心,完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赶考”。

1. 全面规划,明确责任,落实项目推进

2013年8月份起,成都全面启动“五进”活动。以“三进”活动为基础,成都市委成立领导小组,市级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宣传、项目、督导等组,统筹协调、加强指导、推动落实,印发指导性文件数百篇,内容涉及多方面工作,使得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更便捷、更有效、更科学。按照力所能及、尽力而为的总原则,成都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积极部署,各部门分工明确、组织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确保了活动有序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构建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2. 把握机遇,抓住重点,实现战略兴市

2013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全域开放和跨越提升,将成都建设成为“首位城市”,是市“两会”代表以及成都全体市民极为关注的话题。围绕产业倍增、交通先行、民生福祉、居民收入、拉动消费等方面,成都市将在四川新一轮跨越发展中,切实担当起“首位城市”发展重任,充分发挥带头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努力为全省实现“两个跨越”(由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五进”活动正顺应了这一格局。将基层作为活动的重点和突破口,力争通过集中帮扶,实现基层大发展、大变化,把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壮大基层力量,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五大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领导挂点,干部联户,促进干群融洽

“五进”活动确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活动期间,成都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查民意、解民情,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五进”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和政务服务行为,改进窗口服务态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走基层实现了干部和群众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做到了对群众诉求了然于胸,工作有了方向和重点。

4. 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五进”活动零距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把“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贯穿于建设年活动全过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摸准确,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了解群众、依靠群众的优势,整合资源,积聚力量,把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帮助基层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成都市的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进程。在解决基层经济困难、带动基层经济转型方面,不仅做到“授之以鱼”,更做到“授之以渔”,从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5. 渠道多样,信息公开,鼓励群众参与

窗口、媒体、网络等,都是党员干部长期直接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的有效途径。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宣传条幅和小册子、微博等方式,“五进”活动的内容和成果在第一时间向全市人民群众进行公示,同时在第一时间听取和采纳社会各阶层对政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直接处理事务,受理咨询、投诉及信访,调解纠纷,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倾听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从而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质量。

(二) 蓉城飞歌:增强成都发展内生动力

“五进”活动,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五进”送去的是温暖,提升的是政风,凝聚的是民心。由于民心顺、人心齐,成都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极大增强,“五进”已成为成都领先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成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谱写中国梦成都篇章洒下浓重笔墨,让成都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焕新形象,发挥领先发展的引领作用

通过“五进”活动,成都分别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窗口为出发点和突破口,推动“五大兴市战略”深入实施,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技术引导等手段,积极创造开明开放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带领产业提档升级,增强成都的吸引力和外需驱动力,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逐步把成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首位城市”。

2.凝聚力量,推动领先发展的强大信心

“五进”活动帮助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感和立场,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培养一支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深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干部队伍。在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的时候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各级党员干部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真挚感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五进”活动因此得到了大力拥护和支持,让建设美好家园主体的广大群众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3.促进和谐,夯实领先发展的坚实基础

首先,将被动联系群众转变为主动联系群众。破骄戒满,开门听意见,内部转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其次,拓宽了深入联系群众的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全天候、多方位宣传和展示成都基层建设的成果,开通政务微博,第一时间向群众介绍工作,征集想法,真正实现与群众的交流,不间断;再次,减少文山会海,摒弃空话套话,精简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效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4.壮大实力,启动领先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追求领先发展的过程中,坚持践行“干部是骨干力量,群众是根本依靠”的根本思路和原则,依靠“五进”活动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在开展“五进”活动的过程中,成都市努力用干部队伍作风的有力提升推动成都领先发展、科学发展,把1400万成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切实打牢全市上下推进“两个跨越”和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建设美丽、和谐成都而努力奋进。

三、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五进”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中国梦”、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同样,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实现“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也必须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取得成功。“五进”活动就是实实在在地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

“五进”活动,从制度上疏通和拓宽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扩展了联系群众的覆盖面,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五进”活动所指向的,正是目前成都发展最关键、群众最关注,也是问题最集中的领域。这就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成都实际紧密联系了起来。“五进”活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成为“眼睛向下”,“机关重心工作下移”的时代注解。

(二)“五进”活动是干部转变作风的关键举措

党风正,则政风民风正;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正,则人民群众心气足。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认同与支持。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1〕

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作风的系列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成都市的干部坚持认真查找“四风”问题,深挖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问题的重要根源,真正实现了“打官气、接地气、理民情、应民愿”,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五进”活动明确要求干部下基层要转变作风,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要求警惕形式主义风气重现,不搞被动“五进”;要求“五进”中的每一“进”,都要放下架子、换位思考、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真正做到了事前不打招呼,多采用随机式调研走访,脚踏实地摸真情、挖实情、办实事。“五进”活动鼓励领导干部和群众结队子、交朋友,从制度上拓宽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主渠道,扩展了干部联系群众的覆盖面;从精神上提升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新境界,增进了干部联系群众的真感情;从方法上开辟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新路径,延伸了干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

(三) “五进”活动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就表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和认识到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是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尤其要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的相对“弱势群体”,切实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五进”活动紧紧抓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面心贴心地做群众工作,真正做到了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 “五进”活动是干部锤炼品格提升修养的重要平台

“五进”活动,有助于干部砥砺品德,增强个人修养。机关干部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坚定意志、磨练能力、锤炼精神。下基层,设身处地体会到基层的艰苦、群众的不易、群众的疾苦,对机关干部是一次岗位职责的重新认识、内在灵魂的涤荡洗礼、党性修养的冶炼升华。

“五进”活动有助于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增长才干。智慧的源泉在基层,真正的英雄是群众。只有熟悉基层,机关干部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基层,领导干部可以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对解决作风不实、情况不明、措施不力、决策不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增强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措施、推动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五进”活动有助于增进干部调查研究的本领。调查研究既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把利器,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深入基层和联系群众越来越简便易行,有些领导干部不愿用、不会用调查研究这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而是喜欢坐在机关办公室里听取汇报、发号施令、“闭门造车”,这些现象不仅疏远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严重背离。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沉下心来、俯下身来,切实地做一番调查研究,找准基层工作的基本症结和问题根源,认真思考解决基层问题的方式方法,真正干出一番有利于地方科学发展、有利于当地社会和谐、有利于群众得实惠的业绩来。

(五) “五进”活动是建立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2〕

从“三进”到“五进”,旨在建立落实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成都从部门联系一个乡镇、领导干部联系一户受灾群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三个一”活动,到“领导进直播间、进政务中心、进接访大厅”的“三进”活动,再到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的“五进”活动,其实质都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路线走得更实在、更深入,让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在活动中树立起来,从而建立落实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让群众路线深入每个党员干部的内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五进”活动要求每名机关党员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性或志愿服务活动,每个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一户中小微企业,领导干部要上政务微博……这既对领导干部迈开双腿下基层做出了规定,也使“群众路线”这个“法宝”运用于网络虚拟世界,打造网络联系群众新模式。

四、构建“五进”活动的长效机制

要确保“五进”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需要构建教育、制度、考核、创新等机制,把“五进”活动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把机关单位的具体职能同群众的相关需求对应起来,把工作的重点与解决群众的困难衔接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深植根于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构建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

构建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是“五进”活动的一项政治性、基础性、导向性工程,事关“五进”活动能否深入开展、群众路线能否深入贯彻、干部作风能否切实转变。第一,各级党组应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做到“五进”活动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第二,党员干部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四会一课”(支部大会制度、支部委员会制度、党小组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课)制度,深入开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五进联系群众工作法”等主题、专题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业务水平,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将“五进”活动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聚集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

(二)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

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五进”活动经常性、长期性开展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改革部署,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抓“五进”工作制度化建设,确保“五进”活动的方法务实管用、效果群众认可。第一,要成立“五进”工作常设机构,依照党章党纪,构建长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总体把握各部门开展“五进”活动的规划、方案、措施,统筹协调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调度相关具体工作,组织督查、总结、考核和典型推广。要抓好“回头看”,通过“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等活动,把 “五进”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进一步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第二,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落实基层党员干部的分工和责任。要落实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目标任务分解,定期督促检查。要以市委确立的制度框架为遵循,自觉运用法治思维、系统思维,推进制度的“废、改、立”,加强纵向承接和横向衔接,防止交叉推诿、重复建设,建立“责任追究制”、“重大问题限期解决”等制度。第三,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建立相应的筹资、申报、审批等制度,实现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财政部门可以为开展“五进”活动设立驻“村、社、企、校、窗”的专项资金。

(三)构建长效的干群良性互动机制

构建长效的干群良性互动机制是保障“五进”活动深入开展的前提。第一,要紧扣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进行群众利益疏导制度化建设,确保每名领导干部能够真正地“进”到群众之中,深入到村庄、社区、工厂、学校等基层社会单元,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第二,全面推行“三视三问”工作法。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各项工作有序,不走过场;各机关干部要按照“问题管理”办法,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全面掌握基层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耐心听取群众的建议;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是否“三视三问”的标准,确保“五进”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坚持开门搞整改,整改方案向群众公布,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整改效果让群众评判。第三,要完善“农、社、企、校、窗”情联系制度。一是各级机关单位要成立“党群干群联系办公室”,组织联村、联社、联企、联校、联窗工作队,走基层、做调查、深研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二是各级机关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民情联系卡”、“领导干部联民登记卡”、“民情联系信息系统”、“民情日记”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对口联系基本台帐,结合干部对口联系工作开展情况,做到有问题梳理、有分析排查、有情况办理及意见反馈等。第四,要完善干群联系网络全覆盖。一是实现干部参与“全员化”,确保联系服务全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先行,每人对口联系1个街道、1个社区、1个企业、1个学校、1个窗口。各单位全体机关干部每2人一组,对口联系不少于1个社区网格(由小区、院落组成),每人结对联系不少于6户群众。二是实现干部服务“立体化”,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切实有效。要通过实施项目资金服务,每年度由各部门与对口联系点共同协商确定帮扶项目,明确项目内容、帮扶方式、投入资金以及完成时限等,由各级组织部门统一建立工作台帐,以文件形式印发全区,并在社区进行公示,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四)构建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构建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开展“五进”活动的关键,事关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否转变。第一,要把“五进”活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各级组织、纪检部门要将领导干部开展“五进”活动联系群众的总体情况、进度安排、实际效果进行考核,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级纪检部门要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第二,要完善群众考核评议制度。科学制定“五进”活动的群众评议体系,使工作有目标、检验衡量有刚性量化标准,增加公众对政绩考核的话语权,改变“官考官”的做法。第三,充分发挥媒体在监督评议中的作用。通过运用新媒体服务,按照全面推进、安全可靠的原则,依托“成都市政务微博服务大厅”,在全市各单位推行实名认证政务微博开通工作,为群众搭建起一个快速获取资讯、快速反映诉求、及时满足群众诉求,干群良性沟通、化解矛盾纠纷的网络互动平台,有效运用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引导舆论导向、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第四,要建立“五进”督查机制。由各单位“一把手”带队,班子成员参加组成督查组,采取“部门汇报、查阅资料、社区反馈、实地察看”的方式,对各级部门进行督促检查。

开展“五进”活动,关键是要看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五进”活动,紧紧围绕产业倍增、交通先行、民生福祉、居民收入、拉动消费等群众最关注、问题最集中的领域,想群众所向、解群众之急,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成都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五进”活动成为1400万成都人民凝聚力量、砥砺奋进,推进“两个跨越”和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行动凯歌,极大地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激发了干部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先进品格和精神风貌,有力推动着成都的领先发展和科学发展。这必将成为成都凝聚共识、改革创新、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必将成为成都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引擎,必将成为干群连心同奔小康、共创和谐的幸福之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03/c385524-25097802.html.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014-1015.

【责任编辑:朱凤霞】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群众路线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论高等学校干部作风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论新形势下改进干部作风的方法对策
浅谈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