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字之差,大相径庭(上)

2014-10-17牛锐

学生天地·初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栽花左宗棠贺龙

牛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在汉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生活及日常交际中,仅改动一字或一字错认、错写、漏写、颠倒等,都可能造成很大谬误。一字之差,语意全异,祸福攸关。不信,请看下面的事例。

巧改一字,真诚尽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谈及中国与东盟关系时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叫‘多栽花,少栽刺。在这里我想说,我们要‘多栽花,不栽刺,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里,李克强总理把中国古话“多栽花,少栽刺”改成了“多栽花,不栽刺”,这一字之改,体现出他对中国、东盟合作的用心,更表现出他对于维护和发展与东盟睦邻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认错一字,丢掉乌纱

清朝末年,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有一个原湘军中的下级军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战勇敢,左宗棠举荐他任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县考,上级发下试题,他为了保密,将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临考当天,却忘记试题藏在了哪里。他的随从说:“请老爷回忆一下,或许能想起试题内容来。”他想了想说:“我只记得有一个‘马字。”当时考试内容皆以“四书”为准,随从翻遍“四书”,找出了“至于犬马”、“百姓闻王车马之声”等几条。他说:“不对,‘马字是最前头一个字。”于是随从又翻到“马不进也”,他又说字数不够。后来有一差役说:“请老爷在自己身上找找。”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把试题藏在了靴筒里,忙找出来。众人一看,原来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来,此事传到了总督府,左宗棠自感用人不当,写下一首打油诗:“焉作马时马当焉,恰似当年跨马前。冲锋陷阵猛于虎,何必荐其弄笔尖。”之后便罢了武某的县令,又调回军中去了。

添加一字,巧妙讽刺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赴湘鄂西开辟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经常指使一些报纸造谣。有一次,长沙某报奉命刊登《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的快讯,报社对这种造谣惑众的卑劣行径早已反感,但迫于压力又不敢不登,于是在发稿时,一位编辑在标题中“被”字前加了一个“又”字。当局派人来审查,审查者一看标题是《匪首贺龙昨又被活捉枪毙》非常生气。主编说:“本报已奉命登此‘新闻好几次了,这次若不加‘又字,人们骂我们一贯造谣,今后报纸怎么办下去?”审查者听后十分尴尬,不准报纸出版。笑话传出,人心大快。

漏写一字,险象环生

一天,乾隆皇帝闲游清漪园,心舒意畅,闲谈中,得知随行官员曹秀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编纂官之一)字写得好,就顺手将自己的白纸折扇递给他,命他写个扇面。曹秀先素知乾隆虽多才多艺,但善于挑剔弄巧,顿感诚惶诚恐,迟迟不敢下笔,唯恐一时疏忽惹来灾祸。踌躇再三,为保险起见,曹秀先写下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乾隆一看立刻变了脸色,说道:“减去一字,是何居心?”曹秀先接过来一看,大吃一惊,果然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少写了一个“间”字。这欺君之罪非同小可,焦急中,他忽然计上心头,笑着说道:“李太白《早发白帝城》万口流传,书写者众,千篇一律,早已失去新鲜趣味。为此,臣斗胆将其改写成一首灵动活泼的小词,以愉圣心,岂不有趣?”随即朗声吟道:“朝辞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乾隆一听,果然新颖别致,随即大加赞赏。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花左宗棠贺龙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春旱感赋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小院
海口谣
栽花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