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性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4-10-17马鸿杰李康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肾性贫血研究进展中医药

马鸿杰 李康康

关键词:肾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58-03

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目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被广泛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获得满意疗效。尽管如此,但因高血压、增加血黏度、增加血栓形成危险、高血钾等副作用以及给药方式局限等,都限制了rhEPO生物学效应的充分发挥。近年来,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疗肾性贫血的新途径,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而中医药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有关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

肾性贫血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血虚并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气由虚及损,由损及劳,水湿、浊毒、瘀血内停,久而久之出现肾性贫血的并发症。中医根据肾性贫血的病情演变和症状特点,认为将其归属于中医“虚劳”、“血劳”、“血证”、“血虚”等证范畴,并认为肾性贫血的形成与肾、脾亏虚密切相关,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衰为主,标实为水湿、浊毒、瘀血壅塞三焦。张攀科[1]认为肾性贫血在中医属于“虚劳”、“水肿”、“血证”等范畴。戴晓霞等[2]认为RA当属于“血虚”、“虚劳”、“水肿”等病的范畴。李良[3]认为RA属于中医学“血虚”、“虚劳”、“腰痛”等范畴。董志刚教授[4]认为RA的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表实,以脾肾两脏最为关键。肾失封藏,肾精亏乏,则不能化生精血而致贫血;肾阳虚不能上助脾阳以运化,使气血生化无源而致贫血。蔡玲等[5]根据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食少纳呆、面色、口唇、指甲苍白等常见临床表现,认为脾肾两虚是肾性贫血的病机关键。戴晓霞等[2]认为RA的病因病机的应从本虚标实两个方面论治:一为标实,为肾病日久,水湿、浊毒、瘀血壅塞脏腑气机,损伤气血而至血虚;二为本虚,以脾肾虚衰为主,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以滋养,肾虚则肾精亏耗,精不能生髓,髓不能生血,精血不能互生。吕贵东[6]认为本病肾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而采用温肾活血化瘀法。叶任高教授[7]认为治疗RA应从肾、从脾论治,他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脾肾衰败,瘀阻浊滞,脾伤则气血不足,不能施精之于肾;肾损又失脾精的益助,从而造成肾精亏耗,精不化血,久则其血更虚。

2中医辨证施治

董志刚[4]认为治疗RA的根本大法是补肾培元,在辨证基础上或以活血化瘀,或以健脾除湿,或以虫蚁搜剔经络瘀毒,或以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血养血。具体分为4法:1为补肾填精法,方用右归丸加减,药有肉桂、鹿角、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阿胶;2为健脾除湿法,方药为四君加半夏、陈皮、大腹皮、泽泻、茯苓、当归、阿胶;3为益肾解毒法,药为党参、黄芪、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赤芍、大黄等,并用降氮煎剂(含大黄、蒲公英等)每日1次灌肠;4为气血双补法,方用十全大补丸加减,药用人参、熟地黄、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黄芪等,。刘春辉[8]也认为治疗本病宜补肾培元,补肾则肾精充足以生髓化血,培元则肾气充盛则诸脏得萌,气血自可源源不断地输布,从而使贫血状况得以改善。自拟地黄补血汤,药用干地黄、山药、桂枝、附子、泽泻、黄芪、当归、川芎、生大黄、土茯芩、甘草调,全方配伍精当,滋肾养血而不留邪。练建红等[9]将本病中医辨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症,湿浊为兼症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用益比奥治疗,治疗组加服髓血宝颗粒,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陈茂盛[10]在以培元祛浊方为基本方(药物组成:黄芪、当归、阿胶、制首乌、鹿茸粉、制大黄)治疗肾性贫血的基础上,予以辨证论治,分为5型:1为脾肾气虚证,治以温补脾肾,方选右归丸加减;2为脾肾气阴两虚证,治以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3为阴阳两虚证,治以扶阳益阴、益精填髓,方选全鹿丸加减;4为湿浊证,治以利湿化浊,方选二陈汤和平胃散加减;5为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

3中医专方专药

姚书东[11]运用加味十全大补汤(组方:人参、肉桂、川芎、熟地、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白芍、大黄)治疗肾性贫血患者中辨证属气血两虚者27例,疗程3 个月,观察发现治疗4周后 Hb、Hct 开始上升,至疗程结束后上升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Hb、Hct 显著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证明十全大补汤是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梁小平[12]用补脾益肾升血方(党参、黄芪、生薏米、当归、熟地、淫羊藿、鸡血藤、生大黄)治疗肾性贫血74例,结果提示此方可以明显改善肾性贫血,保护残肾功能,改善中医症状,并能较快达到治疗目标,相应减少了促红素用量。周慧兰等[13]用补肾健脾方(党参、黄芪、女贞子、旱莲草、当归、枸杞子、生大黄)治疗肾性贫血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本方,每日1剂。连续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对照组为73.3%。辛燚等[14]运用补脾益肾升血丸(药物有煅皂矾、仙鹤草、鸡血藤、党参、淫羊藿、补骨脂、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巴戟天、茯苓、鹿角胶、丹参、赤芍、熟大黄、鸡内金、陈皮、)治疗肾性贫血,其临床观察表明补脾益肾升血丸可以明显提高铁蛋白,改善中医证候,降低高血压、高血钾发生率,安全有效。龙利等[15]运用生血宁片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组用药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表明生血宁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贫血,改善铁代谢和营养不良状态。

4中西结合治疗

黄青青[16]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选择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丹参、黄芪、川芎、六月雪、益母草、大黄、怀山药、仙灵脾、白术)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槐花、蒲公英、大黄、生牡蛎)。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周世芬[17]采用生血方(党参、黄芪、枸杞子、当归、淫羊藿、女贞子、旱莲草、生大黄等)配合促红素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有效率治疗组85.7%,对照组61.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沙富兴[18]采用补气生血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本病46例,观察治疗2个月,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肌酐(Scr)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补气生血汤能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李有跃等[19]采用自拟排毒生血方联合促红素(EPO)治疗肾性贫血62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贫血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透析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中药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朱惠军[20]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1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加味四物汤(炙黄芪、熟地、芍药g、全当归、川芎、仙灵脾、茯苓、生大黄、炙甘草)1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疗效满意。endprint

5中药实验探究

陈云亮等[21]通过生血宁片治疗贫血模型鼠的实验研究究表明,生血宁片可以提高贫血模型鼠的血清铁含量(Fe)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升高铁蛋白(SF)、降低转铁蛋白(Tf)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分子水平上证实生血宁片对提高铁的储存、转运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王新华等[22]采用腺嘌呤诱导建立大鼠肾性贫血模型,给予自拟生血方灌肠,以当归补血汤为对照组,治疗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尿素、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差异,本方能明显改善肾性贫血。汪军等[23]对肾血康治疗 RA 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肾血康能降低肾衰竭大鼠血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降低红细胞脆性,而升高其血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EPO 水平。认为肾血康能有效改善腺嘌呤所致 CRF 大鼠的贫血症状,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董志刚等[24]观察了温肾益精降浊法组方对腺嘌呤所致大鼠肾性贫血的疗效。结果表明温肾益精降浊法治疗组Hb、RBC、HCT、EPO值均高于模型组;且温肾益精降浊法治疗组尿素氮(BUN)、肌酐(SCr)值低于西药治疗组。组织学变化温肾益精降浊组较模型组和西药组明显减轻。温肾益精降浊法对慢性肾衰后贫血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对肾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6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具有药源丰富,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取得一定疗效,我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即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的临床研究。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应用,肾衰病人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为中医探索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提供了前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去粗取精,为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提供一定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攀科.祛浊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44-54.

[2]戴晓霞,王敏,孟庆香,等.补肾生血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2):76-78.

[3]李良.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17-18.

[4]姚春雷.董志刚对肾性贫血中医治疗的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180.

[5]蔡玲,沈强力.健脾益肾法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41-42.

[6]吕贵东.温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9,9(28):613-614.

[7]赵霞.肾性贫血基本方[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1):676.

[8]刘春辉.地黄补血汤配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07-408.

[9]练建红,饶家珍,刘恩棋,等.髓血宝治疗肾性贫血3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12):48-50.

[10]陈茂盛.培元祛浊法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752.

[11]Yao shu-dong,Clinicalobservation ontreating renal a nemia with the Shiquan Dabu decoction plus Erythropoietin[J].Clinical Journalof Chinese Medicine,2012,4(9):74-75.

[12]梁小平.补脾益肾升血方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杂志,2009,21(5):407-409.

[13]周慧兰,夏云,高鸣.补肾健脾方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3):13-14.

[14]辛燚,张建平,于文娟,等.补脾益肾升血丸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78-880.

[15]龙利,伍艳玲.生血宁片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2):504-506.

[16]黄青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 20 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6C):77-78.

[17]周世芬.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42例.陕西中医,2010,31(1):956.

[18]沙富兴.补气生血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0,30(5):473-474.

[19]李有跃,华伟,姚杰良,等.中药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3):82-83.[20]朱惠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3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98-699.

[21]陈云亮,钱伯初,王根才,等.生血宁片治疗贫血模型鼠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1):11-13.

[22]王新华,张淑君,成秉林,等.自拟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6):446.

[23]汪军,郑佳新,张春戬.肾血康对肾性贫血大鼠外周血象与红细胞脆性及 EPO 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4):195-196.

[24]董志刚,马晓燕,姚春雷,等.温肾益精降浊法方药治疗腺嘌呤致大鼠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02-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肾性贫血研究进展中医药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肾衰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临床探讨
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