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竹漂”进入遵义师范学院课余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14-10-17吴昌权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余师范学院运动

吴昌权,陈 莉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独竹漂”进入遵义师范学院课余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吴昌权,陈 莉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独竹漂”运动项目进入遵义师范学院课余体育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文章以学校课余体育资源开发为立足点,以“独竹漂”独特的文化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认为遵义师范学院课余体育具有开展“独竹漂”的基础。

独竹漂;课余体育;必要性;可行性

1 前言

独竹漂是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它是赤水市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们赤脚踩在漂浮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上,手执一棵细竹竿为桨,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在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在2011年9月18日的全国民运会上,独竹漂首次被确定为竞技项目。

2 独竹漂项目的价值与功能

独竹漂项目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表演价值、竞技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运动项目[1],它可以进行技艺表演也可以进行竞速表演。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灵巧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独竹漂运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对这些科学内涵的挖掘、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此外,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上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健身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开展独竹漂运动,对弘扬和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学校通过开展独竹漂运动项目,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况且独竹漂运动项目的运动形式活泼、有趣,竞争激烈,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和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

3 必要性分析

3.1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表1 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览表

根据表1可以看出,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的选择项目单一,加上学生人数多,教师的人均课程量大,造成师资匮乏。而课余体育的开展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课余体育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切联系,通过有组织的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而课余体育的开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健身效果。教育部建议高校开设的47门体育课程目录中,遵义师范学院只开设了7门,其中,大二阶段开设5门,大三开设3门,这与建议目录的差距非常大。

3.2 人均运动面积过低

表2 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园校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统计表

根据表2的数据,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园校区学生人数为5577人,学校有运动面积21903 M2,但实用面积却只有4520 M2,占总面积的20.6%,人均面积0.8M2,占国家标准面积的17%。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园校区学生实用面积小,主要原因为体育馆、田径场、围网篮球场实行有偿开放,导致学生课余活动场地压缩在仅有的六块篮球场地和三块排球场地内,加上课余时间学校的管理体制,校外各小区人员参与对场地的使用,使得学生课余活动的面积和场所进一步萎缩,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更是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课内课外的结合达不到效果。

3.3 学生体质现状堪忧

表3 遵义师范学院学生体质调查表

根据表3,我院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测试平均水平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害怕吃苦,对体育有畏惧心理;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学校的场地限制,我校的体育场地不足,尤其是田径场、体育馆、围网篮球场等均不无偿开放,严重挫损了学生运动的兴趣,长久如此,会造成学生体质严重下降。若将独竹漂纳入我校课余体育,不仅能缓解我校体育场地的短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独竹漂运动能大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习压力。

4 可行性分析

4.1 良好的政策氛围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同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国发2号文件,则更多倾向于立足自然地理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体育活动。独竹漂运动项目是一项运动形式活泼、有趣、新颖、竞争激烈和表演性强的项目,纳入课外体育内容,将进一步拓展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空间,同时,独竹漂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学校所处的地理条件,两者结合,将使这一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2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开展独竹漂体育项目首要的地理因素是要有河流、湖泊等。而遵义师范学院有美丽的湘江河绕校而过,河流连年治理,水质无污染,干净清澈,具有开展独竹漂的地理条件。遵义市虽然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但是它位于气亚带中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在16°至19°左右,尤其在四月到十月份的平均温度在20°左右,在这期间开展独竹漂运动项目,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效果更佳。

4.3 承载的体育文化背景

4.3.1 独竹漂的“红色”体育文化背景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特色旅游的一条重要途径。“红色旅游”是指以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开展缅怀学习,接受革命的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文明中外的革命历史名城、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赤水河流域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的独竹漂,在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之时,就曾以其为舟渡过赤水河,上个世纪70年代,独竹漂渐渐发展成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必须参加的表演节目。

学校是传承文明与文化的主阵地,把独竹漂蕴含的红色革命传统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开展,借助学校发展平台,不但能突出教育的功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对体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和推广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4.3.2 独竹漂的“非遗”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20世纪末,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独竹漂走出贵州为世人所知晓,2009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2011年时,又被确定为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贵州是独竹漂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体育传统和运动基础,目前,遵义市已经形成每年一度举行独竹漂运动比赛的传统,特别是在端午佳节之时,独竹漂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表演项目,受到百姓的喜爱。

作为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竹漂也像众多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严峻现实。由于社会的发展,其实用价值渐渐淡出了人类生活,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项目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理应是社会的共同愿望与职责。学校教育无疑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传承与保护的平台。将独竹漂纳入学校课余体育,也是体育非物质文化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要聘请具有该项目活动经验的人员作为师资,起到了以传代教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赋予革命传统教育,形式上增加了学生课余体育的选择范围,内容上充分运用教育原理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4.4 优化课程设置的需要

根据现行的《遵义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公共体育作为必修课符合国家的规定,但于课余体育方面,缺乏对课程改革后的修改与补充,主要表现在:没有阳光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没有针对遵义师范学院四地办学的实际,合理优化公共体育的课程设置。

公共体育教学大纲里的基础课程部分由于场地资源紧缺而无法开设,而武术、羽毛球等课程却又造成场地的过度拥挤,对公共体育的效果造成了影响,损害了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兴趣与热情。独竹漂运动项目纳入遵义师范学院课余体育不仅优化了当前课程设置单一的局面,同时还解决了开展课余体育时造成的场地拥挤现象。

4.5 资深专业建设背景提供安全保障

独竹漂项目的特性,决定其在开展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是稳定推进项目实施的基础。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是一个已有30年办学经验的教学单位,设置有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户外运动方向)两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游泳教师并具有国家一级水上救护资质,大部分教师有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资格,且《游泳》一直以来,都作为专业限选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游泳技能,这些均为独竹漂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5 建议

独竹漂运动不管是从它的健身性、娱乐性、体育性,还是经济性都是具有传统民族独特性的运动项目,是我们民族独特的宝贵资源,将其纳入遵义师范学院大学课余体育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改变目前课程单一,缓解学校场地的限制以及师资短缺的现状。

5.1 重视宣传,营造气氛

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让大众对独竹漂文化、教育深入了解,通过利益吸引更多的企业、社团参与到独竹漂运动项目中来。

5.2 校企联合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独竹漂器械设置。

5.3 加强运行安保

以体育学院为龙头,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5.4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聘请具有该项目活动经验的人员作为师资,并且在吸收传统体育精神的同时也要借鉴现代体育的成果,不断强化独竹漂运动自身的健身性、教育性、娱乐性和经济性。

[1]韦立春,蓝建卓.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期刊,2011,(1):19.

[2]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11090.htm,2013-04-07.

A Study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Letting“One-bamboo Canoe”Become a Course in the Amateur P.E.of Zunyi Normal College

WU Chang-quan,CHEN Li

(School of P.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fter making a study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letting the sport event“one-bamboo canoe”become a course in the amateur P.E.by means of literatu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re exist certain basis for carrying out the“one-bamboo canoe”course in the amateur P.E.of Zunyi normal college.

one-bamboo canoe;amateur P.E.;necessity;feasibility

G899

A

1009-3583(2014)01-0123-03

202-10-12

吴昌权,男,贵州绥阳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徐国红)

猜你喜欢

课余师范学院运动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