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4-10-16郭莉丽沈建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羟乙分水岭阿托

郭莉丽,沈建平

0 引言

分水岭脑梗死(ACWI)临床上可分为皮层分水岭区和脑内分水岭区,其中皮层分水岭梗死包括皮层前型和皮层后型,是指发生在脑的2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界区[1],脑内分水岭区是指梗死带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之间的表浅区域,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舌面瘫少见。近年的研究发现,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2]。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上,但是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较大。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观察了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20例。排除脑出血、自身免疫病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5 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3 g/d,5 d后降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静脉点滴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治疗期间可以服用降压、降糖药物维持血压、血糖稳定,同时配合康复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7、14 d,对两组分别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统计两组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计算平均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结局,mRs 0~2分为良好,mRs 3~5分为不良[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现象,5~7 d后开始改善,其中1例病情加重,退出实验。对照组失访1例,参加统计的共计38例。参加分组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试验组在治疗后7、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组时及治疗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2.2 Barthel指数比较 试验组3个月、6个月的Barthe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 BI值比较( ±s)

表3 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 BI值比较( ±s)

组别 例数 入组时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试验组19 45.33±20.83 79.68±16.00 87.41±15.89对照组 19 48.56±15.36 69.78±13.31 76.36±11.61 t值 0.84 3.20 3.78 P值0.40 0.02 0.01

2.3 mRs评分比较 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结局比较

3 讨论

脑分水岭梗死可能是由于脑灌注或微栓塞引起的,研究表明,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多数患有高血压病,发病前1 h~4 d,部分患者曾有血压大幅度下降,发病后,患者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低血压,极易导致死亡[4-6]。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脑分水岭梗死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狭窄的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纠正相应的动脉供血区的低灌注[7-9]。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其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不理想,预后效果较差,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造成的损伤较大。

脑分水岭梗死是脑梗死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0]。本研究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机制为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保护血管内皮[11]。羟乙基淀粉为复方制剂,具有扩容、升压作用,通过降低血细胞凝集,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大分子物质阻塞血管,增加血液流动性[12-14],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阿托伐他汀适用于治疗杂合子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也用于纯合子高胆固醇血症[15]。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与常规治疗相比,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两者合用对神经功能缺损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良好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52.63%)。因此,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联合使用羟乙基淀粉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不仅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同时能够预防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患者过敏及病情加重的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进一步研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不断改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

[1]殷萍,冯加纯,王守春.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对其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3):102-106.

[2]朱守莲,王雁.分水岭脑梗死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6):592-594.

[3]沈军,冯群丽.透析相关低血压导致分水岭脑梗死3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186-3187.

[4]方瑞乐,马跃涛,濮月华,等.分水岭脑梗死各亚型影像学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7):36-37.

[5]郭柳彩,杜庆,刘治津.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8-19.

[6]马召玺,张慧,赵合庆.以晕厥为主要表现的双侧分水岭脑梗死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1944.

[7]杨晓凯,王耀光,冯梅.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3):291-294.

[8]王道珍,李振光,王远臣,等.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16-18.

[9]郭靖,黄文娟,张侠,等.羟乙基淀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8-19.

[10]朱华伟,齐进兴,邓建中.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67-68.

[11]魏坤阳,张永利.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0,1(12):1719-1720.

[12]Nagaraja V,Raval J,Eslick GD et al.Is transcatheter closure better than medical therapy for cryptogenic stroke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J].Heart,Lung & Circulation,2013,22(11):903-907.

[13]Polese JC,Ada L,Dean CM et al.Treadmill training is effective for ambulatory adults with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Physiotherapy,2013,59(2):73-78.

[14]Booth A,Clarke M,Ghersi D,et al.Establishing a minimum dataset for prospective registration of systematic reviews:an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J].PLoS One,2011,6(11):e27319.

[15]Ma B,Qi GQ,Lin XT,et al.Epidemiology,quality,and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c reviews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s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s[J].Journal of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2,18(9):813-816.

猜你喜欢

羟乙分水岭阿托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选 择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